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参考资料

伟大历程之十二:一切权力归人民——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6/2 10:10:44 1077

2011年06月02日06: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砥砺九十载,幸福亿万人。今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走过这波澜壮阔的90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奠定了幸福生活的基础,也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专栏今日推出《一切权力归人民——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详细] [留言] 《伟大历程》专栏
 

不断探索实行人民民主的具体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晴朗日子,中南海怀仁堂里,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时10天的大会最后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53年下半年起,中国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选举热潮,对长期饱受封建专制压迫、从未真正行使过选举权的老百姓来说,这是破天荒的事。经过一年多的普选,在21万多个基层选举单位、3.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逐级召开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共选出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党员668人,约占55%,党外人士558人,约占45%。【详细】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上投票

陈云在第一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报告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声音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邓小平

  “与在发展问题上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中国模式’一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制度,也是对中国发展最为有利的政治制度。”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

  “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
  ——从一届到十一届连续十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

  “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这就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康生 【详细】
资料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何时召开?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该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步骤、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详细]
  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人选的决定。[详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图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会场
会议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各项组织法;
这部宪法除序言外,共4章106条,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等基本内容。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