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之四十三:团结进步共繁荣——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改革与发展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7/11 13:04:48 899
2011年07月10日0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砥砺九十载,幸福亿万人。今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走过这波澜壮阔的90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奠定了幸福生活的基础,也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专栏今日推出《团结进步共繁荣——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革,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景象。[详细] [留言] 《伟大历程》专栏
|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
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8万公里,乡镇通公路比重达到98%,建制村通公路比重达到88%。
30多年来,民族地区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文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样可以用数字来说明——
2007年,民族地区的各类学校共70457所,专任教师151万人,在校学生达2852万人,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人数由1978年的3.6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07.55万人;
1978年以来,民族地区卫生机构、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都增长了约1倍,民族医药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全国民族医院已达100多所,民族医药专业人员有1万多人,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先后都被纳入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到2010年,民族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366处,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等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详细】 |
|
|
|
|
“从各方面看,少数民族是中国受益最多的群体之一” |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从财政投入到金融支持,从生态建设到资源开发补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推上了不断提速的快车道。
“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出台14个政策性文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政策性文件既有涵盖整个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有针对各个民族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的专项政策;既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又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在位于祖国大西南横断山深处的普米族村寨,各家各户近年来开农家乐、办养殖、跑运输……竞相唱起了“致富经”。
这个位于云南省兰坪县的少数民族村寨近年来坚持把国家的大力扶持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近50%。普米族同胞说,党的政策好,普米人家勤劳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详细】 |
|
|
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
在多民族国家,用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政局稳定乃至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国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实行60年来,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上独树一帜,被认为是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经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把这一基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将其优势和作用发挥好、巩固好、体现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最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初步探索并建立了一些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如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甘孜博巴政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抗战胜利后,在领导内蒙古解放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主张。在党的领导下,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为在全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正式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到了各族各界代表的一致拥护,标志着我们党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详细】 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