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雄鹰——记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赵理准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5/12/20 10:14:24 666
从事飞行事业34年,他飞行近4000小时零差错,指挥上千场次零失误,执行近百次任务零事故,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他所带领的陆航团先后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甲类战斗团”。他就是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赵理准。
虽然已经是特级飞行员,但赵理准时刻告诫自己,只要从事飞行一天,就不能有一丝一毫懈怠。这些年,他先后高质量完成多种机型装备改换。
赵理准随身必带两个包:一个是飞行包,装着计算尺、航空地图、飞行手册等物品;一个是战备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生活用品。一有情况,他可以随时拎包登机。(相关报道见第四版)
今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11时34分28秒,7架直升机呈“一”字队形,在梯队最后飞越天安门上空,庄严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在中心位置担任长机机长的,是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赵理准。这是继国庆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任务之后,他第三次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高难课目首个飞,急难任务亲自上,复杂天候敢练兵,险恶环境谋打赢,这是赵理准的一贯作风。从事飞行事业34年,他飞行近4000小时零差错,指挥上千场次零失误,执行近百次任务零事故,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他所带领的陆航团先后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甲类战斗团”。
“飞,往前飞!打起仗来哪能选天气”
陆航部队作为我军新型作战力量,正在加速由辅助支援型向主战主用型转变,对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对指挥员作战理念、指挥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早在10年前,还是集团军陆航处长的赵理准,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让陆航力量融入联合作战体系这一前瞻性课题,不仅钻研电抗、防空、炮兵、特战等兵种知识,遇有大项演习,更会全程观摩。
2010年,他远赴国外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陆航作战运用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回国后,在一无教材可循、二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赵理准领衔成立攻关小组,率先开展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研究运用,实现情报链、指挥链、打击链交汇链接,大幅提高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效能。
虽然已经是特级飞行员,但赵理准时刻告诫自己,只要从事飞行一天,就不能有一丝一毫懈怠。这些年,他先后高质量完成5种机型8个型号直升机的改装。
飞行是勇者的事业,为了打赢,既要敢于蔑视危险,更要能够战胜危险。2009年,该团受命转场执行任务,途中将飞越渤海。这是建团以来最远的海上飞行。
海上航线陌生,气候条件多变,困难可想而知。赵理准带领任务机组详细研究海上气象水文特点,制定20多项应急处置措施后,10余架战机扑向了茫茫天海间。
航程刚刚过半,天色突然变暗,大雨说来就来。在当时看来,返航是最佳选择。
“飞,往前飞!打起仗来哪能选天气?”赵理准当机立断,指挥机群迅速爬升高度,保持好速度。经过近1个小时飞行,10余架战机穿云而降。
“驾驭不了新装备,就会失去制胜未来战场的先机!”赵理准认为,无论哪种机型,只有飞过、打过,上了战场才有底气。团首次成建制试射某新型导弹时,赵理准反复向上级机关和军工厂请教,将导弹性能、对直升机状态要求、如何打出最佳效能等研究得一清二楚。发射时,他第一个驾机升空,首发命中、发发命中。
赵理准还积极利用实兵演习契机,围绕直升机空投物资、伴随掩护、机降作战等进行协同训练和研究探索,形成武装直升机机降伴随掩护和运输直升机机降方式研究、直升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问题研究等批量成果。
“带着课题进场,载着成果返航”
赵理准随身必带两个包:一个是飞行包,装着计算尺、航空地图、飞行手册等物品;一个是战备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生活用品。一有情况,他可以随时拎包登机。有人说赵团长每天只有两种状态:升空战斗和准备升空。
“带着课题进场,载着成果返航!”是赵理准的一贯要求。2014年,参加“砺剑—2014”防空兵跨区机动演练,赵理准深入开展“近距离火力突击战法运用”课题研究,指导部队搜集整理相关作战数据,总结形成直升机低空火力突击的体系战法,大大提高了低空隐蔽突防能力。
在新型作战力量的新定位下,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也为赵理准高度关注。双侧门伞降是未来特种作战兵力投送的重要方式。但组织实施难度大、风险高,稍有偏差就会造成伞兵伤亡和直升机损毁,我军尚无开展这一课目的先例。
2009年,赵理准与特种部队联手攻关这一难题。从理论研究到地面演练,从物到人反复试验,详细计算实施侧门伞降各个风速段最佳飞行高度、航速、间距等数据,经过周密准备,最终一举成功。
夜间城市道路起降是未来城市争夺战必备技能,受能见度低、障碍物多、风向多变、光线干扰等因素影响,难度极大,被称为“刀尖上跳舞”。2013年9月参加“砺剑—2013”演习,赵理准将组训过程细化为上百个步骤,设置风向切变、空中特情、地面袭扰等40多种突发情况,反复进行针对性研练,最终在演习中驾机成功起降。
近年来,赵理准带领团队攻克了直升机成建制夜间实弹射击、多弹种多目标连续突击、夜间海上飞行等重难点课题,并探索出某新型激光制导导弹在悬停、平飞等多种状态下的攻击模式,在攻坚破难中有效提升了部队实战能力。
“我们去,保证完成任务”
“压力面前不退缩,尽心竭力不懈怠。”这是赵理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时,33名技术专家被困在深山密林中等待救援。由于连日降雨,雾霭重重,加上山高谷深、高压线多、气流紊乱,飞行环境非常恶劣。
“我们去,保证完成任务!”得到上级批准后,赵理准亲自带领机组进入号称“死亡谷”的茶坪乡大峡谷。在峡谷中穿梭,飞机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他一面仔细观察空域环境,一面指挥保持好高度、速度和距离。经过40多分钟艰难飞行,赵理准带队成功穿越“死亡谷”,33名技术专家全部脱险。
2013年,该团一架直升机在飞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导致机毁人亡。虽然后经专家认定这一事故属机械故障,4名飞行人员被评定为烈士,但也给团队建设和官兵士气带来沉重打击。
行动是最有力的激励。他在飞机失事当晚,就抱起铺盖睡到牺牲机长的床上,与牺牲飞行员生前所在大队的官兵朝夕相处、共渡难关。组织该机型复飞,他逐一登机参加首飞,在他的带动和激励下,全团官兵重新点燃了训练热情。
“为官避事平生耻,在位就得尽责。扛不了大事、办不了难事、完不成任务,要我们这些领导干什么?”赵理准的话,振聋发聩。
算起来今年是赵理准任团长的第九个年头,在全军陆航旅团主官中任职较长、年龄较大。不少人劝他,做人不能一根筋,要多为自己考虑一下。
“在位一天就干好一天!何况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考虑其他的事儿太多,考虑打赢的事儿就会少。”赵理准的目光坚定而又深邃,“假如能年轻10岁,那该有多好!“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