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要打造医学专家”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4/3 17:36:07 1141
来源:《文汇报》2011年4月3日第2版
“按需培养”、鼓励“交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效果明显——
“我们就是要打造医学专家”
用英语写病历、查房时说英语、交接班也用英语交流……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医生和医学生们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全英语”的工作环境。
沈刚教授是口腔正畸科的学科带头人,多年海外工作经历加上回国后的观察思考,促使他提出设想:将“全英语”环境引进上海的医学院和教学医院。这便有了上海交通大学唯一一个“国家级全英语授课示范课程”。
在九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看来,这一尝试正好针对了国内医生普遍的软肋:“我们的医生临床技术不差,甚至可以说优秀。因为中国人口多、病人多,我们外科医生一星期的开刀量,外国医生一个月都达不到;我们医生接触过的疑难杂症,外国医生可能都没听说过。不过,我们医生的临床技术虽好,但很多人用外语总结病例和交流的能力不行。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外语不过关,一切无从谈起。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外语水平制约着学科的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效果明显,是九院的追求。“全英语”环境是一个例子。
上月,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出台了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于医学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临床医师培养体系”。
在九院,回应百姓对高质量医疗的期盼,回应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的目标,首先是把工作重点落在优化医学人才培养。
“按需培养”,打造医学专家
九院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大多是本院“土生土长”的。沈刚教授是“海归”,但他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习阶段都在九院,是九院派他到澳大利亚、香港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在那儿工作,从事临床和基础科研。
像这样把学生“往外推”的例子很多。范先群说,这叫“按需培养”、“量身定制”,医生缺什么,医院就创造条件给他补什么。“比如有个博士科研做得很好,但临床不行,我们就找高手带着他开刀;有个医生临床技术很强,但科研不行,我们就派他到国外的研究所进修;有的医生需要团队,我们就为他建立团队;又有的医生临床、科研都不错,但感觉专业特长不明显,那我们就派他到专科医院交流工作一年半载。”
九院有个人才梯队培养模型,从针对35岁以下青年医生的“院优青培养计划”起步。对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对应上海市领军人才、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曙光计划和启明星计划;再上一层,则对应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培养“国家级人才”。
九院人才济济。截至今年3月,全院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4人……“十一五”期间,获科研项目525项,比“十五”期间增长99.6%,科研总经费达1.4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8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直是衡量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十一五”期间,九院共获资助项目125个,比“十五”期间增长226%。
拿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科研项目,意味着医院投入增大。按照与国家资助1∶1或1∶0.5的匹配要求,去年,九院仅为匹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投入了842万元。“现在的投入一定会带来很大的回报。”范先群说,“病人跟着专家走,我们就是要打造医学专家。”
鼓励“交叉”,攻克疑难杂症
由张涤生、邱蔚六、戴尅戎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九院成功打造了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骨科三个蜚声国际的特色学科。
九院尤其注重发展交叉学科。十多年前,范先群从眼科硕士毕业时,当时的张志愿院长要他报考张涤生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攻读“整形外科”博士学位,“跳出自己的学科,‘交叉’才会有更大的天地。”如今,范先群成了“眼整形外科”专家,创建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并任组长。
在九院,每个学科专业都鼓励“交叉”。五官科的医生,继续攻读头颅整形科;泌尿外科医生,继续攻读生殖器官整形外科……“两个学科交叉,往往会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而且,“交叉”给医生的职业发展拓展出更开阔的空间。“过去一个科室的同事挤破头争同一个项目,现在大家各找‘交叉’、各有专攻方向,谁都活了,这更有利于学科整体推进。”
记者发现,九院的学科高度细分,光口腔门类就分为口腔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等十多个科室。细分有利于发掘学科深度,也能形成更多“交叉”。
细分+交叉,常常能收获惊喜。戴尅戎院士领衔骨科同样高度细分,有专门订制人工关节的学组。针对不同病患,人工关节需要个别订制。以前的人工关节,只能前后活动,不能做全周运动。后来戴尅戎遇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的教授,交流之下,惊喜地发现运用汽车轮子原理正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在范先群看来,交叉学科的发展目标正是攻克疑难杂症,“看别人看不好的病、诊治复杂病和疑难病,我想这是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九院评审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时,更照顾一般学科而非强势学科。范先群说,“一笔钱,支持口腔外科只是锦上添花,可如果给了一般学科,说不定就有零的突破。”
本报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