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日本地下党潜伏关东军 送中国游击队十万子弹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5/8/29 10:28:24 694

 来源:解放军报 人民网>>文史>>史海钩沉2015年08月24日10:03  

李成蛟

       原来,伊田助男是一名秘密的日本共产党员,他被迫参加了日本关东军。为了打倒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侵略军,1933年3月30日,伊田助男在被日寇识破并有生命危险的紧要关头,毅然决然地把装有十万多发子弹的汽车开进板石山南河边松树林中,并砸坏了汽车发动机。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从容不迫地用日文写下遗书,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给中国游击队的同志们,请他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队射击。写好遗书后,伊田助男饮弹自尽。

燃烧在老爷岭上的精神火把

漫山遍野的金达莱,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老爷岭山脉涂上了一层血色。而我对这抹血色情有独钟,因为我参军就驻守这座山脉,十几载青春早已融入这血色第二故乡。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一位叫金春燮的69岁退伍军人之邀,我来参加崔凤善、梁成龙烈士殉难地纪念碑等4座抗联烈士纪念碑的竣工仪式。

再次回到这血色故乡,只感觉一种精神力量在升腾……

2005年4月初,汪清县县委书记对离岗在家2年的金春燮说:“老金啊,我们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位置,县委思考再三,决定请你出山!”

曾干过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副主任的金春燮,一直关注着汪清抗联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他拒绝了儿子让他到北京享福的邀请,干脆地答应了,因为他打心里愿意为青少年教育做点事。

金春燮一“出山”,就钻进了老爷岭,寻找、考察抗联烈士的墓地和遗址。这一进山,就是10年,在血色的山里,他和抗联烈士结下了不解之缘……

“仅在汪清县境内有据可查的105场抗日战斗中,就有抗日烈士墓地和抗联遗址177处。这段悲壮的历史,却被我们多数人忘却了,这种‘断档’和断裂,真像一把刀扎在我的心上,疼啊!”当上了关工委主任的金春燮下决心把汪清抗联烈士墓地和遗址摸清楚,他要为先烈树碑立传。

那段时间,从金春燮的办公室到家里,从吃饭的桌上到睡觉的床上,到处都成了史料的“战场”。到全县各个角落进行走访、考察后,汪清抗联时期烈士牺牲地和遗址,完整地进入了金春燮的“汪清抗联全景图”。

为抗联英烈树碑,最大的困难就是筹集建设资金。“我修建抗联烈士纪念碑和遗址纪念碑77处,钱多数靠要,一说往烈士身上花钱,那真是‘全民抗战’啊,上到离退休老干部,下到刚入学的小学生,这么多年没一个人卷过我的面子。我想,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的爱国精神!”金春燮感慨万千。10年间,金春燮在汪清筹集了1362万元,用于抗联烈士的墓地建设。

建设一座烈士纪念碑,就多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根精神支柱。为了辐射教育面,金春燮制定了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划:建设全县两条红色教育路线,实现每个乡镇都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群众在身边就能接受这种教育。为此,他跑遍了全县9个乡镇,进行合理选点。

纪念馆落在什么地方效果最好呢?金春燮看中了县档案局四楼一处足有200平米的会议室。胡庆伟局长半开玩笑地对金春燮说:“老领导啊,我这块地一年对外出租的话,轻巧的能挣6万,这钱我不要了。”

金春燮对这个曾经的下属没开玩笑:“你一年就是挣60万,也买不来这种抗联精神!”

2014年9月16日,“汪清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每年春节,金春燮和老伴儿都去北京和儿孙团圆。金春燮看儿子是电脑高手,就对儿子说:“老爹一直想把汪清的英烈事迹放到网上去,建个咱们自己的网站。”儿子坚定地支持老爸。从此,连打字都不会的金春燮成了“网虫”,如今他的打字速度不亚于年轻人,还学会了制作表格、处理照片等“复杂动作”。他把精心整理出来的汪清大量抗联史料,推到了网上,“白山黑水中华魂——汪清英烈网”2012年4月正式上线。

老爹在儿子面前吹起了大“牛”:“全国县一级在互联网上开设‘英烈网’的,说不定我们是第一家!”

“英烈网”数据管理与信息更新,文图采编与制作校对,“金主编”一个人扮演了全部角色。如今,看到有美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浏览“英烈网”,金春燮兴奋中又有些忧思。他把在互联网上运行的“英烈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善用它“发声”,敢用它战斗,并从这个战斗中积累了经验,也得到了快乐。

县关工委副主任崔锦哲和刘志新,今年都是67岁,作为金春燮的助手和“部下”,提起他们的“金主任”,两人眼里都泛起了泪花。

刘志新说:“为了抗联烈士,金主任真是连命都不要了,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他领着我们两个人干。2010年,在修建童长荣烈士陵园时,我们坐的铲车差点翻了,金春爕伤得不轻,我也缝了4针。县城有一个石匠叫穆旭东,金主任一直雇他刻碑文,讲好了刻一个字是2块钱,石匠都被感动了:‘你们3个老人这么玩命得干,我都于心不忍了,我就一个字收1块钱吧’。”

为了给抗联烈士“安家”,这些考验对于金春燮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了。金春燮2010年拔牙时感染得了丙肝,那时,正是修建童长荣烈士墓最紧张的时候,他一边打干扰素,一边捂着肚子奔忙在工地上,脸色乌黑。童长荣烈士陵园施工3个月,金春燮进山40多次。陵园竣工时,他体重下降20多斤,打干扰素打得头发都快掉光了。为了向建党90周年献礼,他身体还没有康复,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抗联烈士陵园第二期工程的紧张备战中。跟着他搞宣传的87岁离休干部夏隆德心疼地说:“你都这样了,还这么拼,为了啥呀?”金春燮说:“我不这么干不行,现在有不少青少年不了解抗战史,我们有责任把抗联精神传给他们。当年烈士不都是这样干革命的吗?!我们要向烈士学习,就得这么干!”

在汪清县东光镇庙沟,看到童长荣墓地时,金春燮的心不禁一颤。那就是一个小坟包,上面摆了五六块鹅蛋大的石头,看了真让人心酸。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年轻的革命活动家。1934年3月21日,他在庙沟附近同日军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27岁。那天,金春燮落泪了……

考察核准童长荣情况回来后,金春燮请一家设计院帮助设计童长荣烈士纪念碑,人家一开口就要1万元设计费,金春燮心想,那还不如我自己设计呢!于是,他被逼上梁山,自己当起了“总设计师”。2011年,童长荣烈士陵园如期竣工。

金春燮到关工委工作后,每月只有很少的辛劳费,有人不理解,金春燮却说:“我不是为钱来的,为钱,我不会来。奉献的夕阳无限好,退下来的人能为烈士做点事,我不求一毛钱回报,只图心安,只求无愧。”

为抗联烈士树碑立传,史料来源必须准确无误,要经得起历史和后人的检验,来不得半点马虎。2006年,金春燮在“汪清党史史料”上看到了12岁的金锦女烈士的一篇史料,看着看着,泪水止不住流淌下来……金锦女11岁时,日本鬼子杀害了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6位亲人,复仇的怒火在她胸膛中燃烧,她步行十多天,走了200里地,找到“马村(东满)抗日根据地”,成为了一名儿童团宣传队队员。一次,东满特委派聪明伶俐的金锦女秘密送一份文件到80公里外的腰营沟根据地,她胜利完成任务返回时,被日本鬼子逮捕。敌人诱惑她说出秘密,她把唾沫吐到敌人的脸上怒斥:“你们杀害了我家里多少人!别想从我这问到一点东西!”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活活的把她打死了……金春燮不忍再看下去了,因为这个小烈士连一处坟茔都没有。

金春燮发誓要为这株“永不凋谢的花朵”建座纪念碑。在烈士牺牲76年后,“金锦女烈士纪念碑”终于落成。76年的长夜太漫长了,以至于烈士的妹妹金锦淑见到姐姐的“家”时,竟然长跪不起……

在查找研究汪清抗联史料时,金春燮发现了伊田助男“令人震撼”的传奇故事。“我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伊田助男这个国际主义战士纪念碑建好。”金春燮头也不回地进山了。

原来,伊田助男是一名秘密的日本共产党员,他被迫参加了日本关东军。为了打倒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侵略军,1933年3月30日,伊田助男在被日寇识破并有生命危险的紧要关头,毅然决然地把装有十万多发子弹的汽车开进板石山南河边松树林中,并砸坏了汽车发动机。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从容不迫地用日文写下遗书,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给中国游击队的同志们,请他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队射击。写好遗书后,伊田助男饮弹自尽。

为了弘扬伊田助男为正义英勇献身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金春燮怀着深深的敬意,在伊田助男的原墓地、一个被岁月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的墓碑旁,亲自为伊田助男重新设计了墓地扩建和立碑方案。2009年7月1日,伊田助男纪念碑建成并对外开放。

据权威史料记载和金春燮的实地考证,除了在1946年汪清人民给苏联红军烈士统一修建了“苏联红军解放塔”外,仍有55名苏军烈士的墓地散落在汪清各地。2006年7月1日,金春燮让苏联红军烈士“回家”的愿望实现了,55名苏军烈士不仅“搬”进了汪清烈士陵园这个新“家”,而且,还有一个集体“苏联红军无名烈士墓”!纪念碑前,各种肤色的人们络绎不绝,碑前的鲜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初秋,40多名吉林省委党校学员来汪清“重走抗联路”,请金春燮现地上一堂党课。金春燮坦露胸襟说:“刚才,你们问我,给烈士树碑立传主要传递什么?汪清每一座抗联烈士纪念碑,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这可不单单是一座碑啊!这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我明年就70岁了,但抗联烈士墓和抗联遗址,有据可查的还有100处呢,所以我现在是把为烈士树碑立传当成一种事业去干。都说老同志要交好接力棒,你光说,我们手里没棒,后人怎么接,接什么?这一座座纪念碑就是一道道精神山脉和精神火把,你把这个接力棒交给下一代,这个精神火把才有可能传下去。所以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把烈士纪念碑能立起来一个是一个,这个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经久不息的掌声,震荡着有生命的烈士纪念碑。掌声中,我回望山脉那层血色,已见77座燃烧的精神火把把天际染得通红……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