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汪 盛:父亲与老打仗片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5/9/12 9:56:19 663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2日   12 版)

  父亲当八路时,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几近文盲。据父亲讲,那时参军不像如今复杂,他就是跟着村头的大队伍,为吃顿饱饭、穿件囫囵衣服,瞒着父母参军北上的。在“队伍”里,父亲渐渐地识字学文化,还夺过“学文化”红旗。他记得最深刻最清楚的是当年最流行的口号:“军民合作,驱逐日寇”“将革命进行到底”。每每想起这些,父亲记忆如初,老泪纵横。

  1942年5月,敌人开始规模空前的大“扫荡”。称为“五一大扫荡”。有一次在敌人扫荡的时候,为救我军寄养在老百姓家里的十三匹战马,父亲做了一回孤胆英雄。他当时是骑着一匹枣红马,据说这匹马是部队领导特批给父亲的,让他把十三匹战马带回战场,迎战日军的大扫荡。初夏晚上,父亲骑着枣红马,悄悄地进村,和当地民兵接头,才知道十三匹战马被地主汉奸掠走,拴在地主家的院子里。晚上趁敌人熟睡时,父亲和三个民兵翻墙进入地主家,杀死一名靠在马槽边睡觉的敌人。把马牵出来后,父亲带着马往村西头奔去。不料,被巡逻的敌人发现,衔尾追了上来,父亲一枪一个地干掉了三个敌人,民兵干掉了五个敌人。一口气奔跑了十几公里。这时父亲才发现腰部受伤,鲜血浸染粗布上衣,血顺着裤管往下流。

  1949年1月14日,父亲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旧伤复发,失血过多,昏厥在战场上,被送往在唐山临时设立的战地医院,把几年前嵌在身体里的弹片取出来了。这时,父亲认识了一位战地医院护士,她就是我的母亲。父亲养好伤,又长途跋涉南下,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胜利后,父亲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广东省英德县,在全国欢庆胜利的大喜日子里,父亲和母亲结婚了。那天,父亲第一次看到了电影,非常兴奋。后来父亲逢场必看,看后,还用学到的有限的文化,开始写观后感。每篇观后感,母亲必读,并动手修改错别字和理顺句子。有时,母亲边看边笑出声来,每当这时,父亲的脸一准像关公的脸谱一样红。

  新中国成立后,部队整编,父亲解甲归田,过上平静的生活。从此,看电影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本村放电影,还是三乡五里放电影,父亲都是老规矩:逢场必看。有时,村里放电影,父亲让母亲提前做饭,吃完饭,他带把靠椅去“占”一个最佳位置,等待电影开始。如果放映的是“战争片”,父亲高兴得像过年的小孩子,满脸都洋溢着春色。随着时代的进步,黑白故事片被彩色故事片取代,军事题材影片也渐渐地少了,父亲整天嘟囔:老不放“打仗片”!再后来,反映三大战役的《大决战》系列电影公映,着实让父亲的心里乐开了花。

  建军节和国庆节是父亲最渴盼的节日,每年的这两个节日前后,各电视台总要安排播映一些老故事片。这时的父亲总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天天哼着小曲,一睁眼就打开电视机,手里拿着遥控器,不断地换频道,耐心地搜寻老故事片。每当搜寻到“猎物”,他都如行军走散队伍又意外重逢般惊喜。同时,习惯地亮一嗓子:老伴,“打仗片”来了!他常给别人讲,这两个节日好!可节日一过,电视台又恢复播映正常节目,父亲着急,于是乎,从县城买回一台影碟机和三十多盘老故事片光盘,闲暇下来,便约几个老友一起欣赏老故事片,看得废寝忘食。为此,没少与母亲吵架。母亲主要担心他的身体,毕竟是七十八岁的人啦,可他只要有老故事片看,一切全抛脑后了。

  老故事片是父亲的生命。他生命中离不开老故事片,如同当年子弟兵打胜仗离不开支前队伍一样。他每次看《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等片子时,眼里都含着泪花,沉浸在往日战火纷飞的时光里。每年乡里、村里的中小学校都邀请父亲讲爱国主义教育课。每每讲课,父亲都要穿上那套老军装,总也忘不了带两样东西:一台影碟机和几部老故事片。

  前年,父亲和母亲一同来洛阳照看孙女,当孩子睡下时,父亲坐卧不安,也不说话。我疑虑重重:哪里做错了,惹老爷子生气?后来,母亲告诉我,他想看老故事片。还没等我给他买老故事片,他早已急不可待,坐车到市里的新华书店买回二十三盘老故事片光盘。还时不时地训诫我:你买的都是啥?一盘“打仗片”也没有。哎,年轻人忘本了!可不,我的碟盒里,收藏的都是国外大片、香港枪战片,以及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等,难怪他不高兴,训诫我这个“年轻人”。

  孩子大了,父亲要回家了,收拾东西时,我把老故事片给他装上。他生气地对我说,这是我送给你的,你该好好看看这些老故事片。嘴里还不时地嘟囔着,我家里多着哩!

  父亲回家了,我翻着碟盒里密密麻麻的光盘,感觉到我确实也该坐下来慢慢地欣赏这些老故事片。它能给我营养,像母乳! 

老兵的青春呐喊

李肇星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2日   12 版) 
 

   民族的记忆永远年轻,

  母亲黄河永远不老。

  历史真相让歪曲者羞耻,

  正义愤慨是人民万岁的呼号。

  

  万里黄河的源头是子女的泪水,

  撼天咆哮是妈妈惊醒的哀叫。

  远亲近邻的共鸣润泽大地,

  和平的美丽万众一心用血战塑造……

  (记2015年8月26日含泪观看九十二岁指挥家严良堃和八十八岁歌唱家郭淑珍率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激情演出《黄河大合唱》。)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