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亮剑——抗美援朝纪实》连载(6)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9/21 22:01:20 2895
第六章 越过三八线
在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发动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彻底破产,变成了圣诞节向三八线以南的总崩溃、总退却。这种情况的发生,立刻使美国朝野陷于一片混乱。美国舆论界惊呼这次失败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简直是一场噩梦。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攻击,英法等国忧虑重重,它们连忙召开了一系列高级会议。会议承认朝鲜形势的发展使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危机”,“我们可能要节节败退”,但仍然决意坚持其侵略政策。
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一起视察朝鲜战场
美军遭到我军第二次战役沉重打击后,被迫从陆地、海上和空中退回三八线以南,暂时转入防御,并且由轻视我军转而对我军产生畏惧。
此时,美国朝野上下笼罩着一派失败情绪,异常混乱。美国舆论界把美军这次失败称之为一场“噩梦”、“悲剧”,是继“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的军事败绩”。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也认为美军“已经丧失了对朝鲜军事局势的控制,并且无法再希望横越朝鲜半岛守住任何一道防线”;朝鲜局势的发展已“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因而,就其失败的责任问题互相进行攻击。有的指责麦克阿瑟判断错误,指挥笨拙,要撤麦克阿瑟的职;有的则把责任归咎于华盛顿当局的政策。美国参众两院的共和党议员专门通过建议,要求撤换国务卿艾奇逊,“彻底打扫国务院”;有的议员还建议国会弹劾总统杜鲁门。
美国的主要盟国英法等国则普遍对朝鲜战争局势表示忧虑,怕把力量陷在朝鲜泥潭里而削弱其在欧洲的力量,更害怕战争进一步扩大而妨害其自身利益。它们普遍希望美国政府保证“朝鲜事件不至于把全世界搅进一场大战”。
美国政府为了寻找摆脱危机、挽回败局的出路,连续召开了一系列紧急会议,并多次派遣要员同前线统帅磋商。他们认为,朝鲜战争现在已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对时局的全面估计必须从这一观点出发,依此“重新制订可行的、足以应付有关现实问题的政治决定和战略计划”。当时,美国统治集团内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一种意见认为,欧洲至关重要,美国不应该陷在朝鲜而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主张“放弃朝鲜,把力量集中在欧洲”;另一种意见认为,现实的危险在亚洲,如果在亚洲失败,欧洲也就没有希望,主张必须在朝鲜取胜,甚至主张扩大战争范围,“袭击满洲机场、封锁中国海岸和利用福摩萨(台湾)的中国人”对付中国;还有一种意见主张,美国应将地面部队从欧洲和亚洲大陆撤出,而用海、空军控制大西洋和太平洋,建立一个“美国堡垒”。英法等国则主张战争在三八线停下来,谋求通过政治谈判结束战争。
但是,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意保持其在朝鲜和整个亚洲的地位。11月30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联合国部队不打算放弃他们在朝鲜的使命”,并说“将从三个方面来应付新的局势”,即坚持在朝鲜的战争,加强欧洲防务,加强美国的军事力量。同时,他还在答记者问中公开表示打算在朝鲜使用原子弹,妄图恐吓中朝人民。但事与愿违,这一表示没有吓倒中朝人民,反倒引起了其伙伴们的普遍震惊。英国工党100名议员联名写信给英国首相艾德礼表示抗议。艾德礼不得不匆忙于12月4日飞往华盛顿同杜鲁门会谈,协调两国对朝政策。在会谈中,他们承认失败,但表示决不自动撤出朝鲜。在会谈公报中,他们重申坚持对朝战争,同时,又假意表示“准备遵循谈判途径,设法终止敌对行为”,“通过和平手段,来达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的”,企图以此取得世界舆论的支持。
美国政府根据它的上述基本政策,在第二次战役以后,立即在军事上、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2月14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成立所谓“朝鲜停战3人委员会”的决议,并鼓吹先停火后谈判,妄图诱我停战,争取喘息时间。
16日,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国人民为这场战争作出“任何必要的牺牲”。同时决定设立国防动员局,扩大征兵计划和军火生产,要求将美国军队从现有的250万人增加到350万人,在一年之内将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五倍和四倍。为加强欧洲防务,又经与英法等国协商,决定加速筹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指挥的军队,并于18日任命艾森豪威尔为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官。
在朝鲜战场上,敌人退至三八线以南后,则积极构筑工事,建立纵深防线和整顿部队,准备抗击我军的进攻。12月26日,美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接替了已死的沃尔顿.沃克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他一上任就表示:“一旦实力允许,便立即恢复攻势。”
29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下达训令,要他“以保存联合国军力量为主,进行逐次防御作战”,“尽可能在韩半岛的某一线确保防线,从政治上、军事上打击中共的威望”。
31日,李奇微命令其部队“防卫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如一旦被迫放弃阵地时,则“有秩序地按照调整线实施后撤”,并采用“夜间收缩部队,让部队与部队之间紧紧衔接在一起,到昼间则以步坦协同的分队发起强有力的反冲击”的办法来对付我之进攻。
为此,敌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的正面和60余公里的纵深组成了两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A线)为西起临津江口,东经汶山沿三八线到东海岸的襄阳;第二道防线(B线)为西起高阳,东经议政府、加平、自隐里到东海岸的冬德里。此外,在第二道防线以南至北纬三十七度线,还准备了C、D、E三道机动防线。C线从永登浦沿汉江南岸,经杨平、横城至江陵;D线从水原经利川、原州、平昌至三陟;E线沿三十七度线,从平泽经忠州至三陟。
毛泽东指示:必须越过三八线
1950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向志愿军首长转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朝鲜战争的看法:“战争有可能迅速解决,但也可能拖长,我们准备至少打一年。”“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美帝国主义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到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到停战。最好我们不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主要的(要)消灭敌人,首先是全歼伪军,对促进美帝撤兵会更有力量。美帝如承认撤兵,联合国有可能在同意中、苏参加的条件下,主张全朝鲜人民在联合国监督下,选举自己的政府。”毛泽东已经预见到志愿军将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朝鲜战局也将因此得到扭转。但敌军的有生力量还没有被大量消灭,要赢得战争的胜利,斗争将是持久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下一步还要为巩固和发展胜利而继续发动攻势,不能让敌人得到喘息整顿的时间。
然而,这时要继续发动攻势,困难很多:由于两次战役的作战伤亡和冻伤,各军普遍需要补充5000名至1万名兵员,而后方报名参军的新兵集中之后也至少要有1个月的训练,才能开到前线。而且,后勤供应不畅,没有空军掩护而又不断加长的后方运输线,在美国空军的袭击下,运输时时受阻,粮弹被服油盐都不能按时接济,部队的枪弹装备待补,健康状况日差,很多人患了夜盲症。彭德怀司令员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结合部队的情况,提出:准备先由朝鲜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南进,造成带战略性的断敌退路,志愿军则暂不超过三八线,即使在向南推进中能歼灭逃敌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能超越三八线或相机取得汉城,亦不宜作过远南进。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进行修整补充,待新入朝的部队到达后,于来年三月初再举行求得歼灭敌人主力的新的攻势作战。
战场形势的发展,果如毛泽东所料。美国政府不甘失败,在“联合国军”退守三八线后,即以“先停火,后谈判”为幌子,力图使“联合国军”得到整顿,好卷土重来。
12月初,美国政府在其不利的情况下,伙同其盟国提出了所谓先停火、后谈判的建议。
12月7日,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在会见我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时说:“印度等13国将在数日内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先在三八线停战,以便能进行协商’的建议。”还说:“如果中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
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揭露和批驳。
1950年12月13日,毛泽东指示志愿军"必须越过三八线"给彭德怀等的电报。
12月11日,周恩来总理针对13国提案提出:“美军既已越过了三八线,因此三八线已被麦克阿瑟破坏而不复存在。”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我们不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
12月13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要求,志愿军必须克服和忍受一切困难,打过三八线。他指出:(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地区,寻歼几部敌人。然后看情况,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以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的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游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击南朝鲜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6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段时间,再继续战斗。
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立即和几位助手一起研究这一指示,都表示完全同意。大家认为,我军虽然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局,但敌人主力并未被我歼灭,要最后打败敌人,还须作艰苦的努力。
前线志愿军几个首长异口同声“过就过吧!”
为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的电报指示,彭德怀同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几位志愿军领导人一起,认真进行了研究。
下一步怎么打?何时发动第三次战役?根据战争是长期的,敌人在三八线预有准备,我军连续作战,急需休整补充等实际情况,大家的想法是第三次战役可考虑放在1951年春季。
在研究作战问题时,彭德怀仔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有时站起来走几步,但很少插话。最后他表示,根据敌情我情,第三次战役可考虑放在1951年二三月间。他说:敌人部署在第一线的兵力有13个师(旅),共20多万人。我第一线兵力加上人民军,也只不过30万人,又连续作战,相当疲劳,急需休整和补充。他谈到后勤问题时讲得也很具体。他说,西线兵站掌握之能用汽车不过300辆,运输线较第一、第二两次战役时延长将近两倍。各军大衣多数未运来,第42军棉鞋亦未运到,甚至有部分同志打赤脚,棉衣、棉被被敌机投燃烧物烧掉不少,油、盐、粮、菜运不到或供应不及时,部队病员增加。若无速效解决办法,势必延长战争。
彭德怀深知我军在战场的最新状况。西线6个军已很疲劳,需要休整补充。东线的第9兵团困难更大,人员、弹药、粮食得不到及时补充。志愿军领导人要求国内赶快给补充老兵(老兵上战场一来就可以参战,新兵还要有个训练熟悉过程),要求后续梯队赶快来。但是后续梯队还没有到。在这种情况下,接着打下去行不行,这一直是彭德怀近期考虑的问题。尤其是敌人虽然溃退逃跑,但敌人主力被歼灭不多。彭德怀与他的助手们分析,敌人撤退那样快,除保存实力外,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在三八线以北没有防线。三八线以北、平壤以南是平原,无险可守。冬天天寒地冻,临时构筑防线也很困难。三八线以南,以前南朝鲜军有防线,可以利用它来守。第二,美军经过两次失败,很被动,也需要补充整顿。他们希望同我们脱离接触,依托其三八线以南阵地整顿队伍。也就是说,敌人撤退那样快,有抢占既设阵地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宜再去进攻敌人。
出乎志愿军领导人的意料,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要求志愿军总部把第三次战役提前到1951年1月上半月。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从12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各国过多揣测,民主战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南朝鲜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线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予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彭德怀在会上强调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这时,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彭德怀和金日成首相会谈,确定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彭德怀为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治委员。
12月中旬,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按照预定路线向南疾进,步兵、炮兵、运输队、担架队……滚滚人流,挤满了大路小道,拥向无数个江河的渡口。南下路上,得到了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
随着部队向南开进到三八线附近,志愿军总部于12月中旬迁往君子里。它位于平壤东北的江东与成川之间,是一座四通八达的矿山洞。这个矿洞就像个深宅大院,比较隐蔽,也比较安全,再也不用整天为彭德怀的防空问题而提心吊胆了。
到君子里后,彭德怀继续与总部的同志一起,分析敌情我情,具体部署第三次战役。
彭德怀首先明确表示:“主席指示我军打过三八线,我同意。你们有什么意见?”
“过就过吧!”彭德怀的几位助手都异口同声地说。
彭德怀随即表示:“你们没意见,就谈谈怎么过法吧!”
接着,洪学智谈了大家最关心的后勤供应问题。他说:南下进军要稳,关键是要扩大我军实力,解决大规模进攻部队的弹药和粮食供应。现在要立即进军,国内运输不能解决当务之急,要就地取得朝鲜政府的支援,并把后勤兵站扩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准备搞个具体措施……
彭德怀立即回答:“好,这就靠你安排了。部队吃不上打不响,我就找你算账……”
接着,韩先楚和解方就军事工作提出一些设想,杜平说了政治工作的意见。彭德怀没有表态。看来还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彭德怀对大家的倡议非常欢迎,使他脑海里充满了群体智慧,充满了信心。他对战场的后勤保障工作也给予充分注意。
杨凤安深知每次战役决策之前,在集思广益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保障彭总独立思考,集中大家的意见,考虑具体的作战决策和兵力部署了。他把火盆送到彭德怀身边,把金日成送来的苹果放在桌上,自己退到室外静静地等待着。
彭德怀吃完苹果后,把皮扔进火盆,一股苹果香味扑鼻而来。彭德怀是最喜欢闻这种清香味的。他一会儿站起来走几步,一会儿停在墙边,眼睛紧盯着墙上的军用地图和各军的部署位置。
孙子曾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还说过: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彭德怀深深感到大家的意见提得贴题。要坚决进攻,就要把军队部署调整好。最关键的问题是后勤保障。接连几天,彭德怀独自思考,又抽起烟来,饭后下盘象棋的唯一嗜好也取消了。大家都尽可能不去干扰他。
到第四天,彭德怀饭碗一放,就提出要“杀”一盘。大家都很高兴,围上来观战。
韩先楚是个急性子,看彭德怀走棋不慌不忙,就要他快一点。
彭德怀笑笑说:“这叫稳进方针。”说完把棋盘一掀,谈起了第三次战役的“稳进”方针——专打南朝鲜军,目标缩小,能吃就吃,适时收兵。
12月19日深夜,彭德怀亲自起草了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陈述他对第三次战役的意见。他建议第19兵团向安东、长甸、本溪地区集中的同时,就部队中轻敌速胜的盲目乐观情绪在生长等情况,提出想法和意见。他指出:“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美军和南朝鲜军士气虽较前低落,现还有26万左右兵力。政治上,敌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说来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我军目前应采取稳进方针。对现在第13兵团使用上,不要太伤元气,目前虽未到顶点,但从疲劳上(两个月不能完全休息),物资不能及时补给,气候寒冷,是值得严重注意的。”他报告了自己的打算:先歼灭南朝鲜第1师,后相机打南朝鲜第6师。
毛泽东对彭德怀具有远见卓识的想法和意见极为赞赏。21日,回电说:“你对敌情的估计是正确的,必须作长期打算,……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打法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即目前美、英军集中汉城地区不利攻击,我应专找南朝鲜军打。就总的方面说,只要能歼灭南朝鲜军全部或大部,美军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如能再歼美军几个师,朝鲜问题更好解决。”“总之,主动权在我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不使部队过于疲劳。”“如不顺利则适时收兵,到适当地点休整再战,这个意见也是对的。”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志愿军首长最后定下决心:集中9个军(军团)约14个师实施进攻,粉碎敌人在三八线既设阵地的防御,歼灭临津江东岸迄北汉江西岸地区第一线布防之南朝鲜军队一部,如发展顺利,即相机占汉城和春川、襄阳、江陵一线。同时命令各军,为了保证这一次进攻战役的顺利进行,在战役发起前的一段时间内,要抓紧时间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除夕夜发动攻势
某部2连1排战士写血书,要求上级交给最艰巨的战斗任务
第三次战役方针既定,志愿军司令部立即部署各项作战事项。大家分头行动,开始了临战前的各种准备。后勤工作更紧张,在当地政府协助下。于战役发起前已就地借粮3万吨。担心部队到新区后没饭吃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部队可以放心前进了。
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已于12月上旬成立,并搬到君子里。这是中朝两党协商,为了中朝军队能更有效地相互配合作战而采取的措施。当时决定“凡属作战范围及前线的一切活动”,统由“联司”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由司令员彭德怀任“联司”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人民军方面由金雄任“联司”副司令员,朴一禹任“联司”副政治委员。这样,中朝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在指挥上更加集中统一,在作战行动上更加协调一致了。
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彭德怀与金日成首相商定,集中9个军(军团),即志愿军的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的3个军团的兵力,实施第三次战役。战役的目的是突破三八线,重点消灭南朝鲜军。所以不采取侧翼迂回方法,而采取正面突破,在战术上穿插分割的办法,重点突破临津江。正对着敌人的三八线防线,从中央突破,把美军和南朝鲜军分裂开,然后消灭东面之南朝鲜军。
在作战指导上,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部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特强调对既设阵地的进攻,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打开突破口,必须大胆分割包围,并保持向纵深连续突击的优势力量,以达成各个歼敌的目的。
12月22日,定下最后作战部署——
在开城附近从西往东排列第50、第39、第40、第38军和6个炮兵团为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在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协同配合下,在高浪浦里至永平的30余公里的正面上突破,向东豆川里、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首先以第38、第39、第40军这3个主力军为主,以第39军从中央突破、撕开口子、割裂美军和南朝鲜军联系。第40军从中间,第38军从东面往下插,包围歼灭南朝鲜军第6师,再歼灭南朝鲜军第1师,得手后再向议政府方向发展胜利,并相机夺取汉城。第50军自茅石洞至高浪浦里一线突破后随第39军跟进,配合第39军歼敌。人民军第1军团位于东场里以东地区向汶山方向实施进攻,配合我右翼集团歼敌,保障我右翼安全。
在春川、加平以北,从西往东排列第42、第66军和1个炮兵团为志愿军左翼纵队,由第42军首长指挥。突破后,首先集中主力歼灭南朝鲜第2师1个至2个团,得手后向加平方向突击;另以1个师由华川渡北汉江向春川以北之敌实施佯攻,抓住南朝鲜第5师,配合主力作战和策应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南进。
人民军第2、第5军团于战役发起前,以一部兵力于杨口、麟蹄地区从南朝鲜第1军和第2军的接合部突破,突破后向洪川方向突击,以吸引敌人注意力,调动敌人,配合志愿军主力作战。
为了充分发挥战役进攻的突然性,“联司”首长决定把战役发起的时间定在1950年除夕——12月31日17时。
12月30日,夜色把临津江两岸包围起来,两岸的一切很快地黑暗起来,寂静起来。部队悄悄地潜至江边,一夜之间上万人马全部隐蔽起来。第二天黎明,只见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大地。
中午,江面上雪花夹着烟霭飞舞,阵地上又披上了一层天然伪装。
指挥部里的气氛格外紧张忙碌,但不是为了迎接1951年元旦,而是为了迎接一场投入了几十万大军的进攻战役。
彭德怀一直坚守在指挥部,低着头,来回踱步。
彭德怀有点担心,这次是中朝两国军队第一次联合作战,也是志愿军进入朝鲜以来第一次对有准备的防御之敌发起的进攻战役。潜伏在皑皑白雪中的中朝军队30万大军能不能突破防线,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彭德怀心里明白:虽然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准备仍不是很充分。面对敌人三八线坚固的防御工事,志愿军的炮火明显不足。
1951年元旦志愿军战士以雪代酒为胜利干杯
12月31日17时,风雪交加,白茫茫一片。总攻的时刻到了。一串串灿烂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志愿军上百门大炮发出怒吼。刹那间,一阵阵天崩地裂的炮声打破了三八线的沉寂,成群的炮弹像旋风一样卷向敌人阵地,敌人的阵地掀起一片烟雾火海,无数被摧毁的碉堡、铁丝网、栅栏的碎片残骸飞向空中。
消息传到彭德怀耳中:志愿军炮火成功地压制了敌人的炮兵和火力点,不少敌人的炮兵阵地,在志愿军炮击的几十分钟内没能打出1发炮弹。彭德怀听罢,面露满意的微笑,我们的大炮数量还不到敌人的1/7,而且多数是中小口径的,炮弹很有限,每门炮只有百多发,却把优势装备的敌人压得抬不起头来!志愿军入朝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使用炮兵,就取得了这样的成果,了不起!只可惜,炮弹不足,炮兵机动能力又差,不然效果会更好!
彭德怀跑到室外,帽子上落满雪花。他仿佛看到:绵延数百里的战线上,敌人的防御工事在铺天盖地的炮火猛烈打击下摧毁了,志愿军成千上万的士兵像不可遏止的浪头冲向江面。
经过短促的激战,17时40分,南岸升起了一颗颗红色信号弹,彭德怀心里像打开了一扇亮窗。
除夕夜,他高兴地喝了好几杯酒,又和洪学智杀了两盘棋。
汉城,美第8集团军前线指挥所里,告急的电报、电话连绵不断,吵成一片:几百公里长的三八线上,到处都被志愿军突破。
中朝军队具体突破经过是这样的:
右纵队,第39军在炮兵第45、第26团支援下,于31日17时40分突破临津江。军主力至1月1日拂晓前突入敌防御纵深约10公里,占领了大村、武建里地区,并有力地策应了第50军渡江;该军第117师在沿途粉碎了敌人5次拦阻后,至1日5时前突入敌防御纵深15公里,按计划攻占了东豆川西南湘水里、仙岩里地区,割裂了南第1师与南第6师的联系,但未能控制公路。
第40军第119师在炮兵第42团支援下,于31日18时30分突破临津江,至1日拂晓前突入敌防御纵深12公里,占领了东豆川以西安兴里、上牌里地区,并以1个连占领了东豆川东山,将南第6师退路切断,但对情况缺乏具体了解,又将该连撤回,故形成缺口;该军第118师因配属炮兵第29团仅有1个连参战,又遇敌人顽抗,至1日拂晓始突破敌人阵地,进展不快。
第38军在炮兵第25、第46团支援下,于31日18时突破敌人阵地,该军担任迂回任务的第114师坚持白天行军作战,至1日12时突入敌防御纵深20公里,占领了东豆川东南之七峰山,但在与第39军之第117师对敌构成合围之前,南第6师大部已乘隙南逃;该军主力突破后向抱川之敌(美军1个团)攻击,于1日晚进占新邑里,抱川敌南逃。
第50军在第39军的协同下,于1日2时突破临津江,突入敌阵地两公里,占领了紫长里地区。
人民军第1军团于1日18时渡过临津江,2日前至汶山附近仙游里、坡州里地区。1日晚,我右纵队继续发展进攻。第50军于2日11时,先后占领汶山附近之栗谷里、文平里、黄发里地区。
第39军主力于2日拂晓亦进至汶山以东梧岘里、梧林岘地区。汶山地区之南第1师在我第39、第50军攻击下于2日12时南逃。第40军和第38军至2日17时先后进至议政府东北、抱川以南地区。至此,我右纵队各军已推进至坡州里、仙岩里、七峰山及议政府东北一线,突入敌防御纵深15公里至20公里。
中朝战友经过三八线向南挺进。
左纵队,第42军在炮兵第44团支援下,于31日18时20分突破敌人阵地。该军担任迂回任务的第124师不顾敌机威胁,于昼间继续发展进攻,在沿途打破了敌十次阻击以后,于1日12时前至济宁里以南石长里地区,切断了南第2师之退路,并继续向上、下南淙地区突击,2日协同第66军主力将该地区之敌歼灭,圆满完成了断敌退路、围歼敌人的任务;该军主力1日前至花岘里、中板里、赤木里地区,歼灭了南第2师1个多营,并以一部兵力继续向加平方向发展进攻,但在我切断敌人退路之前,加平之敌已南逃。我于2日10时,占领加平。
第66军主力于31日20时30分突破敌人阵地,1日至2日先后占领修德山,上下红碛里,上下南淙地区,会同第42军歼灭了该地区之南第2师第31、第32团和南第5师的第36团大部及南炮兵第24营,缴获加农炮、榴弹炮等30余门,俘敌700余人,胜利地完成了预定任务。
为此,志司致电祝贺第66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该军向春川方向佯攻的第198师(欠1个团)尚在前进中,春川以北之敌即开始南逃。2日15时,我进占春川。
人民军第2、第5军团的5个师,于战役发起前越过三八线,分别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渗透迂回前进,其第12师31日晨前至洪川西南新垡里地区,威胁了敌人后方,迫使南第3师南逃。战役发起后,其余部队继续越过三八线,随主力向南攻进。
此时,敌军在我连续突击下,第一道防线已全面崩溃,特别是其右翼已经完全暴露。敌畏我从其暴露的右翼实施深远的迂回包围,使其十多万军队拥挤在汉江北岸背水作战而陷于危险境地,被迫于1月2日开始实施全线撤退,只以一部兵力在汉城以北之高阳、道峰山、水落山一线进行掩护,继续阻止我军进攻。
彭德怀司令员鉴于敌人无意坚决抵抗,逃跑甚快,有可能放弃汉城,或退守汉江南岸防守,或继续南退,随即决定乘胜扩张战果。
1月3日,令志愿军右纵队协同人民军第1军团相机占领汉城、仁川、水原、杨平;令志愿军左纵队协同人民军第2、第5军团乘胜占领洪川、横城、襄阳、江陵。在占领该线以后,我军即停止前进,准备休整,而让敌退守平泽、安城、忠州、堤川线,以利我军将来南进歼敌。
敌被赶到北纬三十七度线南北
1951年1月2日,南朝鲜军扼守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崩溃,汉城正面吃紧,美、英军东部翼侧完全暴露。
李奇微为避免十几万部队拥挤在汉江北岸背水作战,便下令全线撤退,只以小部队在汉城以北高阳、道峰山、水落山一线进行掩护,企图阻止中朝人民军队继续进攻。
1月3日,中朝人民军队转入追击作战。志愿军右纵队第50军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击退美军第25师1个营的抵抗后,进至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军第29旅退路,并于当晚全歼该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及1个坦克中队,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
撤退中的"联合国军"部队。
第39军在议政府西南回龙寺与美军第24师第21团遭遇,歼其一部,后又在议政府以西釜谷里歼英军第29旅2个连。
第38、第40军追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溃美军第24师第19团。
左纵队第42军主力和第66军1个师分别由加平、春川渡过北汉江向洪川方向追击。
人民军第2、第5军团则继续在洪川、横城地区截击南朝鲜军。
由于中朝人民军队攻势凌厉,“联合国军”被迫于3日15时开始撤离汉城。
4日,志愿军第39、第50军各1个师和人民军第1军团先后进入汉城。第38、第40军追击至议政府及水落山地区,击溃美军第24师第17团,歼其一部。
为了不使“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据守汉江南岸,5日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第38、第39、第40军在汉城东北和议政府东、西地区待命,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继续向南追击。第50军在果川、军浦场歼敌一部,7日进占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1军团5日占领金浦,8日占领仁川港。
志愿军左翼突击集团也继续向南追击。3日,第42军主力和第66军1个师分别在加平、春川渡过北汉江,向洪方向攻击。4日,第42军占领德院;第66军占领洪川地区。6日,第42军占领龙头里、砥平里。7日,该军先遣部队占领杨平、骊州;8日,又先后占领梨浦里、利川。人民军第2、第5军团于6日占领横城,8日占领原州地区,并继续向荣城方向追击。
至此,志愿军和人民军已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驱逐到北纬37°线南北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
志愿军、人民军攻占汉城
1951年1月4日傍晚,志愿军第50、第39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进入汉城。
第一次进入汉城的中国士兵惊异地看到,汉城和古老的北京一样,是一座历史悠久、繁华昌盛的城市,有着辉煌的宫殿、典雅的城楼、狭窄的街道。此时,汉城已遭到美伪军的严重破坏,大火在蔓延,马路上的几辆汽车被毁坏。在一个石塔周围,躺着10多具手被反绑的、早已僵硬的尸体。政府大楼顶部重新飘扬起一面红、白、蓝色相间、中央有一颗红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朝鲜战争初期的1950年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曾解放过汉城。美军于9月30日占领汉城后,曾发狂地庆祝自己的胜利。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要求联合国对占领汉城的伟绩建立“纪念碑”。杜鲁门也称赞麦克阿瑟的“辉煌成就”,并认为“朝鲜共产党进行有效的抵抗力量不久就会完结了”。
他们没想到,3个月后又会弃汉城而逃。
李奇微也没有想到,走马上任1周就被迫下令弃城。
原来,1951年1月3日下午,志愿军司令部的参谋跑来向彭德怀报告说:“刚才收听到美国无线电报话机里传出要撤离汉城的对话。”彭德怀果断地命令各部队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在解放汉城的战斗中,中朝战友并肩作战。
中朝两国军队在数百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追击。尽管敌人是机械化,跑得快,志愿军靠两条腿很难抓住大股敌人,但士兵们依然士气高昂,扩大战果。
志愿军第50军的部队在追击途中,碰见了在议政府担任掩护美军撤退任务的英军第29旅“皇家重坦克营”及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英军第29旅是蒙哥马利的部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很有名气。志愿军勇往直前,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使英军“皇家重坦克营”陷入了死地。
1月3日晚,一场惊心动魄的步兵打坦克的好戏开始了。
朦胧的夜色中,英军的大队坦克像一群钢铁怪物,向志愿军埋伏圈逼近。轰!轰!轰!一阵手榴弹爆炸声过后,为首的一辆装甲车首先遇到阻击。
这辆横冲直撞的装甲车慌了神,猛地一掉头,冲下公路的沟里,一时进退不得。敌人用各种火器射击,很快被志愿军士兵的火力制伏了。步兵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在月亮下,刺刀闪烁着寒光,一位志愿军士兵用英语大声喊叫:He,Hello!Don’t Act!Lift Hands!他是刚刚学会这几句英语的,没想到,还真管用。车上的几个英军士兵非常听话,几乎同时举起手。
5分钟后,山谷里又开来了3辆坦克。它们毫不在乎地绕过那辆熊熊燃烧的装甲车,一边向四面疯狂射击,一边气焰嚣张地向志愿军埋伏圈冲来。
这些中国士兵过去都没有见过坦克,许多人还是头一回看到坦克。他们粗壮的大手攥出了汗,开始不免有点心慌。他们发射的机枪子弹打在坦克铁甲上,像敲小锣一样只是当当的乱响,迸出耀眼的火星。坦克却没有停下来,反而轰隆隆地开得更快了,公路震得发抖。坦克上的机枪喷出血红的火焰。
这时,一个黑影冲上去了。他刚贴近公路,一辆坦克开了过来,他拼命把爆破筒插进了坦克履带里。但是,爆破筒没有插牢,被甩在公路上,稍后才爆炸了。
又一个黑影飞奔上去,他抱着一个炸药包,刚刚放在公路上,坦克就碾过去。这一次,又因为导火索太长,坦克开过去后才爆炸,又没有成功。
正所谓事不过三。四川籍士兵李光禄个子不高,机灵得很。他立刻一猫腰跃上公路。他两眼紧盯着坦克的行进,脑子里一直琢磨着导火索燃烧的时间和坦克行进的速度。当这辆坦克开到适当的距离时,李光禄身手敏捷地把炸药包推到公路中央,接着一个鱼跃,滚到路边。只听震耳欲聋一声巨响,这辆坦克晃了一下,就再也不动了,被炸断的履带甩在路边。
不久,另两辆坦克也被炸毁了,大火冲天而起,和划过夜空的照明弹一起,把战场照得如同白昼。
敌人像输急了的赌徒红了眼。又一辆坦克迅速地开过来,不住地喷射着火焰,公路两侧当即就燃烧起大火来。
李光禄此时显得老练多了。他不慌不忙地一纵身跳上了坦克,尽管几次险些被甩下来,他却一只手紧紧抓住了坦克,另一只手装好炸药,用嘴咬下导火索。这次,他又成功了,坦克燃起了一簇簇大火,真的变成了“喷火坦克”。
这一夜,李光禄机智勇敢,奋不顾身,只身冲入坦克群,1人就击毁了3辆坦克。他荣立特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与此同时,战斗进入了白热化。战场到处是火焰,到处是射击、爆炸声音。敌人爬到坦克外,集中各种火器射击。志愿军重新组织了火力,集中全部机枪,猛攻坦克外边的敌人,先把他们消灭。然后从容地爬上坦克,用手榴弹敲打坦克的外壳,大声喊叫,让敌人投降。这些敌人终于举起手,有的已经吓坏了,举起的手始终没有放下。
经过3个多小时,战斗结束了。公路上、田野里,到处燃烧着的团团大火,这是被击毁的31辆英军坦克在燃烧。
朝中战友欢庆解放汉城胜利。
一群群英军士兵举着双手,盯着志愿军士兵手中的爆破筒和炸药包,困惑地说:“天上的飞机是我们的,地下的坦克、大炮是我们的,可是,谁知道,最后当俘虏的却是我们。”
李奇微见大势已去,于3日下午15时下令放弃汉城。
他意识到:即便如此,能不能顺利撤过汉江,还很难说。“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在我们背后,是无法徒涉的汉江。江面上充塞着大块大块的浮冰,有可能把我们仅有的两座浮桥冲散。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汉城以北某处江面仍未消退的汹涌潮水波及这里的冰块,更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有10多万联合国军队和南韩军队连同他们的全部重装备(包括英国的“百人队长”式坦克和美国的8英寸榴弹炮)拥挤在汉江北岸的一个狭小的桥头堡内。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的问题是,有可能很快出现这种情况,即数千名惊慌失措的难民会冲倒我们的守桥警卫。令人绝望地将桥梁阻塞——而敌人炮兵如能利用夜暗掩护,果断地将其阵地向前推进,便能很快将我渡口置于其射程之内。”
李奇微通知美国大使和李承晚政府仍留在汉城的部分机构:“自15时起,桥梁和来往要道除军队外一律禁止通行。政府的全部车辆必须于15时以前撤离汉城。15时以后,民间车辆和行人禁止通行。”
1月4日晚,中朝军队解放了汉城。
5日白天,朝鲜人民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
金日成发布了命令:“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同发动强大的攻势后,已在1951年1月4日解放了我国首都汉城。我军解放汉城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胜利……要使美帝国主义认识到:现在是他们从朝鲜滚出去的时候了!在这个解放汉城胜利的时候,应当感谢那些在解放汉城的战斗中有特殊功绩的所有战士们。朝鲜人民对于在反抗美国武装侵略者的斗争中给我们以英勇支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示极大的感谢。为了纪念这次的胜利,我命令:今天,1月5日20时(平壤时间),在平壤与汉城两地以240门大炮鸣放24响,进行庆祝。”
志愿军和人民军攻占汉城后,8日又乘胜进军仁川,直逼“三七线”附近,歼敌1.9万余人。
彭德怀命令停止追击
这次战役,中朝军队共9个军30多万人,冒着狂风大雪和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里,忍饥挨饿,连续8昼夜迅猛追击,向南推进了80公里至110公里,但因敌军主力不战而退,只歼敌人1.9万余人。彭德怀分析,敌人显然是企图诱我南下,造成中朝军队后方供应困难,侧翼暴露,以便其利用海空优势,重演仁川登陆。彭德怀于1951年1月7日夜断然命令左、右纵队各军自8日起停止追击,占领有利地形,严阵以待,防敌反扑。第三次战役即告结束。
中朝联军一连串胜利的消息,由新华社即刻广播到全世界,中朝两国人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1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大字标题:《朝中军队发起新攻势,光复汉城向南急进》,同时,刊载通讯《午夜的欢声——记北京大学同学庆祝汉城光复大游行》和社论《祝汉城光复》。1月6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大字标题:《中国各民主党派致电朝鲜人民:“祝贺光复汉城大胜利!”》,同时刊登大幅照片《北京市学生、工人、妇女庆祝汉城光复》;1月7日,又以头条大字新闻刊登《全国各地人民欢庆汉城解放》的报道。
彭德怀到前线看望志愿军战士。
身为中朝联军统帅的彭德怀,从收音机里听到国内人民欢庆胜利的消息后,却感到寝食不安,又喜又愁。祖国人民为志愿军取得的胜利表现如此高兴,这对志愿军指战员是极大的鼓舞;但他感到国内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面临的严重困难并不了解。他对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说:“新华社不应该这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光复汉城,因为敌我力量并没起明显的变化,这次我军虽然前进了一百多公里,但未能大量歼灭敌主力部队,我们是一军(陆军)对敌人三军(陆、海、空军),敌人的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放弃汉城不过是应急措施,肯定还会反攻的,目前我军并无力防守,如果敌军重占汉城,我们可怎么向祖国人民交代呢?”
彭德怀果断地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已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战略决策,但苏联和朝鲜方面都有人表示不解。他们看到敌人南逃,认为只要中朝联军继续向南追击,美军很快就会退出朝鲜半岛。而此时,在中朝两军内部轻敌速胜的观点也在迅速增长,一些人议论:“美军要速逃,美军要撤退”、“由北向南,一推就完”、“快打,快胜,快回国”,等等。
针对这种局势,金日成于1月10日到君子里中朝联军司令部,与彭德怀讨论中朝联军继续向南追击问题。经彭德怀详细汇报志愿军面临的困难后,金日成和彭德怀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双方决定军队就地休整补充,召开中朝两军高干会总结经验以利再战。苏联驻朝鲜大使得知会谈的结果,向斯大林报告,说彭德怀“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与此同时,毛泽东同意彭德怀的意见并将朝鲜战场的情况电告了斯大林。斯大林回电苏联驻朝大使说:“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今后一切听彭的指挥。”并称赞彭德怀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