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5/7/9 11:11:12 615
目前传统文化研究和宣传热潮高涨,儒学重新成为显学。有些理论工作者感到迷茫,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针是否发生变化?有些极端的儒学保守主义者误判形势,拔高之论迭出。意识形态领域陷于两难:似乎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贬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反之,则应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重走尊孔读经、以儒治国的老路。这种非此即彼、冰炭不可同炉的看法,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有害的。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变革中国社会
近代中国革命历经失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伟大任务最终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这个“旧邦”要复兴,中华民族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可能再沿着过去改朝换代的老路走,沿着历史上尊孔读经的老路走。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形态的根本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2000多年,中国历史的变化本质上是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变化。王朝易姓,改朝换代,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形态的本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当然有变化,但都具有同一社会形态的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历史上出现过儒释道的相互吸收,也出现过新儒家,但儒学道统始终未变。在2000多年中,孔子是王者师,是素王,这个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没有因为王朝易姓而发生根本变化。新王朝依然尊孔读经,依然看重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统治合理性的首要思想功能。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首要任务是革命,建立一个和历代王朝不同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重任,从思想理论指导角度说,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担当起来,因为其是关于社会形态革命的学说。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一个严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只有它才能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提供指导,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找到一条民族复兴之路。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胜利。这条道路是通过武装斗争,以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探索出来的。这是一条推倒既有社会秩序、等级、法统、道统的“犯上作乱”、革命造反之路,是与儒家和新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返本开新迥异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用60多年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之路。同样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才逐步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建设,就其指导思想来说都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结合。
只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取得胜利
中国要革命和变革,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它又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关注文化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任务》一文中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这个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其中包括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共产党,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它们均植根于具有深厚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13亿多人口的中国,必须重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结构、民族性格、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要在思想和情感上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以农民为主的中国人民所接受,就必须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能够接纳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单凭马克思主义作思想理论指导,而不充分发掘、吸取与运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来进行社会治理、人文素质培养、道德教化,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说,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以军事斗争为中心的武装夺取政权时期还不太急迫,那么革命胜利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期道德、信念、理想、价值中出现某种程度的紊乱,就成为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攻守易势”和“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是中国历史的两条重要经验。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攻势,主要任务是推翻旧中国和改变旧秩序,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就不仅要破,还必须立。现在我们是当政者,处在时刻“被攻”的地位。国家治理如何,社会秩序如何,人民生活如何,环境状况如何,全国人民都望着中国共产党,都要由当政者来负责。从这个角度说,取得全国政权就是“攻守易势”的开始。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不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却是取得政权后当政者的修养和为政之道。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治国理政、立德化民智慧。要研究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中注重社会和谐和民本的治国理政智慧,研究如何立德兴国、教民化民。正是从这个认识基点出发,我们党才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治国理政智慧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马上”夺权到“马下”治国的精彩转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发展和前进的。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