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勋:健康不能“忙起来不要”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6/30 8:48:09 713
健康是责任,锻炼是义务。不能“说起来重要,玩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为种种原因忽视了健康问题
什么是健康期望寿命?简单地说,就是人一生中健康生存的年数。最近,这一概念随着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的《2013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开始受到舆论关注。
报告显示,2013年,北京市18岁组户籍居民人群健康期望寿命为40.17剩余年,比人均期望寿命81.51岁少了20多年。也就是说,一名18岁的北京人,一生中可能有大约1/4的时间会陷入疾病、残疾等非健康状态。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健康的必然跟随,这样的现状或许值得反思:提高生命的质量,追上健康的脚步,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从《诗经》名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到“菊水人皆寿,桃源境是仙”“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等诸多民间对联,从古至今,祈愿健康长寿,一直是国人对于生命的期许;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为下半生做积极准备,也是人们的健康追求。
然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很多人对于健康的理解和感悟,却并没有因此而更上层楼。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是,身体亚健康或者不健康人群,容易陷入“房间里的大象”这一怪圈之中:有一些真相如同闯进房间的大象,巨大到不可能被无视,却偏偏经常被集体忽略。谁都明白,健康不仅重要,而且必需;但在生活中,往往会忽视和否定健康正在受到的侵害,并且长时间没人来打破这种看似默契的“合谋性沉默”。
放眼当下,年轻人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过劳死”的新闻时有所闻,因为熬夜看球、长时间宅在家中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而致命的报道也不鲜见。“说起来重要,玩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当生命一次又一次上演不能承受之轻,正在挥霍健康的你,可曾认真想过,如果连健康都没了,又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健康是责任,锻炼是义务”,追求健康或许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因为种种借口延迟、因为各种原因忽视,是难以承担这种责任、履行这种义务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遍寻美景需要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追求健康更应尤胜于此。“文革”期间,邓小平在南昌劳动,每天走5000步,休养生息、保持健康,“我还会出来工作的,我还能为党工作10年”。如果没有这3年从精神到身体的调整,怎会有再次出山的一飞冲天?古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运行以刚健为尚,对人而言,“自强不息”同样既是健康的状态,也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门。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好的投资。从现在开始,把健康当作一项毕生的事业好好经营,让健康重回生命的价值体系,用健康的思维来引领自己的人生,这是对个人的负责,对家庭的负责,对工作的负责。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