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面对面“共话”同济精神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10/22 0:04:04 1879
座谈会上,校关工委“师生面对面”工作小组组长欧阳杰老师主持座谈会,对同济百年历史沿革和同济精神的科学内涵,同济校训的特点,以图文并茂形式作了简要回顾和讲解。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95岁高龄的傅信祁教授作为特邀嘉宾,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向新同学讲述了他194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亲历了同济大学六次迁校,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自己心目中代表同济精神的两位灵魂人物是李国豪老校长和冯纪忠先生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深情地说:从青年考入同济求学到留校任教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坎坷,这就是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的生动体现。特别是傅老先生86岁的耄耋之龄仍然老有所学,笔耕不辍、拜师学画,90岁学有所成,出版了《傅信祁画册》,有一百多幅山水、人物画在校内外举办了个人画展,受到广大观众赞赏的生动实践,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彭震伟老师在致辞中说,同济精神是像傅教授这样的同济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校关工委举行这样新老结合的主题交流活动,很有意义,希望新同学接好接力棒,继续传承同济精神。为表示对傅信祁教授为学校作出的贡献,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向傅老教授敬献了花篮。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获悉我校今天的活动以后,特指派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耀发教授一行4人前来祝贺,并全程参与活动,进行采访、作了录影,王耀发教授还在座谈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
新同学敞开心扉谈了入校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感受,既对学校老师、老同学的各方面关照感到温暖,又坦陈自己面对一些问题的迷茫和困惑:新同学对同济精神的内涵,结合自己入校以后在学习、生活的体会作了交流发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冯雅蓉、冉家烨说:从踏进校门报到看到同济学子的“小红帽”那种同学间的关怀,以及从未看到的创新项目,还有对天下事的关心,心中对同济精神的感受油然而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生活,更感受到学习条件好,个人梦想选择同济大学是选对了,表示一定要刻苦努力,带着梦想和决心开始大学新生活。汽车学院李博文、吴迪说,我为什么要报考同济大学?选择同济是源于对“同济”二字的钟爱,同济、同济,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理解,特别是对百年同济有口皆碑的好名声的仰慕。今天通过与老教授面对面交流,对同济精神有更深入了解、理解,能指导、帮助我们今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土木工程学院程曦同学深情地说:踏入同济校门以后,从接待注册到入学教育,从课堂教学到今天面对面交流,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同学点点滴滴的介绍,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刻地感到老一辈人与同济的情感和对同济精神的理解,很亲切、很温馨,越发地为自己是同济学子感到自豪。环境学院黄君洁、艺术与传媒学院葛婷、法学院方帅同学表示,能够和老前辈面对面交流亲耳听到一位近百岁的老人述说他亲历的故事,感到十分震撼!回顾过去,对比今天优越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芳、马若雨、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冰、杨希言、材料学院闫卓、杨君奕等同学表示,能够与老教授和来自各学院同学面对面交流,非常幸运,受益匪浅。不再是“高四”年级的学习了,眼光远了、理想、目标更明确了。认为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有很大差别,从学习到活动有很大自主性,必须学会自立、自律,不能迷失自己,关键是确立目标,独立自主、合理安排,要坚持不懈完成学业。同时也面对繁杂的社交平台和多元信息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来自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拮据,表示一定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完成大学学业。有的希望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的对学习进度特别是英语、计算机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希望对校园文化生活、社团活动加以引导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同学们表示,通过今天面对面交流,对百年同济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同济精神的科学内涵的认识有所深化,目标更清晰,思想更坚定,一定要严于律己,继承、弘扬同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舟共济,追求卓越。争取“今日我以同济为荣、明日同济以我为荣”。
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正基老师在总结发言时强调,大学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傅信祁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要传承同济严谨求实精神。新同学既要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又要学会正确利用时间保证睡眠。同时要学会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爱。他从分析大学的课程分布,建议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首先要把基础打扎实,并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校关工委秘书长陈凤、常务小组乔建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贾瑞云和吕典雅等老师参加交流活动,面对新同学提出的问题,关工委老师以自身的丰富教学经验、社会阅历与新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谈了自己体会,给予了耐心解答、悉心指导,并提出殷切期望。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