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胡耀邦安葬于共青城大写真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4/22 17:56:42 528

本网站编者按:4月22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22周年纪念日,特刊出一篇纪念文章。该文由89岁祝寿嵩老教授推荐并提供附件,谨表谢意!
 


胡耀邦同志逝世
22周年,特做此作为纪会。

高力民

        胡耀邦是湖南省浏阳县人,至于他的骨灰为何选择安放在共青城呢?其原因:
一是胡耀邦长期从事团的工作,而德安是红军少共国际师的诞生地,且胡耀邦同志长期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委。
二是19551129日,胡耀邦时任团中央书记,到江西省考察工作,听说上海第一支由98名青年组成的志愿垦荒队,在德安县东南荒凉的九仙岭下安营扎寨,便赶到垦荒队驻地看望大家。当时队员们请胡耀邦为垦荒队创办的合作社命名时,他略加思考,用小山竹夹着药棉,饱蘸了浓浓的墨汁,写下了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共青社。1978年,胡耀邦得知共青团中央授予他们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后,十分高兴,926日为他们题写了场名:共青垦殖场1212日,已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再次视察共青城,共青垦殖场也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大型农场,鸭鸭牌羽绒服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胡耀邦参观展览大厅后,登楼眺望了鄱阳湖远景,应邀挥毫写下了共青城三个大字。因此可见,胡耀邦与江西省德安县鄱阳湖畔的共青城有着特殊的关系和感情。
胡耀邦墓园是由江西省城建雕塑创作室和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桑任新同志主持设计。胡耀邦陵墓区范围并不大,共青人在墓区周围种了很多树,几年过去已是郁郁葱葱,将墓地所在的小山和身后的山岭连成了一体,俨然一个风景区。墓区前面是浩荡的嶓阳湖,后面青葱的山岭环抱,墓地正在山水之间的交融之点,陵园在苍松翠柏环绕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陵园大门矗立的两个巨大石柱上书写着胡耀邦的手迹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有两条弯绕的墓道,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耀邦73年革命人生的曲折道路。沿着小路拾级而上,小路两旁松柏翠绿。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不久,晴天霹雳突然传来。1989415日,共青人不堪回首。
  1年又8个月后,胡耀邦第三次来到共青,那是他的英灵。这位浏阳河畔走出来的湘江赤子,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惊涛骇浪之后,如今终于有时间徜徉在共青人为他铺造的绿菌丛中,静静地、静静地观赏鄱阳湖畔的春花秋月。

    胡耀邦是怎样选中温家宝的?


当年的胡耀邦同志与年轻时代的胡锦涛和温家宝(从左至右,来源:资料图)

来源:凤凰网   2010年12月27日 11:08

         3月18日,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外记者。这位一向为人谦和的总理始终面带微笑,并不时伸出右手食指或手掌,以强化他的语气。在镁光灯不断闪烁中,温家宝的微笑,向民众展示了新一届政府的施政新风确

3月16日,如人们所意料的那样,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党十六大制定的小康社会目标以20年为期,新一届政府无疑将扮演承前启后的历史角色。有人说温家宝的使命将是在平衡各种政治经济目标的过程当中谋求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在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很可能延误改革的时机,而大刀阔斧的改革又势必与原有秩序形成尖锐冲突。即便对于最富有平衡能力的人,这无疑也是巨大的挑战。

3月18日,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外记者。「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整个记者招待会上,这位一向为人谦和的总理始终是脸带微笑,并不时伸出右手食指或手掌,以强化他的语气,在镁光灯不断闪烁中,在其微笑背后,温家宝展现给全国人民的是其近四十年在大地上的奔走。

少年初成长

温家胡同出了个温家宝,这在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的邻居间已传为佳话。虽然温家宝全家在1949年搬离此地,胡同内绝大部分街坊都没有见过温家宝及其家人,但是提起温家宝,大家仍津津乐道。

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高学明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在他的记忆中,镇子上曾经有老人介绍过,1942年,温家宝在宜兴埠镇出生,祖上6代人都居于此。温家宝的祖家就住在宜兴埠温家胡同8号(当年为2号),共有9个大院,不足30户人家。

温家宝自七八岁随家人搬到天津市南开区居住,直至1982年,他在甘肃地质局工作期间曾经回到宜兴埠一趟,参观了附近一间老年协会,那已是他阔别故地30多年的事了。

在镇子的人的记忆中,温家宝对亲属要求很严,其姑母长期在宜兴埠居住未见沾过什么光。当年温家宝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镇里一些居民曾向其姑母查询,得到答覆都是一句话,同名同姓而已。几年前姑母去世,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曾寄来700元钱。

温家宝同志离开天津南开中学后,就没有回去过,但对于这个曾培养出已故前总理周恩来、前副总理邹家华的名校而言,温家宝同样是他们的骄傲。

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室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温家宝在宣传上保持低调的作风,有消息说他曾经专门和天津市的领导打过招呼,不要在他身上「做文章」。对于生活了6年的南开中学,温家宝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中学时代的一些资料和档案至今仍然保留在学校内。

据温家宝当年同班的一位大学同学回忆,他们当时学制5年,大学二年级后又重新分班,温家宝当时学习成绩很好,后来考取研究生。

当记者询问她对温家宝的主要印象时,她机智地说:「你应该很清楚啊!」而当记者问同学对他的评价如何,她笑着说:「问问老百姓就知道了啊。」

她接着说:「我们的同学一般都不接受媒体在这方面的采访,他的生活、学习、为人等我们是很了解的。」

边塞十四载

1968年2月,红色海洋席卷中国,偌大的北京似乎放不下平静的书桌。在北京地质学院构造地质专业攻读研究生的温家宝被迫放弃学业,主动要求前往「边塞」甘肃,从此与祁连山相伴十四年。

温家宝在甘肃酒泉地质队工作期间,认识了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张培莉。张培莉家住兰州市,在甘肃地质局从事岩矿鉴定。

两人在七十年代结婚。1968年到1979年,温家宝由一名初出校门的实习生成长为地质队的副队长。1979年后,温家宝上调到甘肃地质局。

酒泉的生活在温家宝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甘肃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勘查院办公室王先生向记者介绍说,2002年9月,温家宝到酒泉视察工作,曾专程到那里的地勘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探望老战友。

温家宝在甘肃地质局工作期间,条件非常艰苦。他曾到酒泉灌溉面积最大的洪水坝河工作。有一天晚上,山洪暴发,温家宝和同事一夜三次搬迁帐篷,终于避过大难。这件事甘肃地矿系统老人差不多都知道。

甘肃省地矿局办公室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温家宝总理在甘肃有不少老同事、老朋友,他们之间现在还保持着联系,这也是温家宝了解基层情况的一个渠道。

「我听局里的老人讲,温家宝夫妇在兰州时待人和气,当时同级别的干部里面很少有研究生学历的,可是即便如此,温家宝还是很谦虚好学,他当时甚至同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探讨技改方案。」这位官员说。

本文摘自:《时代潮》2003年第四期上,作者:田毅许圣如,原题:《平民总理温家宝》


 
胡耀邦安葬于共青城大写真

作者:江西,陆建珠
 
  1989年4月22日,新华社向世界沉痛宣告:今天下午,胡耀邦同志的遗体在八宝山火化。他的骨灰将深葬在江西省共青城的青山绿林之中。
  没有传媒发消息 没有开会发通知 安葬仪式静悄悄
  1990年12月5日,鄱阳湖畔共青城,寒风萧萧。此时正是这座“羽绒王国”生产和销售的“双旺”季节。清晨,人们踏着薄雾,和以往一样用匆匆的脚步走进了新的、繁忙的一天。
  8点多钟,共青羽绒厂的7000多名职工放下手头的工作,往南湖大道奔去。共青酒厂、包装厂、机械厂的工人走下机床,走出车间,大、中、小学师生,机关干部,外地客商纷纷胸戴白花伫立在陵园路两旁。共青城万人空巷。没有传媒发消息,没有开会发通知,不知谁,不知从哪,人们感觉到了:这一天——12月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从陵园路到南湖大道,从新城路到邻县的杨桥,呼号的朔风中,人墙绵延了30里,共青人和所有闻讯自发赶来的人们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迎候一个伟大灵魂的回归。
  上午10时零5分,一架波音737飞机徐徐降落在九江机场。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领导及耀邦哥哥胡耀福等亲属到机场迎灵。半小时后,灵车缓缓驶入共青城。十里长街,万众悲恸,泪雨倾盆。
  耀邦陵园坐落在距城中心4公里的富华山巅,海拔42.7米。此时,象征胡耀邦人生步履的73级台阶,那么漫长,那么凝重。脸庞酷似父亲的长子胡德平手捧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向前挪动着脚步,一身素装的耀邦夫人李昭在孙女的搀扶下缓缓地艰难地登上山巅。陵园坐西朝东,居高临下,俯瞰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巨大的墓碑用0.8米厚的花岗岩刻制,形似红旗的一角,上方刻着胡耀邦的浮雕像,旁边依次排列着中国共产党党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和中国少先队队徽。主碑前是墨晶玉花岗岩拼成的铭文碑,上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胡耀邦生平”,墓后半圆形山坡上排列着参天龙柏,尤如一个个卫兵在庄严地行使着他们神圣的守灵职责。
  胡耀邦骨灰安葬仪式在墓碑前的瞻仰平台上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扶灵到富华山。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毛致用主持安葬仪式。江西省党政领导毛致用、吴官正、马世昌及九江市委、共青垦殖场的负责人和所有参加安葬仪式的同志向耀邦陵墓鞠躬、默哀。肃穆的瞻仰平台上时而传出唏嘘声。李昭平静的外表下掩抑着巨大的悲痛,在孙女的搀扶下,告慰耀邦:经过党中央的批准,我们把你送回了革命的发源地,这里是你革命征途的第一站。……在这个革命的圣地,一代有志气的共青人、勇敢拼搏的共青人,将要永远陪伴着你的忠魂。她郑重地将耀邦遗像交给老垦荒队员、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于维忠:“耀邦同志现在就是共青城的一名成员了,你们怀念他,他也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我们也会记住你们的……”李昭硬咽着,于维忠恭敬地接过胡耀邦的遗像:“请放心,我们一定记住耀邦书记对我们的教导,把共青的事业办好。”
  哀乐在富华山上空低回,参加安葬仪式的领导、亲属、老垦荒队员、少先队员绕陵墓一周,向耀邦道别。庄严而神圣的安葬仪式就这样结束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就这样成为了共青城的一员。李昭伫立在墓前,久久不忍离去。2000多名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给耀邦爷爷敬献了花圈和花篮。20多位老垦荒队员涕泪涟涟。
  从此,那不朽的73级台阶上,天天流淌着五色的人流。“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名哭健儿”。面对那和蔼而又略带忧郁的耀邦雕像,凭吊者先是肝肠寸断、撕心裂肺,久而久之,郁结为深深的思念、无限的崇敬。12年间,4000多个日夜的思念、敬仰伴随着一个不解的谜团时时萦绕人们心间: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处处都有灵山秀水,为什么耀邦同志偏偏钟爱这方山水?
  出生于湘 根连着赣 领袖原是青年友
  墓碑上耀邦浮雕像旁依次排列着中国共产党党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和中国少先队队徽,寓示着他与这3个政治团体的特殊关系以及他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耀邦祖籍江西,远祖允钦公自明朝由江西迁到湖南浏阳。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浏阳时文乡(现中和乡)。浏阳人杰地灵,那条九曲十八弯清流湍急的浏阳河哺育了大批志士仁人。1927年9月20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胡耀邦读书的里仁小学集会。在学校的草坪上,毛泽东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体人员讲话。当时,只有12岁的胡耀邦和表兄杨勇一起爬在学校的墙头观看了这一切。毛泽东的讲话生动、形象,给胡耀邦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当毛泽东说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碎大水缸时,他仿佛吸取了一种力量。这个农民的儿子在心中立下了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在胡耀邦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中,从事青年工作的时间长达20年之久。从1953年起,他长期主持团中央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五十年代初,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1953年,全国粮食匮乏,4万万人的吃饭问题,严峻地摆在刚刚洗罢征尘的共和国的领导人面前。党中央决定有计划地开垦荒地,让沉睡了几千年的15亿亩荒地苏醒过来。同时号召全国青年艰苦创业,为国分忧,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时任青年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及时在青年团中倡导发扬垦荒精神,组织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建设中国共青团城。
  1955年10月15日,第一支由98名上海热血青年组成的志愿垦荒队打着团市委授予的‘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队旗,来到鄱阳湖畔的九仙岭下创业。就在垦荒队员到这里的第四十天,胡耀邦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专程赶来看望大家。胡耀邦踏着草丛中的小径,健步登上山城,参观了垦荒队所有的宿舍、饭堂、牛棚、猪圈和新开垦的梯田,告诉他们,牛棚过不了冬,茅棚还要加上盖草。当时,县里随车运了一点肉、鱼和蔬菜,交给垦荒队食堂管理员,让加工一下。胡耀邦坚决不让做。开饭了,他招呼炊事员坐到他身边。炊事员既高兴又不安,她说:“你不让我做县里送来的肉,偏要跟我们一起喝稀饭。我真不好意思。”胡耀邦笑着说:“小鬼,你没有给我做那个饭,我表扬你,做那个饭我就要批评你了,你很好。”他一边抓盐豆,一边与队员拉家常,“我今天吃你做的稀饭、盐豆、萝卜干,等你们把这里建设好了,我再来吃酒席。”青年们抢着回答:“那时我们一定请耀邦同志来我们这里做客。”
  垦荒队员开心地大笑,无拘无束地跟他交谈。
  “茅棚住得惯么?”胡耀邦问。
  “住得惯!”大伙儿异口同声。
  “茅棚是我们亲手盖的,我们要永远住下去。”有个同志一激动,喊了起来“茅棚万岁!”
  “为什么要永远住下去?”胡耀邦爽朗地大笑着说:“茅棚终究是临时的,我们只能让它三岁,不能万岁!” “你们将来要把这里建设得象上海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才行。”胡耀邦还仔细询问大家的生活、家庭、学习、婚姻、劳动等情况。队员们请他为垦荒队创办的合作社起个名字。没有毛笔,胡耀邦就用小山竹夹着药棉,饱蘸了浓浓的墨汁,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大字。这是共青城的乳名。垦荒队员们拿出自己的日记本请耀邦书记题词。胡耀邦当即掏出钢笔在队员们的本子上题写了“决心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努力做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做祖国的好儿女”等。垦荒队将胡耀邦题写的社名锲成立体字,竖在队部门楣上。一个以垦荒青年为主体的“共青社”——江西省德安县第一个高级合作社在沉寂千年的荒滩野岭上诞生了。
  胡耀邦回京后,用自己的稿费买了二胡、唢呐、三弦、篮球、闹钟等文体用品千里迢迢邮寄给共青社,他在信中写道:用稿费为你们买了几件乐器,供你们开展文娱活动使用;买了书,供你们学习;买了一只闹钟,愿你们和时间赛跑。从此,共青人在京城就有了这么位“垦友”。
  1957年,共和国的大船开始起伏颠簸,共青社也历经磨难,天灾与人祸致使共青几度迁徙,几次白手起家,重建家园。1969年夏到1970年春,林彪、“四人帮”在江西的代理人刮起了一股解散共青的妖风。眼看着自己亲手创建的基业被糟蹋了,共青人想不通:这里有我们的青春、汗水,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呀!垦荒队员们想起了当年的血书、誓言,想起耀邦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我们面前还有两条大河,这就是愚昧和贫穷。这两条大河,我们还没有闯过去,但我们一定要闯过去!”听说胡耀邦已挨了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共青人把“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队旗缝在棉衣里,穿在身上,决心把这面光荣的旗子永远扛下去。
  1984年 12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第二次来到共青,他视察了工厂、果园、市容市貌,看到昔日的荒蛮之地绿水盈盈,白鸭点点,高楼林立,感慨万端,欣然挥笔题写了“共青城”三个字。
  29年前胡耀邦视察共青时,共青人只能让他吃稀饭,盐豆。大家一直想还个愿,请他吃一顿共青的酒席。在胡耀邦与大家谈心时,招待所的厨师们忙开了。从湖中捞上了新鲜的鳜鱼、养殖的卿鱼,准备了共青自产的板鸭、猕猴桃酒、全汁葡萄酒,用瘦肉型猪肉包了饺子。胡耀邦不喝酒,可是在共青却破例畅饮,“这是你们用自己种的葡萄酿的酒啊,我愿意用它为你们的事业干一杯!”胡耀邦愉快地招呼老垦荒队员共进午餐。他问:“这里还有多少老垦荒队员?”“17名。”胡耀邦说:“那好,把17名同志都请来,我们合个影。17个加上我一个,共18人,18颗老松!我们是垦友(垦荒之友),是棚友,茅棚的棚。”
  胡耀邦对共青的关怀无微不至,但是几十年来却从未给过共青一点特殊的照顾,没有批过一分钱给共青。他倡导的垦荒精神,是几万共青人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
  1987年1月16日,胡耀邦请求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会计司胡同那座四合院,忽启忽合的门扇冷清了许多。胡耀邦有了更多时间研读马列,共青人有了更多机会走近他。
  共青人一到北京出差,就去看他,有时实在没有时间也要挂个电话问候他或向他汇报共青城最近的发展情况。去的次数多了,他家的警卫、工作人员都认识了共青的朋友。1988年12月,胡耀邦感冒致使心脏病发作。翌年3月,共青人选派自己的代表去看望他。他在书房里会见了老“棚友”。这时的胡耀邦比以前苍老了,共青人看着心疼。但他谈锋尤健,精神饱满,一点也没有病象,共青人又感到宽慰。
  听取了共青人的汇报后,胡耀邦说:“不容易,不容易,原来那么艰苦的地方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今后还要发展得更快一些。”他语重心长,殷切嘱咐:“你们是共青城,要永远朝气蓬勃,永远年轻!”
  共青人请他多保重身体,“我们全场人民一直惦念着您,请您再去共青城看看。”“好的,好的,我要去的。”他高兴地慨然允诺。
  天地有情 人间有情 此情绵绵无尽期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不久,晴天霹雳突然传来。1989年4月15日,共青人不堪回首。
  1年又8个月后,胡耀邦第三次来到共青,那是他的英灵。这位浏阳河畔走出来的湘江赤子,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惊涛骇浪之后,如今终于有时间徜徉在共青人为他铺造的绿菌丛中,静静地、静静地观赏鄱阳湖畔的春花秋月。
  从此,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谒陵者不远千里万里来此凭吊、追思他们由衷敬仰的胡耀邦。
  1991年6月6日,胡耀邦墓前供奉着香烛、玉器花等祭品,一位50多岁的日本国女子顶着炎炎赤日长跪在这里近两个小时。她一边哭泣,一边诉说,就连不懂日语的人也读懂了那满脸的失去亲人的哀伤,因而怆然泪下。她叫山琦丰子,是胡耀邦生前的忠实朋友,日本著名的女作家。闻讯胡耀邦逝世的噩耗,她悲痛欲绝。为了却两年来的心愿,这次她专程从日本赶到北京胡耀邦家吊唁。听说胡耀邦安葬于共青城,又辗转来到共青,把在胡耀邦的鼓励和指导下用8年心血写成的著作《大地之子》供奉在墓前,并以日本国最虔诚的礼节祭奠胡耀邦。
  1994年11月5日,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文联执行主席、著名诗人李瑛,中国作协党组书记、著名文艺评论家唐达成,北京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以及著名作家、画家、记者缪俊杰、陈丹晨、张守红、毕淑敏、叶文玲、叶兆言、舒婷、胡区区、杨佩瑾、陈世旭等30余人来共青谒陵。“我哪也不去了,也要到共青城来看一看!”王蒙在南昌偶感风寒,朋友们劝他静心养病,但他却要到共青来,要来看看耀邦同志。王蒙说:“共青城之行,了却了一桩夙愿,不虚此行。”
  1996年9月13日,香港鸿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庄水莲女士、香港鸿基光彩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照康先生一行专程来到耀邦陵园,出资植树。老总们挥锹舞锄,挖树洞,填泥土,扶树苗,手指磨出了水泡,一天植树405棵。庄水莲女士满怀深情地说:“我能够为耀邦同志做点事,将是我一辈子当中最有意义的事。”
  耀邦去了,湖南的乡亲,每年四五月份都结伴来祭奠自己的亲人。1997年5月3日,湖南长沙团市委特意从胡耀邦家乡浏阳中和乡苍坊村带来两棵沾满家乡泥土的白玉兰树栽种在墓前,表达家乡人民对胡耀邦的崇敬和怀念。
  共青城的大、中、小学校,已把瞻仰耀邦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内容。上海同济大学、南昌陆军学院等省内外院校把共青定为教育基地。在萧克将军题名的富华亭旁,老垦荒队员为“棚友”栽种的18棵青松,而今郁郁葱葱。
  “我深深地感到他就是那种‘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我对他的人格佩服得五体投地。”棋圣聂卫平这样写道。他每次到江西,都要来看耀邦,敬献花圈、花篮,寄托不尽的哀思。
  如日升天,如水溢岸,人们对胡耀邦的思念之情,割舍不断。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荣华,92岁高龄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88岁高龄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年届耄耋的吕正操上将等,都曾到共青谒陵。去年底,几位工作人员抬着高位截瘫的邓朴方登上富华山顶。邓朴方坐在轮椅上,小心翼翼地抚平被风吹皱了的缎带,把花篮献给他的耀邦叔叔。
  耀邦去了,鄱阳湖畔,富华山下,飞来了一群群白鹭、白鹤。白鹤又称“灵鸡”,是当地人敬仰的吉祥鸟。成千上万的白鹭如片片白玉兰花飘洒在绿树间,成为陵园的一道风景。周边的群众说:耀邦显灵了。其实是老百姓热爱、崇敬耀邦,也崇敬陵园及周边的一草一木,他们悉心护绿,改善生态,鸟择良木而栖。白鹭筑巢富华山,白鹤云集共青城,此乃苍天有情!
  耀邦去了,他所倡导的创业精神继续激励着共青人开创新的艳阳天。如今共青成为省级开放开发区,共青的事业,得到了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以及丁关根、曾庆红、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共青时,挥笔题词:“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肯定了共青的创业精神。
  精神不朽,事业常青,耀邦永远与共青人民在一起,共青人民永远怀念“棚友”耀邦。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