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人民日报评论员:鼓起我们时代的精神风帆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9/14 8:48:29 443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4日   03 版)

  利益分化的市场经济中,如何筑牢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凝聚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日前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基层代表的经验交流,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正确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全社会迅速兴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传播渠道不断拓展,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成效来之不易,任务依然艰巨,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尚需时日,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境界仍须努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自信是力量的源泉。实践证明,要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首先需要从内心深处增强价值观自信。只有树立高度的价值观自信,才能站稳价值立场,才能保持理论清醒,才能具备政治定力。如果在价值观上自我贬低、自我矮化,就会在观念的碰撞激荡中迷失方向,在文化的交流交锋中失去自我,在价值的多元多变中误入歧途,如何谈得上“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守、“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就此而言,增强自信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前提。自信,才有执着的坚守;自信,才有自觉的践行。

  这种自信,不是井底观天,不是妄自尊大,而是有着充足的理由和底气。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5000年文化土壤的丰厚滋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道义力量和真理力量,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以坚定的信心走自己的路,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所在、生命力所在。

  这种自信,要以优秀历史文化和党带领人民创造的革命传统来巩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识。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仰望历史的星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需要珍视我们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使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固本培元才能行之久远。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深意就在于此。

  廓清思想认识的迷雾,是为了增强行动的自觉。任何一种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确立,都是一个思想教育与社会孕育相互促进的过程,都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相辅相成的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更应贯穿到各方面的工作之中,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成为统摄国家各项事业的精神之魂,引导群众嘉言懿行的价值之基。深层融入、长期孕育,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核心价值观才能镌刻进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铸牢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凝聚起实现中国梦想的精神合力。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