关于糖尿病的那些谣言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YXY 2016/2/4 13:46:42 650


【健康知识】 关于糖尿病的那些谣言

 为了便于大家识破谣言,首先科普下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所以也称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90%以上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谣言1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有家族史,只能认命

正解:常见的2型糖尿病确与遗传的关系密切,有家族史的人需注意。

但同时,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已证明,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30%40%另外,一些药物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如二甲双胍、拜唐平等,当然,药物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谣言2糖尿病就是身体里糖太多了,得了糖尿病,甜食、水果都不能碰

正解:糖尿病患者须改变饮食结构,以控制血糖。蛋糕、甜点等高糖食品,不建议食用。但水果提供身体必须的碳水化合物,建议选择含糖量在10%以下的低糖水果,如猕猴桃、西瓜、苹果、柚子等作为加餐。

另外,升糖指数(即血糖上升的幅度)也值得糖尿病患者关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粥,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血糖大幅上扬,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少食粥。要知道,血糖波动随时危害你的血管!


谣言3某某药可以根治糖尿病,以后大吃大喝也不怕了。

正解:听信小广告,您可能相信游医,认为糖尿病真的可以治愈,结果上当受骗,甚至延误治疗,后悔不已。到目前为止,糖尿病是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的疾病,需要科学治疗,理智对待。

 谣言4反正也治不好,治不治就那样了

正解:不积极治疗,病情会恶化,并发症更加严重。你需要治疗的费用更多而效果也不尽理想。在糖尿病治疗中,会出现病情反复,即使出现并发症,也不要放弃治疗。例如糖尿病肾病早期,经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微量蛋白尿排出减少,甚至可恢复正常。

 谣言5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天保持高强度运动。

正解:高强度运动往往是无氧运动,需要量力而行,只适合年轻、体力好且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能带动全身新陈代谢,帮助消耗葡萄糖,如慢跑、骑自行车、跳舞、太极拳、散步等。

 
谣言6感觉不舒服时再监测血糖,只要感觉好,医生不必找。

正解:自我感觉良好时,可能血糖确实控制在正常水平,但也可能不正常,只是没有出现症状而已。其实很可能在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血糖波动已经使您的细胞和血管受到损伤。因此,确诊糖尿病后,要坚持监测血糖,并与你的(社区/家庭)医生保持联络。

 谣言7血糖在家自己监测即可,想起来就测测

正解: 两个时间点的血糖测量很关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基本能够指导一天的血糖治疗方案。同时,东方人餐后血糖升高明显,因此,早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监测指数也重要,这时的血糖水平是一天中最难控制的,只要这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其他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控制也相对容易。就健康人而言,空腹血糖及晚餐前血糖在6.1以下,早餐后血糖应该在7.8以下;对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7以下,餐后血糖在10以下,即为控制良好。

 

谣言8使用胰岛素会经常发生低血糖,出现低血糖会很危险。

正解:在开始胰岛素治疗时,完全可以通过血糖监测、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运动和正确使用药物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开始胰岛素治疗。

 谣言9医生见着糖尿病患者就让打胰岛素,其实胰岛素治疗有依赖性,所以能不用最好不用

正解:胰岛素的使用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大约有50%的患者无需任何药物,通过饮食、运动疗法即可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来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是两个发病原因。其中,胰岛素适合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并非所有患者均需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水平增加,但作用减弱。这样的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并不低,治疗时也不需要使用胰岛素,而是借助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有些患者在刚刚发病后就采用胰岛素治疗,这是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通常持续半个月,在血糖水平正常之后,便可以停药。如果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则通常需要2-3个月的时间。同样,对于长期的糖尿病患者,在某一阶段可能血糖水平较高,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如果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即可停止使用胰岛素,并不会产生依赖性。但在糖尿病的后期阶段,有些患者自身胰腺功能丧失,需要维持胰岛素治疗,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


(文章来源:江门神经内一区网络摘编 )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