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部筑牢主流,摈弃“虚无主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③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5/8/10 8:51:43 390
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既需考据事实,更需辨明是非
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一个人,失去记忆等于失去自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历史的共同记忆,责任和使命便成了空白,现实和未来就没了依凭,更谈不上文化的积累、智慧的叠加。龚自珍所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道尽了正确历史观与国家兴衰存亡的息息相关。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怎样的眼光打量历史、用怎样的方法理解历史,所影响的决不仅是我们对过去的勾画,更影响即将展开的未来。现实中,一些人不顾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混淆是非,以“重新评价”丑化英雄美化反面人物,以“重新发现”裁剪事实曲解历史真相,最终达到“解构主流”“重构历史”的目的。种种走偏的言行,正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
具体观之,虚无主义历史观的体现,第一是在“说事”时,改变历史结论,美其名曰“新视角”,其实是强词夺理为我所用。比如,提出“如果不搞五四运动”“如果不打抗日战争”“如果没有抗美援朝”,以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推演,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再比如,罔顾历史条件和历史真实,提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殖民地统治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素质”等等,都是无视史实信口开河的谬论。
第二是在“论人”时,颠覆历史评价,美其名曰“复杂论”,其实是要瓦解道德基础。比如,“好人不好”,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相反,“坏人不坏”,慈禧是“优秀的政治家”,李鸿章妥协投降是“争取国家利益”,袁世凯也被赞为“为中国找出路”。在他们眼里,为佐证自己的观点,为了解构主流价值、历史成了予取予求的工具,而不再是客观的存在。
第三是在“讲史”时,歪曲历史规律,美其名曰“再思考”,其实是要将历史一脚踢开。比如,把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认为儒家充满“奴性”,道家安于现状,法家崇尚专制,毫无可取之处。再比如,宣扬“告别革命”论,抹杀、贬损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一切进步运动,从而否认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其实,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只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本质上是对主流历史观念的否定,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这样的言论之所以有一定市场,有着文化思想、社会心态的深层次背景。一些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不自信,视之为“糟粕”、以之为“落后”,因而罔顾事实发难国史;一些人对当前的道路和制度不认同,把现实中的问题归因于近代中国错误的历史选择,因而无中生有质疑党史;还有一些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崇高不在乎,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嘲笑一切,无视在漫长历史与峥嵘岁月中的精神沉淀,因而插科打诨矮化我们的精神史。
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既需考据事实,更需辨明是非。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借“还原真相”“重新发现”之名,行史实虚无、规律虚无、道德虚无、价值虚无之实,而这些都没有了,历史本身也就只能是“血污游魂归不得”。苏联解体就是前车之鉴。从否定列宁、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苏共历史,受“重新审视历史”的影响,苏联历史教材被斥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谎言”,苏联教育部甚至曾要求销毁全国学校的苏联历史课本。结果是形象被玷污、信念被动摇、思想被搞乱,终致亡党亡国。这些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遥远,提醒我们不可小觑颠覆历史、解构主流带来的现实危害,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思想的疆土、精神的领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如何看待历史,决定着怎么走向未来。“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更是筑牢主流、摈弃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选择。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