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参考资料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9/1 9:30:27 956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01日   07 版)

胡德坤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的顽强斗争,但直到抗日战争以前,均遭失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抗战不仅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所有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而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

  据统计,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32个,日本本土仅1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1943年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太平洋战场为48万人,陆军主要兵力仍在中国作战。战争结束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陆军总兵力为83万余人,在中国战场的陆军总兵力近105万人(不含中国军队在缅甸抗击的日军),中国战场的日军仍多于太平洋战场。

  可见,从“七七”事变到二战结束,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国。1945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鉴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进入了与美英苏共同领衔签字的四大国之列,其他国家则按英文字母顺序签字。这标志着中国在那时就是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

  中国抗战打破了日本侵华战略计划,使日本陷入中国持久战而不能自拔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采用速战速决战略,企图通过一场有限的战争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占领和控制整个中国。在开战之初,日本法西斯狂妄地宣称,只要出动3到4个师团的兵力中国就会屈服。但中国的顽强抵抗迫使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中国战场,从而把有限战争变成中日全面战争。

  1938年武汉沦陷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企图借军事胜利诱降、迫降蒋介石政府,结束中日战争。在日本强大的政治攻势下,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叛逃降日。但汪精卫集团降日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抗战决心,而且遭到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的严厉声讨,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斗志。1940年,日本加强了在中国战场的作战,对重庆等地进行大规模轰炸,开展迫降蒋介石政府的“桐工作”。但全国抗战形势特别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1940年8月发动的百团大战,显示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打击了投降暗流。国际上,美英等国也加强了援华制日措施,坚定了蒋介石政府的抗战决心,使日本“桐工作”彻底破产。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企图逐步减少在华兵力,准备南进,但中国的抵抗使日本无法实施兵力渐减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战场实施“长期战”战略,企图将中国变成日本南进“基地”和“兵站”,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军队支援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日本制订“四川作战”计划,准备出动11个多师团的兵力进攻重庆、四川,迫使中国屈服。为此,还准备从太平洋战场抽调6万军队到中国战场。但由于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使日本难以凑齐兵力而作罢。1941—1942年,侵华日军对敌后战场发动规模空前的“扫荡”作战,实施残酷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作战,保卫了抗日根据地,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进入1945年后,日军在华全面收缩战线,处于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包围之中,直至战败投降。

  中国抗战抵制了西方绥靖政策,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美英对日本侵华长期采取绥靖政策。“七七”事变爆发时,美英等国认为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但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实际行动抵制了美英的绥靖政策,使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同时也促使美英抛弃绥靖政策,转向支持中国抗战的立场。

  中国抗战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自“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前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东方始终是孤军抗战,迫切需要建立国际反日同盟。中国积极开展战时外交,争取苏、美、英等国的经济援助和物资支持,加强同这些大国的联系,以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在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1940年德国击溃英法联军占领法国、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等关键节点上,都表示全力支持遭受侵略国家的反侵略战争,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又积极致力于联盟各国间关系的协调和团结,为维护和巩固反法西斯联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战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有力支援苏联卫国战争

  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但日本要进攻苏联,就必须先占领中国。日本进攻苏联主要靠陆军,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中国战场,将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投入对华作战,因而无法将北进政策提上日程。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提供了最佳时机,但日本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无力北进。1942年12月,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激战之际,德国吁请日本在远东对苏开战,但日本仍因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而拒绝了德国的请求。此后,德国还多次请求日本对苏作战,日本同样不得不拒绝,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面作战,能够集中力量抵抗和打击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战略,有力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

  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从世界战略的角度而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也是为了夺取南进的基地,但直到德波战争爆发,日本迟迟不能实施南进战略,根本原因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1940年5、6月,德国击败英法联军,继而法国投降,英国岌岌可危,为日本提供了南进千载一遇的机会。7月26日,日本内阁决定将南进战略提上日程,但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其最大的后顾之忧正是中国的抗战。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给予了美国强有力的支持。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转入战略防御,急需大量陆军,但陆军主力却深陷中国战场。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美军才能顺利地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反攻作战。

  中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作出重要贡献

  在战时,美英苏中四大国首脑为尽快打败法西斯、协商战后安排和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相继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中国虽然只参加了开罗会议,但四个会议公告的发表都有中国参与或征得中国同意。战时盟国一系列重要会议所作出的决定、决议和发表的公告,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中都有中国的贡献。

  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筹划、筹备和成立的全过程。1944年8至10月,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胶园召开了由美英苏中四国共同主持的联合国筹备会议,勾画出未来联合国的蓝图。也是由美英苏中四大国共同邀请,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大会,美英苏中四国代表团团长轮流担任会议主席。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是二战后维护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自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上最早举起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大旗,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有力支援了美英苏等盟国的作战,推动了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步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作出了卓越贡献。概言之,中国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院长)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