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2010,这一年:诟病与愿景,教育探索未来(2)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12/31 11:06:10 1790

诟病与愿景,教育探索未来(2)
                        来源:《文汇报》2010-12-27

   

【教育规划纲要】
     注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勾勒了中国未来10年的教育蓝图,堪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盘点:20107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发布。此前,教育部就《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直接收到意见建议2.79万条;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发表评论看法约249万条,规模是空前的。2010111日至26日,温家宝总理召开五次座谈会,就《规划纲要》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规划纲要》对招考改革、素质教育、学生减负、职业教育、一流大学等众多被社会诟病的教育问题,分别对症下药,列出了应对举措。其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98日,同样经过公开征求意见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渗透着上海率先转变教育发展模式的努力。
    《教育规划纲要》有愿景、有行动方向,人们期待在十年的执行过程中,有关各方能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到2020年,教育让老百姓满意了吗?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了吗?这恐怕是检验《纲要》价值的唯一标准。
   【“北约”“华约”“同盟”】
    注释:高校自主招生在2010年出现“结盟”景观:北大、清华、同济各扯一面大旗,30余所高校追随其后,形成了自主招生史上未曾有过的“三国杀”局面。三大联盟被戏称为“北约”、“华约”,以及“同盟”。
    盘点:2010年的名校自主招生火药味十足。先是201010月,清华、上海交大等原来的五校联考同盟扩容至7所高校,形成了所谓“华约”;11月,北京大学领衔的高校联盟扩容到13所,形成“北约”;紧接着,同济大学联合8所工科院校,结成“同盟”。有趣的是,一直传言要加入“北约”的中国人民大学倒戈加入“华约”,与众多工科院校圈在了一起。随着一个个“985高校”、“211高校”在纠结不定之后踊跃加入,结盟的高校最终定格在34所,占到了拥有自主招生权高校的近半壁江山。
    “华约”“北约”“同盟”,是媒体、学生不约而同概括出的对这些招生联盟的戏称,因为它们很像一个个利益集团,号称“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组织联考”,暗地里首先还是“为了抢生源”。
    自主招生,本该是在高考录取之外开出的通道,既帮助高校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的个性化人才,又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但眼下的高校结盟,却让中学校长不断公开发出感叹:“自主招生让学生们的负担更重了!”“中学生在备战高考之前先要经历一场残酷的拼杀,负担丝毫没有减轻,更何谈素质教育?”
    谁见过哈佛耶鲁如此处心积虑抢生源?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这些最令人期待的国内高校如果不沉下心来规划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而是为了争夺优质生源陷入一场场“三国杀”,从长远来看,将一点点失去学生的信任、向往和敬仰。
  【校园安全】
    注释: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如运动损伤、食物中毒等。但2010年接连发生的几起校园恶性事件,使校园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高度,整个社会陷入沉思:拿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盘点:2010323日早晨720分,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和平常一样聚集了一群正等待进校的学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分钟内,一名中年男子手持凶器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导致85伤。事件发生后第2天,当地公安机关认定,这是一起蓄意行凶杀人案件。
    412日,南平校园惨案发生后仅20天,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包括多名小学生。
    428日,广东雷州一名正在病休中的中年男教师潜入雷城第一小学,用水果刀砍杀16名师生。
    429日,江苏泰兴一名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其中学生29人。
    430日,山东潍坊一男子强行闯入某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不到40天,5起校园惨案,一时间,校园安全被提升到国家高度。教育部在不到20天里连续3次对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表态,并在4天内连续下发两个紧急通知,要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学校安保普遍升级,防割手套、警用钢叉、辣椒喷雾剂等新式安保装备配备到位。外来访客进入校园,除被要求出示证件、有校内教师下楼接待外,一些携带大包的校外人士还会被要求开包查验。
    近年来,每当一起校园安全事件发生,都会伴随着当地政府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大反省”和“大问责”:黑板报墙体倒塌后,政府部署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踩踏事故发生后,教育部门试行错峰放学和紧急疏散演练;绑架案件发生后,公安部门开始在校园周边增加警力。但“亡羊补牢”何时能变成“未雨绸缪”?学校何时不再成为最脆弱的防线?柔弱的孩子何时不再成为泄愤的牺牲品?
    【教材“打假”】
    注释:向来被视为专业、权威、经典的语文教材,在2010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篡改作家文章,编造名人故事……各种“罪名”不时出现,批评和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家长公开批评: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质量问题,比三聚氰胺奶粉的危害还要深远。
    盘点:20101012日、13日,作家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日志,以女儿小学语文课本中《鸟的天堂》和《一颗小豌豆》为例,比对分析了原作和被改写后的小学语文课文之间的差别。
    安徒生童话《一颗小豌豆》,描写成熟豆荚里的五个豆粒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那粒飞到“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因为发芽、开花,给屋里躺着的生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而课文改写后,似乎只有那粒给生病女孩带来快乐的豌豆最有价值,其他豌豆的选择都“没有意义”。叶开认为这篇童话被篡改后,过分拔高了道德,欺骗了孩子。“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
    而此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也将矛头对准小学语文教材。该书以教材点评的方式,刊发了一份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的研究报告。研究者以目前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母亲与母爱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与此同时,一套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却在出版几年后悄然升温,各大书店和网站纷纷致电出版社要货。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遭到来自民国语文教材的挑战,引人深思。
    有专家认为,小学语文教材确实落后于时代了。究其原因,不是没有好文章可选,而是体制机制与教材编写者的观念出了问题。
  【入园难】
    注释:教育入园难,或者说入学难,主要指名校资源集中、入学名额有限。但在2010年,这个难却由点到面,演变成“全线告急”——很多普通公办幼儿园都是“一座难求”。“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这其中折射出的是科学预见缺位导致的发展尴尬。
    盘点:201061日凌晨,北京市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口,上百位家长在街边支起行军床,搭起露宿帐篷,希望能为孩子争得一个宝贵的入园名额。
    96岁的老太高月霞也赶来排队,排在第3号。时值北京最热的夏天,等待过程中,除偶尔有子女或家人来接替她外,老人家都静静地坐在队伍里。98夜后,高老太终于为2岁半的重孙女成功拿到“入园资格”。
    伴随着“金猪宝宝”和“奥运娃娃”扎堆出生,连同持续“婴儿潮”中“生二胎”家庭的增多,近年来新生儿数量不断激增。资料显示,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新生儿接近42万人,他们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进入幼儿园。而北京市合法幼儿园能提供的学位总数约为24.8万人。这意味着,仅仅北京幼儿入园的缺口就在17万人以上。
    入园难成为全国性难题。在广州,市区一些幼儿园涨价三成,但学位还是供不应求;在天津,很多幼儿园今年9月入园的孩子,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全部招满……
    “天价读不起,平价挤破头”。家长反映,公办园比私立园便宜很多,且条件好,但很多公办园只对部门内招生。一些地区国家财政只向少数公办园倾斜,幼儿园公益性渐失,成权力部门的福利。
    “入园难,入园贵”也反映出我们教育发展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学前教育如何根据人口变动的轨迹未雨绸缪,提前做出安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根叔”】
    注释:今年6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短短16分钟的演讲,竟被掌声打断30次,现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根叔”名为《记忆》的演讲洋洋2000余字,用“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等一批网络热词,串联4年来发生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和学生身边的人物故事。
    盘点:“根叔”演讲,胜不在“技术”,而在他对学生的拳拳爱心。放弃秘书“捉刀”待遇,从海外回国的飞机上一字一句斟酌讲稿,这位校长给毕业生的临别箴言,没有一句“官话”。较之充斥今日大学的各种官僚化,“根叔”正因展现了反其道而为之的真性情,受到大学生的拥护和网民的热捧。
    换个角度看“根叔”,热评中也带有诸多冷思考。大学校长仅靠说几句贴近学生的平实话就“走红”,恰恰反映出当今大学精神的空虚和象牙塔的失落。在一项近4万名网友参与的调查中,六成网友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校长,近九成网友对校长的期待是能“亲近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
    此后,“根叔”式演讲迅速风靡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大学校长开始效仿“根叔”的亲和,亲自写演讲稿,不讲官话套话,注重讲话的感染力,重视大学典礼活动的仪式性。
    “根叔”带动了一批大学校长的讲话激情,也在悄悄改变着中国的大学校长。大学“以学生为育人之本”的理念,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南科大“破冰”】
     注释:南方科技大学筹办至今3年多,仍未拿到教育部的招生批文。1217日,没有“准生证”的南科大发表声明称:在没拿到教育部正式招生批复的情况下开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
     盘点:2007年,深圳市政府决定创办南科大。“参照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一步到位地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为南科大办校理念。去年9月,原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通过猎头公司全球招聘,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也是全国大学校长中第一个公开炮轰教育行政化的学者。
    但一年多过去了,南科大牌子上的“筹”字依旧,学校招生资格尚未通过教育部的审批。按照规定,这所新的大学必须先办大专或学院,通过教育部的一次次审批,最终升格为本科大学,然后再争取硕士点、博士点,慢慢成为研究型大学。
    等不急的南科大决定从今年12月起自主招生,自主颁发文凭。1215日,朱清时写了《给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和考生理解并参与南科大的改革,承诺会让南科大的文凭被社会承认,也让国外大学承认。他的信打动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导致1218日的南科大招生现场咨询会爆棚,当日连加两场!
    犹记得18世纪初,美国激进派的学者们对保守派创建的耶鲁大学深为不满,因此他们另立门户,成立了普林斯顿大学。如今普林斯顿已成为全美排名前10的学府。1991年,香港特区政府怀揣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按照国际一流大学的模式,创办了香港科技大学,并在不到15年的时间内,将香港科技大学创办成了世界一流院校。20年前,深圳大学也号称要按照国际模式快速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但最终是“泯然众人矣”。
    而今知名的大学,几乎每一所在成立初期都各有它们的背景和办学理念,但是现在谁也无法知道,南科大究竟会成为第二个深圳大学,还是第二个香港科技大学?
   【学术不端】
     注释:今年以来,“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清华教授汪晖抄袭案以及肖传国雇凶杀人案等一系列学术丑闻,不断挑战着公众对于大学“学术不端”的认知底线。盘点:今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术“打假”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被撤销了博导资格。校方“动真格”的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3月,两名大学生向媒体举报,一篇讨论“宫腔粘连”的论文,遭遇16个单位25人的6轮连环抄袭,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医生达70余人。
    同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著文称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存在抄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等三名专家认为,汪晖著述确实存在引文不够规范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但要说恶意剽窃恐难成立。此事在学术界引发广泛讨论。
    10月,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北京家门口附近遇袭,经北京警方侦破,涉嫌制造此案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和《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的学术“打假”行为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便指使他人报复两人。
    造假、抄袭甚至雇凶,层出不穷的学术不端行为,让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诚信岌岌可危,也大大有损学术风气。有关部门已经数次表态,对于学术不端将采取“零容忍”态度。但反观今年数起学术丑闻,其曝光或多或少归功于媒体和网络的介入。换言之,针对大量学术不端行为,国内尚缺乏严格的学术评判机制和有公信力的学术仲裁机构和监督机构,一旦闹出学术丑闻,只能在一阵吵吵嚷嚷中归于不了了之的沉寂。
   【唐骏“学历门”】
     注释:今年71日,“打假斗士”方舟子连发多条微博,质疑“打工皇帝”、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所涉及的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经历等涉嫌造假。方舟子继而质疑,唐骏所读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是一家著名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随之引出一批国内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成功人士”的野鸡学历。所谓唐骏“学历门”折射的是而今国内人才学历掺水、诚信尽失、社会价值观严重扭曲的代名词。
     盘点:唐骏“学历门”事件刚一爆出,旋即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讨论:能力与学历孰重?“挺唐派”坚称,唐骏凭借个人能力走俏职场,身披众多光环,学历几何对他而言并不重要。但“倒唐派”认为,个人诚信比事业成功更重要。有网友甚至直言,唐骏“学历门”事件如果发生在国外,他肯定要认错,要请辞。但发生在中国,唐骏却不用为自己的诚信污点致歉,生活过得还很滋润。
    正当口水仗升级的同时,一些媒体和网友开始深挖唐骏母校校友,发现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的学员通讯录里,有一大批国内的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还有出版社总经理、研究院院长等。这些已经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有能力的人仍需通过买文凭来“装门面”、定乾坤,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对社会用人选拔和评价机制“唯学历是举”的一种迎合。对于文凭的畸形需求,也正是海外野鸡大学文凭泛滥中国的根源。
    历时5个月后,正当“学历门”事件淡出公众视线,唐骏又于1210日在微博上高调“复出”。唐骏否认学历造假,但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中有责任,责任在含糊、不透明,是虚荣心造成的。对此,方舟子斥之为“无赖行为”。对于唐骏的“二次出山”,舆论砖拍的声音更为强烈。如果社会对于名人犯错持续地沉默、太过宽容,那么搅乱的将是整个社会秩序和价值观。
   【开放课程】
     注释:上世纪90年代起,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将课程挂在互联网上,供科学爱好者共享。此后10多年来,欧美顶尖名校陆续将100多门课程打包上网,且时时更新,大学的围墙由此打破,全民共享的“开放课程”由此得名。2010年,由于国内翻译字幕义工团队的介入,“开放课程”在国内一举蹿红。
     盘点:2010年,国外名校公开课视频在国内突然蹿红,包括《幸福》、《博弈》、《爱情哲学》、《食品与政治经济学》……内容涵盖文史哲数理化,浏览量在短短数月就突破百万,点击量超越红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一位大学生感叹:“国外名校的这些有意思的课程题目,几乎从没有出现在国内高校的课程名单里。”
    第一次推开欧美顶尖名校的大门,一名白领形容“脑子仿佛突然被插上了电源!”视频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为了介绍钟摆的周期与吊挂物体的质量无关,竟然躺在从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让自己像钟摆一样摆荡;哈佛大学教授开讲《正义》,直击道德、人性;耶鲁大学教授则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桌子上侃侃而谈:“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中国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大学课堂:开放、平等,同时震撼心灵、启发思考!国内从大学生到白领,纷纷从昔日中国高校的“逃课族”变身欧美顶尖高校“淘课族”。
    知识共享的集体欢愉背后,冲击的是国内高校的尴尬现状。在一个由国内网友总结的“世界名校网上大学课程”帖子上,除了欧美高校,还有中国高校的公开课视频。不过,这些站点或显示不存在,或只有孤零零的文字,不见老师踪影,或者更新时间停留在2005年。即便是国内高校的“精品课程”,内容一般都是:“我今天讲第几章、第几节,是什么内容……”国内一名大学生看完开放课程后感言,“中国高校丢了魂。”
   【教育门户开放】
     注释:西方金融危机仍在蔓延,老外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国际学生和他们手里的钱袋子!以英、美、澳、加为代表的留学热门国家,高擎“教育门户开放”的旗帜,拉开一场国际学生瓜分大战。
     盘点:20101115日,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通过网站发布题为“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报告显示,赴美的国际学生在2009-2010学年增长率达3%,留美学生总数高达69万人,其中中国学生增长率约为30%,人数从2008-2009年度的9.8万人增至2009-2010学年的12.7万人,超过往年榜首的印度,成为美国留学生生源国。
    相比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虽然没有明言“教育门户开放”,力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20107月,加拿大驻华使馆发布《中加国际学生合作计划》,旨在提高申请加拿大社区学院和新兴大学的学生签证成功率。英国在2010年进一步优化“计点积分制”签证系统,加快签证流程。作为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国家,英国在公开留学信息方面已经走得相当靠前。而就在2010年即将翻页之时,澳洲惊爆利好:1216日,澳洲移民局宣布调整573签证,中国留学生申请留学签证,经济担保金下降1/3
    在国内,目前上述四国的签证率高达80%,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甚至突破90%。表面上看,欧美国家宣扬着:“肩负向世界传播知识的使命”,关起门来,老外们紧张地搓着双手:“国家需要钱,大学需要钱,我们需要钱!”
    【民办教育机构上市】
    注释:教育机构在海外上市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今年短短3个月,有4家国内民办教育机构在美国排队上市,“中国民办教育概念股板块”墙内开花墙外香,俨然成了纽交所一颗金光灿灿的新星。  
盘点:今年85日,安博教育在纽交所上市,融资超过1亿美元;108日,环球雅思纳斯达克上市,融资6700万美元;1020日,学而思纽交所上市,当天股价上涨50%,市值突破10亿美元;112日,学大教育纽交所首日开盘,14.30美元的开盘价比发行价高4.8美元。加上2006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新东方——目前股价已经过百美元,市值超过40亿美元,目前国内已经有12家教育机构在美国上市,还有数10家民办教育机构获得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总计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
    民办教育机构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没有教育机构的身影。国内应试教育一直饱受诟病,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培训也一直游走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灰色”地带。加之国内教育政策多变,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民办教育机构能够合理合法地上市。
    不久前有官员表示:今后国家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将作出更加明确的划分,上市机构必须放弃享受非营利教育机构的诸多优惠权利;另一方面,针对中小学生的校外辅导市场,国家的政策导向将收紧,因为这与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紧密相关。而十二五规划也已提出要积极发展公办校外辅导机构,补充教育资的不足——这是否会对民办教育机构造成冲击?目前难以判断。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