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医学新发现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9/5 21:59:38 899

 来源:文汇报 2014年9月5日第11版

《自然》发布再生医学新发现1型糖尿病或有望被治愈
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于人们以往的猜测,实际上,直到青春期,胰腺都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并具有巨大的自我修复潜能。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发布在近日的《自然》杂志上。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紊乱或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减少而引发的代谢紊乱,患者往往表现为高血糖。临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血糖如果长期控制不好,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导致心脑血管、肾、眼、神经等部位的病变。
由于β细胞无法再生,科学家们通常认为这些细胞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上,到目前为止,1型糖尿病被公认为无法治愈,病变一旦发生,患者需要终身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进行控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四年前,日内瓦大学的裴德尔·赫瑞拉研究小组首先质疑了这个观点,他们证实了基因改造糖尿病小鼠的胰腺中有少数的α细胞可以转变为β细胞。α细胞通常生成提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但在糖尿病小鼠体内它们开始转而生成胰岛素。赫瑞拉研究小组现在获得了第二项重大的研究发现,证实在青春期前的小鼠体内胰腺有能力补偿β细胞的丧失。“这是通过至今仍不清楚的一种机制来实现的。”赫瑞拉说。
在这个过程中,生成另一种胰腺激素生长抑素的δ细胞逆转至一种前体细胞样的细胞状态,其发生增殖并在随后再生了β细胞和δ细胞群。不同于α细胞的逆转只涉及小部分的α细胞群,与δ细胞命运改变相关的这一新机制是一种更有效的补偿β细胞丧失,由此促进糖尿病康复的途径。然而,当α细胞在老年小鼠中也能重编程为β细胞之时,δ细胞的这种能力却受到限制,没有延伸至青春期之后。
此外,尽管这个研究小组是在小鼠中调查胰腺细胞的多能性,对糖尿病患者的一些观察结果则表明,人类胰腺也有转换能力。“这一新机制表明,胰腺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至少在幼年时期它具有比我们以往猜测的要大得多的自我修复潜力。”领导这个研究的科研人员认为,在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从这些研究发现中获益之前,仍然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但发现δ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为人们指出了迄今还未知的一个治疗干预选项。

膳食辣椒素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膳食辣椒素——辣椒的活性成分,可使小鼠肠道内皮细胞上的一个受体产生慢性活化作用,从而触发反应,最终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相关研究发表在《临床研究》期刊上。
辣椒素作为一种压倒神经的刺激物,使神经不能长时间的疼痛。研究人员给遗传上更倾向于患多种胃肠道肿瘤的小鼠喂食辣椒素。这种治疗方法导致肿瘤负担减少,使小鼠的寿命延长了超过30%。
肠道内皮细胞上的该受体称为TRPV1,最初在感觉神经元中发现,充当环境中高温、酸度和辛辣化学品的标记。这些因素都是对细胞潜在的有害刺激。因此,TRPV1被描述为分子“疼痛感受器”。
研究人员发现,TPRV1也在肠道上皮细胞表达,它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EGFR是肠道中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大约每四到六天,肠道上皮层就被替换。一旦TRPV1被EGFR激活,可引发一种对EGFR的直接负反馈,从而抑制后者降低不必要的生长和肠道肿瘤发展风险。

美国科研人员警告:给老人做癌症筛查要慎重
防癌筛查,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确保发现,已存在身体中的早期或在可治愈期的肿瘤。但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美国人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在接受癌症筛查,美国癌症专家认为,这不但益处有限,甚至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最新刊文指出,美国一半以上的老人,在不得癌症也活不过九年的情况下,仍旧接受了癌症筛查。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特拉夫·劳斯博士和他的研究人员认为,定期的癌症筛查对寿命已经相当有限的人来说,意义不大。科学家们甚至已更新了他们的癌症筛查指导意见,认为剩余寿命小于10年的人,没必要再做癌症筛查了。比如,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内的机构,建议预期寿命剩余十年以下的男性,不要再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PSA筛查需要检测血液中某种由前列腺产生的蛋白质的含量,如果这种蛋白质含量偏高,预示着可能有前列腺癌的风险。
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中心的凯斯·伯利兹说,每种癌症筛查都有它不同的风险和益处,想要进行筛查的人必须认识到这些风险,临床医生应该协助病人权衡利弊。
劳斯博士团队的新研究收集了2000年-2010年27404位65岁以上老人的数据。他们首先估计这些老人在未来九年间去世的可能性,然后看谁最近曾经做过前列腺癌、结肠癌、乳腺癌或宫颈癌筛查。医疗组织早就建议,寿命有限的老人不再进行以上4种癌症的筛查,但研究人员仍发现,在未来九年间去世可能性达75%的老年男性中,55%最近接受了前列腺癌筛查。此外,1/3有着同样寿命预期的老年女性最近接受过乳腺癌或宫颈癌筛查,甚至有已经做了子宫切除的女性,接受了宫颈癌筛查。另外有41%的在未来十年间可能去世的老人,接受了结肠癌筛查。
专家指出,不必要的筛查可能导致所谓的“侵入性操作”,比如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活检”。同时,不必要的治疗,比如手术、放化疗等,可能不但无法延长寿命,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过度肥胖增加剖腹产术后风险
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孕妇相比,过度肥胖孕妇(BMI≥45kg/m2,BMI值为体重与身高平方比)会进行更多的剖腹产手术,术后并发症风险也更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妇产科学》杂志上。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教授大卫和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教授克里斯提娜进行的这项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队列研究,一共招募了585例患者,其中85例患者BMI≥45kg/m2。
研究发现,与非肥胖患者相比,过度肥胖患者术后同时患有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增加近3倍,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3.4倍,且急诊科就诊率增加2倍。此外,与非肥胖患者相比,肥胖和过度肥胖患者分娩后4周内再入院频率增加2倍。
肥胖同样也可对胎儿造成影响。随着产妇肥胖程度的增加,胎儿出生体重也在增加。非肥胖、肥胖和过度肥胖组胎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2878g、3126g和3310g。与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相比,过度肥胖组患者平均脐带血pH值水平较低。
由于其他合并症(如糖尿病和高血压)未能显著增加剖腹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研究人员将剖腹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归因于肥胖,而不是其他慢性病。
研究人员称,根据这项研究,临床医生可以判断剖腹产是否为过度肥胖产妇的最佳选择。“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可能需要改变过度肥胖产妇进行剖腹产的体重阈值。此外,还应在术后进行早期和更频繁的随访,监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查理果 摘编整理)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