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简介-信息之窗

田淑兰同志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四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6/17 9:02:04 1766

来源:教育部关工委网站  2011年6月6日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田淑兰(2011年4月26日)
尊敬的秀莲主任、贵仁部长,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之情,隆重纪念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0周年。这是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二十年;是关工委工作由点到面、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二十年;更是广大“五老”发挥余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二十年。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关工委向20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投身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广大“五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教育系统关工委20年工作回顾
教育系统关工委20年的发展,历经开创探索、巩固发展和深入提高三个阶段。
开创探索阶段(1991~2004)。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活动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江苏如东、黑龙江哈尔滨、广东等地老教育工作者自发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组织。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国家教委关工委于1991年4月正式成立。开创探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的力量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统一认识、建立队伍。通过宣传培训,推进组织建设,实现了组织从无到有、队伍由小到大的重大突破。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转发教关厅[2003]1号文件,明确了24字工作方针,提出了工作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据记载,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10周年时,“五老”队伍已近百万,为后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巩固发展阶段(2004~2009)巩固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行动起来、活跃起来,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规定“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首次把“五老”队伍与教师队伍、管理队伍、辅导员队伍并列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支队伍之一,使关工委组织和“五老”队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得以确认和巩固。为落实中央8号、16号文件,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项活动,工作方法更注重分类指导,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工作对象不断延伸,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关工委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深入提高阶段(2009~至今)。深入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关工委如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问题。2009年,针对教育系统关工委整体新老交替的实际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党组下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进一步明晰“教育系统关工委是在同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有在职同志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重申24字工作方针,部党组明确要求教育系统党政领导切实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部党组20号文件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部关工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动部党组20号文件的落实,促进省级教育关工委领导班子、日常工作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级单位和75所部属高校全部建立关工委,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班子已经完成整体换届,其中28个省级关工委由正厅级或副部级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部关工委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使部党组20号文件真正落实到基层。随着部党组2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网络更加健全,班子结构更加合理,活动品牌创建更富成效,组织凝聚力更加增强,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20年来,在部党组和中关工委的领导下下,以教育系统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党员、老模范为主体的“五老”队伍,以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怀着对青少年的真心关爱,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即:“讲理想肯奉献的政治优势、懂教育善教育的经验优势、爱学生亲校园的情感优势、学为师行为范的威望优势和较灵活可机动的时空优势”,奔走于校园内外,活跃在社区农村,深入到千家万户,坚持不懈地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一)坚持以德育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各地教育关工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为契机,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全国多个省级教育关工委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徽、湖南、黑龙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采取讲座、征文、参观、座谈、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西藏、新疆、青海、内蒙等地教育关工委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把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融为一体;北京、上海、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广西等多个省份通过“百老德育讲师团”、“夕阳红演讲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团”等“五老”报告团,给青少年讲理想、讲道德、讲经历、讲奉献,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福建、山东、贵州、重庆、云南、宁夏等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德育资源,深入开展了创建“书香校园”、传统经典诵读、法制宣传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活动,受到青少年的普遍欢迎。
20年来,各级教育关工委共建立了8万多个“五老”报告团、宣讲团,对青少年进行了217万场(次)报告,受教育的青少年达10亿多人次。部关工委主办和参与主办的“五好小公民”、“中华魂”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吸引13亿人次青少年参加,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二)发挥老党员优势,积极参与学生党建工作
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参与学生党建工作是发挥老同志作用的重要平台,取得很好的效果。吉林省高校关工委依托理论社团,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激发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涌现出吉林大学地学部(原长春地质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多个典型,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难能可贵,吉林高校关工委的工作更应赞扬”;清华大学关工委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新党员发展、党员骨干培训、学生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充分肯定,称“发动老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经验很好,可以在各有条件的高校推广”;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专门召开工作会议,交流推广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经验;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邀请关工委老同志讲党史讲党课、担任兼职组织员、培训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巡视等,既充实了党建工作队伍,也提升了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受到学校党委和广大学生的赞扬和欢迎;河北、浙江等地中学党组织聘请关工委老党员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担任入党联系人和介绍人,有效推动了高中学生党建工作。目前,部关工委已会同有关司局正式部署,在高校推广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
(三)配合学校教育,深入探索现代家庭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抓手。20年来,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立足实际,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涌现出许多家庭教育工作的典型。河南、福建、海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教育关工委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安徽、河北、重庆等地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开办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和远程家长学校;湖南、上海紧密联系本地青少年德育工作实际,开展学习型家庭及家教示范县创建活动;江西、贵州、山西等省多次召开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湖北、辽宁等省编写的家长学校教材,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山东济宁、浙江绍兴、江苏如皋、云南玉溪等地分别组织老专家、老教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等开展研究,有效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
为加强对家教工作的指导,部关工委先后召开3次全国性专题会议,举办多期培训班,建立了家庭教育中心和家长学校教材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开展家教工作理论研究,交流、推广关工委开展家教工作经验,编辑出版家长学校系列教材。部关工委参与主办的《家教周报》是全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省市最多的家庭教育专业报纸,读者量始终保持在每年300万左右;部关工委支持创建的“中国家庭教育网”,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交流信息、开展调研的新平台,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受到表彰。2010年6月,部关工委召开“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全国启动了120个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形成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以课题实验为载体,深入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格局。
(四)立足现实需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是青少年认识社会、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江苏省宜兴市教育关工委凝聚老同志、班主任、家长和优秀学生代表四方力量,帮助和转化后进学生的“四帮一”教育活动,使全市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判决人数以30%的比例逐年下降,有效控减了学生辍学和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同志肯定它有推广意义;湖北省当阳市井岗小学退休教师郑琦同志在自己家中创办了远近闻名的“井岗小学校外辅导站”,受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高度评价,称赞他为“师德楷模”;上海长宁、福建厦门、辽宁大连等地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社区教育网络;河北邯郸、新疆建设兵团二二二团、浙江宁波等多地教育关工委紧紧依托社区资源,以“四点钟课堂”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社区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新模式;陕西宝鸡、吉林九台、四川自贡等地紧扣农村实际,探索了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形式与方法。
从1992年起,部关工委召开了多次全国性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举办社区教育论坛,并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创办了《社区与教育》杂志,宣传推广社区教育理论和经验,对推动学校、家庭、社区三教结合作出积极贡献。
(五)实施“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
以老带新、薪火相传是教育系统的优良传统。在“普九”和扫盲工作中,黑龙江、天津等地教育关工委发动离退休老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成立教育咨询站,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为顺利实现“普九”做出了贡献。河南、广东、甘肃等地通过举办“老教师听课、评课、评学研讨会”、青年教师培训班等,帮助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学能力;西南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关工委充分发挥老教师学术造诣较高和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优势,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督导工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出力献策。
2010年6月,部关工委在辽宁召开现场会,推广辽宁省教育关工委开展“青蓝工程”十年来的工作经验。“青蓝工程”是关工委开创的爱心工程,是从源头上关心下一代的基础工程,是体现教育关工委优势的特色工程,受到学校的欢迎和青年教师的赞扬。关工委老同志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甘当“人梯”和“铺路石”,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他们中不少人成为学校的骨干。目前,“青蓝工程”在各地普遍开展起来。
(六)关注特殊群体,积极开展助学帮困
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给青少年成长教育带来的新问题,各级教育关工委给予高度关注,积极开展对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帮助。吉林、湖南、贵州、江苏、重庆等地把关爱特困生,做好扶贫助学,当作“身边的希望工程”,积极牵线搭桥,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辽宁、河南、内蒙等地高度关注存在心理健康障碍的青少年群体,成立心理咨询保健中心、心理教育咨询室,利用讲座、面谈、咨询热线、心理信箱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广东省自2001年起实施“朝阳工程”,每年筹集100万元用于贫困地区扶贫助学;福建省立足于“让每个乡村孩子有书可读”,开展向老、少、边、岛地区“捐书助学献爱心”的活动,为3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室”,总计捐书500多万册,解决了280万学生课外阅读困难。还有许多老同志离休不离教,身居穷乡僻壤,带领群众推广农业科学,对外出打工人员进行义务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部关工委在四川省南充市召开部分省(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推广了四川南充、辽宁铁岭、安徽肥东、湖北当阳、陕西渭南等地教育关工委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七)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教育系统关工委配合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调查研究。天津教育关工委从1992年起专门成立调研组,每年都配合普教部门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将调研工作形成制度,仅去年就开展了学校食堂管理情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项调研;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与省关工委联合,就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五老”队伍建设、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状况等开展调研,形成4个专题调研报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每个专题报告都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召集相关部门对调研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广东省教育厅关工委和省关工委针对经济特区、珠三角地区有部分青少年无心向学,不愿劳动,追求奢华享受,有的还沾染了黄、赌、毒恶习的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写出调研报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引起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推动基层开展对吸毒青少年“帮扶”活动取得成效;东北林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分别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党建)委托研究项目;南京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关工委对贫困生生活学习状况、受处分学生基本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材料,提高了关工委在更高层面上开展工作的实效性。
2009年以来,部关工委与基础教育一司联合开展关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使用情况的调研,形成数据翔实的专题报告,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教育系统关工委20年的基本经验
20年的实践和探索,为推进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理顺工作机制是开展关工委工作的根本保障
在20年的工作实践中,教育系统关工委探索出“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以老同志为工作主体,开展工作”的良性工作机制。教育部历届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为关工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袁贵仁部长亲自担任部关工委名誉主任,去年对教育系统各级现职领导提出对关工委工作“思想认识、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关心支持”四到位。目前,全国有21个省现职正厅级领导担任关工委名誉主任或主任,直属高校领导班子中都有现职领导在关工委担任领导职务,各级关工委与各业务部门也密切协作,为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各级党政领导对关工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对教育系统老同志的莫大鼓舞和鞭策。关工委广大“五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配合主渠道,主动作为,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以坚定的信念、渊博的学识、崇高的风范、无私的奉献赢得在职领导的信赖、学校的欢迎和广大青少年的爱戴。
(二)健全组织、壮大队伍是关工委的工作基础
健全的组织和不断补充的老年志愿者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得以持续的基础。目前,在全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关心下一代组织网络,拥有了一支以老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158万老年志愿者队伍。特别是部党组20号文件下发以后,各地教育关工委结合工作实际,调整领导班子,壮大工作队伍,一批威望较高、能力较强、相对年轻的老同志充实到领导班子中,一批忠诚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身体健康的老同志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队伍中,为基层关工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24字方针是关工委工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方针,完全符合教育系统实际,是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概括,充分体现中关工委“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思想。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的导向定位,才能主动了解大局,及时关注大局,认真研究大局,才能有效地为主渠道服务、为主渠道分忧、为主渠道雪中送炭,使关工委工作与主渠道目标同向、节奏同步、效果集成;只有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的活动准则,才能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做到配合适时、活动适量、参与适度、方式适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老同志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使关心下一代这一永恒主题常做常新;只有发扬“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思想作风,才能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基层了解青少年的所想所需所盼,深入基层挖掘典型推广典型,深入基层检验工作效果、组织活力,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四)立德树人是关工委工作的根本任务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无论形势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是所有老同志满怀忧患意识终身奋斗的根本所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努力用科学思想理论武装青少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青少年,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青少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青少年,就能更好地使广大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文明习惯,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学习创新是关工委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各级教育关工委和广大老同志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活动方式和参与平台,形成了一系列受到社会各界认可、家长和青少年欢迎、老同志广泛参与的品牌性工作。各级教育关工委非常重视组织老同志的学习,为老同志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使他们了解国内外的新形势、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引导他们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新特点,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工作能力。20年来,各级教育关工委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研修班3000余次,累计培训13万人次,部党组把关工委培训已列入部年度培训计划,有利于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六)理论研究是关工委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工委是我国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定位、定性,如何发展,都需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20年来,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老同志结合实践,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开展理论研究,由自发到自觉,提升了对关工委性质、特点、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手册》、《关工委工作概论》等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尊重并学习基层的实践创造,从中总结带有普遍性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作出理论概括,用以指导工作,这是20年来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坚持下去。
回顾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离青少年需要和社会期望还有差距和不足。各地教育关工委工作发展不平衡、条件保障不够落实,对关工委工作规律的认识有待深化,关工委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许多新挑战,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
三、教育系统关工委今后的重点工作
当前,关心下一代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充分肯定“五老”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工程”,“‘五老’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过去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教育普及达到新水平,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把我国教育事业带入了历史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应当看到,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上的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教育领域;教育改革本身也面临很多两难问题,任务重、要求高,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任重道远。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要按照部党组对关工委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一条主线、两个规律、三个面向”,即以德育为主线,把握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坚持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青年教师,重点抓好四项任务,即发挥优势,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贡献力量;紧密围绕德育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有利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关工委。通过七个结合,立足新起点,作出新贡献。
(一)争取领导与主动作为相结合
各级教育关工委要围绕中心,主动作为,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升关工委工作在教育全局中的位置。当前,尤其要要围绕纲要贯彻落实这个中心任务,找准位置,认清目标,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独特优势,主动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贡献力量。一要加强学习,搞好宣传。各级教育关工委要关注本地教育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努力学习教育发展改革的新观念、新成果、新经验,学习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典型、新举措;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平台,宣传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育人观,宣传关工委和老同志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开展的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果和经验。二要围绕中心,努力工作。各级教育关工委要根据本地教育中心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坚持以教育人、以德导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好配合补充工作。三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各级教育关工委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问题,深入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当好参谋助手。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做好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增强工作实效性。
(二)德育为主与全面育人相结合
在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德育这条主线,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大力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特别要利用好庆祝建党90周年的契机,开展好“永远跟党走”、“光辉的旗帜”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历史,更加知党、信党、爱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念。面对多元思想文化并存、社会环境急剧转型、信息传播变化迅捷的外部环境和广大青少年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还要紧密关注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发挥老同志的特点和优势,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创新等方面多做工作,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三)继承传统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关工委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好传统及“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的五老精神,是关工委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走特色之路、精品之路,要保持与时俱进,坚持实践创新,使关工委的工作内容体现时代性,工作方法符合规律性,工作形式富于创造性。一是要创新工作内容,增强针对性。要深入分析新环境、新形势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的深刻变化,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所需,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增强关工委工作的针对性;二是要创新工作平台,增强可行性。要从老同志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在现有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积极为老同志“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搭建平台,增强关工委工作的可行性;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实效性。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采取青少年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工作,增强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希望各地教育关工委能够在实践创新中逐步打造出有本地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受到广泛欢迎的品牌活动。
(四)思想教育与助学帮困相结合
要在配合主渠道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以青少年为本,把引导青少年与服务青少年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在办实事、好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关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孤残青少年、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对他们进行关爱和帮助;要着力关注当前青少年面临的诸多现实矛盾和困惑,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就业问题、经济困难问题、心理压力问题等。这既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五)立足基层与加强指导相结合
关工委工作对象在基层,队伍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效果看基层。只有基层有了生机和活力,关工委组织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要继续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着力抓好县级教育关工委和高校二级关工委建设。省级教育关工委要加强对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指导,一是要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实际工作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地在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上进行深入指导;二是要坚持典型示范,不断挖掘典型、推广典型,使基层关工委工作开展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渠道,关工委要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好校内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在总结当前各地家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办好家长学校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工作。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对家长进行成才观、人才观教育,帮助他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教育内容上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教育方法上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要充分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用好校外辅导站、校外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课外教育场所,开展好社区劳动教育、社会服务和科技教育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双休日和寒暑假也能接受教育,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离校不离教。
(七)发挥作用与自身建设相结合
教育系统关工委要继续拓宽渠道,充分发挥广大“五老”历史文明的传承作用、经验教训的启示作用、光荣传统的发扬作用、代际交流的融合作用、教育发展的参谋作用、社会和谐的稳定作用,为老有所学增添新动力,为老有所乐丰富新内容,为老有所为搭建新舞台。要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以组织建设为前提,进一步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网络;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科学的专业结构、互补的智能结构、和谐的性格结构;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继续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增强关工委组织的战斗力;以文化建设为基础,提高关工委组织的凝聚力。把老同志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个体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把分散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奉献下一代,快乐老一代,使老少两代人双受益、双提高、双发展,互相理解,共进双赢。
同志们,关心下一代事业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关工委老同志为党分忧、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部党组和中关工委的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