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人民时评:名校“联考”,自主招生改革的一小步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1/3/6 13:30:42 2363

2011年02月26日21:40    来源:人民网     

姜泓冰


    上个周末,清华、上海交大等七校组成的“华约”和北大、复旦等13校组成的“北约”,在两天内相继举行自主招生笔试;本周末,同济等9所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考试将进行;其他众多高校单独或联合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绝大多数也都会在近两周里展开——受集中考试选拔进度规定的限制,中国的自主招生从一出现就注定是爱扎堆儿的。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从最早的几所逐渐扩大到七八十所,扎堆儿的规模越来越可观,考试“撞车”越来越多,早春二月已经成了六月之外又一个“高考季”。

 
  
    自主招生改革走到了第九年。回想起来,最初几年更像是小心翼翼的尝新,有着“纤纤作细步”式的低调与谨慎;近几年则大有快马加鞭的意思,抢人眼球、惹得众人议论纷纷的新闻,几乎年年都有。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新变革,当属近30所国内知名高校结成的三家招生考试同盟和联合测试办法。
  
    数校联考,出现不过两年,蔓延速度之快,称得上是“见风即长”、一呼百应。原因只有一个:符合高校和考生的需求。因为联考,考生,从一家家高校报名、准备、考试到只需报考一次,就能得到近十所大学认可,应考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都大大降低;高校,从煞费苦心地自己出题、组织考试,到委托第三方出题、联合行动,投入成本低了,试题质量和安保等更有保证,可以选择的生源人数也多了;政府,监管变得容易一些,最让人头痛的招生不规范现象可以稍被遏制。
  
     但,关注着接连两天在不同的自主招生考场间奔忙、疲劳应试的学生,就有人追问:“华约、北约联考就不能多错开几天?”了解高招内幕者则指出,牛校生源充足,多半对第二志愿以下的考生并无兴趣,学生同时报考两三所大学,没多少实际意义。“成立联盟是高校集团作战圈地抢生源”的说法,像对自主招生应该招收更多偏才怪才的期待一样,更是广获认同。
  
    事实上,自主招生改革不自觉间已经被赋予了过于复杂、矛盾的使命——我们正在试图让这一种新的选拔制度,既能够带来城乡孩子教育机会的均等,又能够灵活选拔出包括偏才、怪才在内的多元人才;既能对所有个体一视同仁,又能够不惟分数论;既稳妥,又创新;既多提供选才通道,又尽量不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考试投入……
  
    过于受关注,过于焦虑、纠结和敏感,过于急功近利,自主招生这座试验楼,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砌歪了。
  
     同盟、联考,眼下并未给高校招生改革带来本质的突破与变化。对于教育,原本也不应该指望着每年放一回“卫星”,出点新闻。也许,整个社会,每所高校最该建设的,恰恰是对于教育改革的沉稳、耐心和包容心。而不是指望,招生改革会毕其功于一役。也许,假以时日,刚刚出现的几大自主招生联考,也能通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诞生一个类似美国SAT那样从长春藤学校逐步获得认可、成为全国性、常设性的品牌考试,让学生自由自主地选择大学而不是单一被动地接受大学挑选。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