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5/18 10:06:39 1682

寻根 (长征精神篇)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18日07 版

 弘扬长征精神  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李世明  田修思

  7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志和信心,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发展新局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期以来,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长征,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凸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在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和军情发生深刻变化,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续写新的长征故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障、贡献力量。

  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

  举世瞩目的长征发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而且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政治信念。正是因为这样,红军才拖不垮、打不烂,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当前,国内外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严峻挑战,也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现实,尤其需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牢固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和红军在长征中屡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长征中,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面对异常严酷的自然环境,红军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顽强的意志、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情绪,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就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尤其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做到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长征之前,主力红军各部分散在各革命根据地进行斗争,实行战略协同。经过长征,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主力红军各部汇聚在祖国的大西北,形成了新的革命大本营,更加团结和统一。这对中国革命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的挑战还很多,更要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尤其要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艰苦卓绝的长征横跨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党和红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关心群众,赢得了沿途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协助红军筹粮、筹款并踊跃参军,留下了红军与沿途群众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实践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就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应大力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军民共建活动,积极参加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切实增强党和军队在各族群众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

  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重点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长征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过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胜利实现战略目标,靠的是正确的思想路线、集中统一的领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长征的胜利,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长征中,“左”倾教条主义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我们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使处于困境中的党和红军焕发生机、转危为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和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当前,党的各项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巩固全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关键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长征中,我们党坚持正确的党内斗争原则,独立自主地结束了“左” 倾错误的统治,解决了长期困扰红军的落脚方位、组织领导、军事指挥等重大问题。尤其是针对张国焘拥兵自重、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错误行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其进行坚决斗争,有力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捍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历史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领导干部当模范、作表率。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长征中,各级领导干部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正是领导干部这种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的作风,极大鼓舞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斗志和勇气,为长征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时期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以红军前辈为榜样,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作忠诚于党、牢记使命的表率;带头振奋革命精神,作刻苦学习、勤政敬业的表率;带头加强党性修养,作忠诚老实、襟怀坦白的表率;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表率;带头发扬求实精神,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表率;带头强化法纪观念,作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表率。

  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关键是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红军不怕远征难”。当年的红军将士在行军艰难、物资匮乏、敌强我弱、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提出了我军“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使命。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是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新的伟大长征。部队广大官兵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为有效履行这一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大力倡导爱军精武、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突出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坚持把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作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基础,放在军事能力建设的首要位置;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作为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拓展和延伸,放在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科学筹划和实施。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强化训练改革,不断加强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努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即反应、有效应对,坚决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意志,突出培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针对部分官兵在和平环境中容易滋长松懈麻痹、贪图安逸思想的实际,引导官兵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传承和发扬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的重要性,大力弘扬具有西南战区特色的“两不怕精神”、“老西藏精神”、“老山精神”、“川藏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革命精神,有针对性地加强实战训练,让官兵在贴近实战的训练活动中、在恶劣艰苦条件下得到全面锻炼,使我军新一代官兵保持和传承牢记职能、常备不懈的职能意识,报效国家、为国而战的责任观念,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处变不惊、遇挫不馁的勇气胆略,始终保持红军老前辈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特有的精神,使红军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充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的优良传统,模范宣传和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引导官兵强化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军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宣传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对伟大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思想,坚决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近10年来,成都军区部队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号召,积极支援西部大开发,累计出动官兵86.7万余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89.5万余人次,援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450多项,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00余个、扶贫联系点1.4万余个,建设“希望小学”520多所,帮建乡村卫生院200多个,直接带动55.8万多名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部队所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部队资源和优势,在大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勇挑重担,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分别为成都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长征的西南历程与长征精神的形成

  成  政

  长征精神是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中培育形成的。长征的每一个阶段都对长征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其中,红军长征在西南地区历时最久、里程最长、活动范围最广、进行战役战斗最多、召开重要会议和解决政治问题最集中、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最频繁。可以说,红军在西南的历程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重要的实践基础。我们所熟知的有关长征的历史故事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都发生在西南地区,都生动地诠释着长征精神。

  在西南把推进革命事业与争取民族解放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的形成。长征是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降为次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长征中,我们党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积极宣传抗日思想,使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和解放一切被压迫劳苦大众的革命主张深入人心,极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意识。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确定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使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的阶段。红军转战西南的艰苦斗争实践也极大地磨炼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意志品质,促使他们把朴素的阶级感情和阶级意识升华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和北上抗日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把红军这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锻铸成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之旅。 

  在西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的形成。遵义会议之前,党内领导者脱离中国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红军接连失利。惨痛的教训促使我们党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指导问题,逐步形成了以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基本点的思想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军事斗争实践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实事求是也因此成为党指挥战争、领导长征的根本思想方法。以此为转折,红军在战略全局上一改被动受挫的严峻局面,开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西南经受住了极端恶劣环境的严酷考验,促进了“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的形成。长征是在极其险恶的战场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尤其是在转战西南期间,红军始终处于强大敌人的封锁包围之中,所到之处自然条件恶劣,粮食、医药、被服等严重匮乏,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中,爬雪山、过草地是极其艰苦的过程。但红军翻越了20多座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泥沼密布的松潘水草地,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正是在西南地区这种艰苦卓绝的征途中,红军官兵的生命意志和精神力量被充分激发出来,锤炼和升华了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革命精神。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这样评价道:“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在西南实现了全党全军的空前团结,促进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的形成。在转战西南期间,红军各部自觉维护大局、坚决执行命令,不惜牺牲个人和局部来保证全局的胜利,全体将士顾大局、守纪律、讲团结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遵义会议上,通过实行正确的党内斗争方针,集中解决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把对博古等人的批判始终限制在党内斗争的范围;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党中央从革命事业的大局出发,既坚持原则又做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最终避免了红军的分裂。空前的团结使得红军各部之间分则能密切协同、合则能一致行动,显示出革命军队的高度统一;使得红军官兵之间以高度的阶级友爱和革命责任感,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凝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在艰苦斗争中,红军官兵还锤炼了铁的纪律观念,能够做到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情况多么危急都严格遵守党和红军的各项纪律。

  在西南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促进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形成。长征中,由于敌人的威胁控制和欺骗宣传,沿途尤其是西南地区许多群众对党和红军抱有很深的成见和敌意。但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使沿途群众认识到红军是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赢得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红军到达毛尔盖后,在寒冷天气中宁可露宿在大树旁、屋檐下,也不入室扰民;面对满地即将成熟的青稞,宁可挖野菜、采蘑菇充饥,也不动群众一棵庄稼。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长征经过的西南各地尽管大多人烟稀少、物质匮乏,但各族群众仍然竭尽所能地支援红军,并踊跃参加红军,谱写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起艰苦奋斗的动人篇章。

 
成都军区部队官兵在川西北重走长征路。
  图片由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提供

成都军区部队官兵在演习中。
  图片由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提供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梦笔山。
  图片由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提供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