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烽火 他们铸就血肉长城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5/10/4 10:07:08 899
来源:人民网 2015年10月4日烽火岁月,战火绵延神州大地。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们纷纷挺身而出,在不同的战场上阻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战役,或者不熟悉的抗击斗争,都随着战争炮火的消弭远去,我们凭空想象着当年战斗的惨烈经历,亦或是从影视作品中汲取故事,都太不真切,远不如亲历者的叙述来的直接、生动。























































湖北频道 甘肃频道 广东频道 陕西频道 上海频道 香港频道 山西频道 山东频道 江苏频道 四川频道 云南频道 贵州频道 重庆频道 湖南频道



赵守杰:突围成功了!但是伤亡很大
徐光合:连长扑向地雷与日军同归于尽
杨树人:传递“鸡毛信”的儿童团员
徐丽森:豆蔻年华研制武器
苗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王道金:百岁老红军 太行山上坚持抗战
郭冰:“洋学生”放弃舒适生活打鬼子
黄开群、郝书琴:等日本投降,我们结婚!
程元奎: 亲历地雷战 用巧思诱骗敌军
魏有奇:收集抗战老兵事迹 为他们写诗
邓朝贵:兵不血刃端掉日军一个中队
耿显金:抗战胜利后高歌痛哭
许一兵:反思战争拒绝宣传仇恨
拉贝纪念馆:见证历史 面向和平
马海德: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外国人
赵敏球:保卫滇缅公路补给线安全
周保全:庄稼汉打退日军5次围剿
于兴正:忻口血战 数次死里逃生
傅莱:“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战士
马扶增:在敌后秘密抗战的日子
徐希民:鸿翔伞兵部队外籍教员翻译
水青山:16岁参军与日军肉搏
李海生:钢琴教师收藏抗日杀敌战刀
高桂滋:毛泽东致信赞扬的国民党中将
辛保民:两千人的团打到只剩几百人
彭显伦:用生命保障部队物资丝毫无损
王天华:依靠群众做敌后游击工作
张修齐:黄埔生长沙保卫战九死一生
丛远宽:在战争中长大
赵明勤:投身游击 齐鲁英杰赴国难
潘书龙:受父亲感染投身抗日斗争
陈春森:在敌后坚持“游击办报”十年
罗瑞卿:从黄埔生到抗大教育长
夏继勋:最惨烈时十个人活了俩
李在德:一家人在东北拼死战斗
张远祥:武汉会战目睹飞机被击落
郑国雄:百岁老兵回忆穿越生死一线
何季元:衡阳保卫战拼死夺下车站
薛成冰:铁道游击队是日寇的心腹之患
张仁初:山东抗日战场上的“张疯子”
梁振奋:缅北战场为保机密险吞枪自杀
赵坚:妙手丹青 用画笔参与抗战
张志端:大刀队英雄的泪与疤
刘丸:抗战救国是我们最大的任务
杨伯琪:不怕死,就怕被遗忘!
赵守杰:突围成功了!但是伤亡很大
徐光合:连长扑向地雷与日军同归于尽
杨树人:传递“鸡毛信”的儿童团员
徐丽森:豆蔻年华研制武器
苗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王道金:百岁老红军 太行山上坚持抗战
郭冰:“洋学生”放弃舒适生活打鬼子
黄开群、郝书琴:等日本投降,我们结婚!
程元奎: 亲历地雷战 用巧思诱骗敌军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