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的赌注:一战与小国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7/19 9:27:45 722
阎京生
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民族主义成为支配性的政治力量,而且常常与所谓“伟大的帝国主义视野”联系起来。在强盛的欧洲大国中,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往往宿命地、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互相促进。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也是帝国主义事业的支持者。由于投入和期望很高,帝国主义目标的不断挫折往往加强民族主义,并使其变得更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
巴尔干导火索
1389年6月15日(儒略历),奥斯曼军队与试图阻拦他们的基督教联军在科索沃平原展开决战。塞尔维亚的贵族精英几乎全部在战场上阵亡,七年之后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帝国吞并。科索沃的灾难给后世的塞尔维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817年近代塞尔维亚复国后,每年都要在儒略历6月15日(公历6月28日)纪念科索沃战役。由于这一天也是基督教圣徒维图斯的主日,因此在塞尔维亚也被称为“维多夫丹节”。
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相反,波斯尼亚的居民大多数属于异端的鲍格米尔教派,这个教派认为物质世界是撒旦而非上帝创造的,因此世人必须抵制物质诱惑,过禁欲生活。奥斯曼帝国征服波斯尼亚后,大部分鲍格米尔教徒皈依了伊斯兰教。在土耳其人统治时期,波斯尼亚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自治的贵族共和国,当地总督多是本地贵族,虽然保持了自己的语言,但在衣着、头衔和生活习惯上仿效土耳其人。
1877年俄土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以“代管”的名义出兵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理由是统治该地的土耳其政府颟顸无能,导致骚动迭起。但是,奥匈帝国在1878年的《柏林条约》中允诺,“一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恢复秩序与繁荣”,就把两省归还给土耳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奥匈当局改善了当地的教育、卫生、土地和宗教事务,修筑了公路、铁路和桥梁。另一方面,随着公路、铁路和学校的普及,加速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在波斯尼亚人中的散布和传播。
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民族主义成为支配性的政治力量,而且常常与所谓“伟大的帝国主义视野”联系起来。在强盛的欧洲大国中,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往往宿命地、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互相促进。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也是帝国主义事业的支持者。由于投入和期望很高,帝国主义目标的不断挫折往往加强民族主义,并使其变得更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奥匈帝国。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战败后,德国首相俾斯麦就一直积极鼓励它向巴尔干地区“发展”。英国为了遏制俄国南下进入地中海,一边扶植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一边也默许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扩张。
另一方面,法国同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有密切的文化和经济联系。罗马尼亚人视法国为“拉丁文化之母”,二十世纪初的布加勒斯特被誉为“东欧的巴黎”;塞尔维亚军队的武器主要从法国进口。这样,法国在巴尔干地区同奥匈帝国形成了竞争关系。
与此同时,俄国也长期视信奉东正教的巴尔干地区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在1877年俄土战争之后使得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脱离了奥斯曼帝国版图。俄国的长远目标是吞并这两个国家,以及奥斯曼帝国其余的欧洲领土,将君士坦丁堡变为“沙皇格勒”,并获得自由进出黑海的咽喉要道。但是俄国的南下一方面受阻于英国的“大博弈”,另一方面也受到奥匈帝国的阻挠。
1903年塞尔维亚军官团发动政变,推翻了声名狼藉的奥布拉诺维奇王朝,卡拉乔治维奇王朝国王彼得一世登基。他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恢复宪法,财政也纳入了轨道。外交方面,塞尔维亚向俄国靠拢,并设法改善同邻国保加利亚的关系,甚至提议两国实行关税同盟。这将损害奥匈帝国的利益。
1905年,奥匈帝国要求塞尔维亚终止和保加利亚的关税同盟谈判,并且要求塞军的全部军火都从奥匈帝国订购。这两个要求遭到拒绝后,奥匈宣布对塞尔维亚过境运输的商品征收巨额关税。塞尔维亚的出口商品中有百分之九十是运往奥匈,或通过奥匈运往海外的,其中生猪又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因此这场关税战被称为“猪战”。
塞尔维亚人虽然处境困难,但拒不让步。他们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安排,使用萨洛尼卡港出口货物,同时还在西欧找到了新的市场。“猪战”不止促使塞尔维亚人认识到他们急迫需要一个出海口,更加深了他们对奥地利的怨恨。“不扩张便灭亡”成了塞尔维亚激进分子的口号。有些人主张吞并马其顿和萨洛尼卡地区,还有人希望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黑山。
1908年,奥斯曼帝国开始实施“青年土耳其党”改革,这令奥匈帝国忧心忡忡,唯恐对方以“国内政治已日趋完善”为由索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当年10月6日,奥匈总督布里安男爵突然宣布将这两个省并入奥匈帝国。此举既未与其他大国协商,也违背了1878年奥匈帝国在《柏林条约》中的承诺。塞尔维亚群情激愤,举国沸腾,认为奥匈吞并波斯尼亚是故意针对塞尔维亚的挑衅举动。
布里安男爵的举动差点使欧洲在1908年就陷入一场大战。英国和法国自不用说,连德国也对此举十分气恼,可是德国又不能同它这唯一坚定的盟国发生争吵。俄国的反应最接近于战争。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塞尔维亚报纸连篇累牍地鼓吹对奥匈帝国宣战,并盼望俄国的支援。但是由于德国向俄国施加压力,警告说会动员兵力帮助奥匈帝国,俄国人只好打退堂鼓。1909年3月,俄国外交大臣萨松诺夫通知塞尔维亚政府,“我国军队尚未准备妥当,现在无法作战。”塞尔维亚被迫接受既成事实。
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之后,许多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塞尔维亚秘密会社迅速崛起,其中之一名叫“不统一毋宁死”(Ujedinjenje ili Smrt),又叫“黑手会”(Crna ruka)。其成员囊括了最激进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他们主张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南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由塞尔维亚人当统治民族。
比利时安特卫普一家医院照顾一战伤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陆军在波斯尼亚境内举行年度野战演习。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指派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作为奥匈陆军军事总监出席这次演习。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总督奥斯卡?波提沃雷克还邀请大公出席萨拉热窝博物馆的开馆仪式。这些日程安排在当年年初便公布于众了。
斐迪南大公的妻子是波希米亚贵族,常年居住在波希米亚和斯洛伐克地区。斐迪南对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怀有同情,倾向于给他们更多的自治权利。他曾经研究过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一个由日耳曼人、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组成的三元帝国。斐迪南周围的斯拉夫学者小圈子在1906年提出了一个方案,把奥匈帝国变成一个类似瑞士的联邦制国家,即“大奥地利合众国”, 设想把奥匈帝国按照种族和语言分布划分成十五个联邦州,各州都有其主体民族以及相应的宪法,联邦政府只管辖外交、国防、财政,以及海关、铁路和邮政等全国性事务。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认为斐迪南大公的计划会给他们的“大塞尔维亚”事业带来巨大的威胁。如果斐迪南继承奥匈皇位、并实现这些计划,将解决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民族政治危机,使其更加忠诚于哈布斯堡王朝,并给要求吞并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沙文主义者带来巨大的政治障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黑手会”从1914年5月起就开始策划暗杀斐迪南大公。
1914年6月28日,即“维多夫丹节”这一天,斐迪南大公和妻子乘火车从军事演习地附近的伊利扎温泉抵达萨拉热窝,旋即被“黑手会”下属组织“波斯尼亚青年党”的刺客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刺杀。这是引爆“巴尔干火药桶”的最后一颗火星。仅仅三十三天之后,欧洲的五个大国和两个小国便在从比利时到东普鲁士的欧洲大陆上打得不可开交了。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