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编辑录入: 2009/5/1 21:40:49 11613

 
 
同济大学医学院 许一萍          
 
[内容提要]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理念、方法、内容上的创新需求。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行了探讨,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期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促进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持续发展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机、最富有活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和希望的社会群体之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其具备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是全民族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是关系到民族振兴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工作。

二.现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利弊分析
2.1.总体上看,高校已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思想教育干部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也是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理性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健康,呈现出求稳定、求发展、求自身价值的良好态势。
2.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经济、就业、学习、心理诸多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由此引发的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现行体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真正提上议事日程,难以专业教育中,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合、贯穿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中。首先,学校层面上,学校领导的指导思想往往是明确的,是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但在高校发展定位中,教学、科研往往成为高校发展的工作中心。长期以来思想教育工作者充当的是消防员的角色,其工作的范围侧重于处理已出现的问题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其次,学生层面上,重智育、轻德育;重思辨、轻践行;课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文化生活贫乏、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今大学生大都属于80后,自我意识较强,对政治淡漠、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这与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地位不符。

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
  《意见》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了科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准则。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创新求发展。既要注重教育形式的改变,也面临着理念、方法、内容上的创新需求。要以学生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规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认清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各项规章制度既能满足学校教学次序和思想政治管理的要求,又能贴进学生的愿望;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学生的各层面的自律管理队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强调教育效果,应当首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实现教育内化,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开放意识,探索开放型、包容型、复合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为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不少调查表明,大学生中许多错误的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原因并不是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不好,而是由于对道德问题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某一问题不知其所以然而引起的。由此,帮助大学生认清事实,选好立场,是极其重要的。
3.2. 落实《意见》精神,解决好“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的问题,依托各方力量,创造并综合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此外,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树立这些新理念,才能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建设队伍、整合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3.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确立大学生党建的核心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随着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党员成为青年学生中最具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优秀群体,在理论素养、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公益活动等各方面都表现突出,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示范群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而言,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入党前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的教育,使入党积极分子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入党的严格程序和仪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受到一次集中教育,充分体验入党这一时刻的庄严和神圣,思想能够得到进一步升华;通过入党后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真正提高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4.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学生利用假期、课余、周末时间,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亲身实践,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增长才干,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课本上不能给予的。因此,要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大力开展教书育人的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要从严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层次与水平的重要途径。
3.5.
以校园网络为依托,把网络办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渠道。网络的互动与平等交流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的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学会用真诚和真理去说服感召学生,通过将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演绎,并利用网络平台来创设各种道德情境,重点突出党的路线方针、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教师不再以教育者和改造者的心态出现,而是让大学生都成为教育的自主角色,通过教育思想的自然流露,情感交流的互动作用,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方式来影响学生,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6.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助学工作,完善咨询机制和保障助学机制。首先,对于大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咨询课堂,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常识的科普宣传、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和成功训练、挫折承受训练等方面的辅导。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心理危机化解提供服务;其次,在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下,必须建立完善的就业咨询机制,辅导、帮助学生应对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处理由求职引发的各种问题,收集和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求职,探索与研究求职、就业的技巧与规律,同时,对学校毕生生追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专业适用性和综合质量,为调整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改革政策提供依据;第三,完善保障助学机制,为困难生开辟相对稳定和长期的校内勤工助学渠道,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营建学生自我管理的舞台。注重加强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社团、协会的建设,拓宽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校纪校规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特别指

出的是:大学生毕业后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大军进入社会,如果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没有良好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作指导是远远不够的,
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以唤醒大学生的政治热情,进而关注社会民生。因
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全面育德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使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促进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真正贯彻落实《意见》,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持续发展。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