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国门亮剑——抗美援朝纪实》连载(2)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9/3 23:33:50 3490

                                                                          第二章  毛泽东的艰难抉择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一生遇到两件事最难下决心,其中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抗美援朝。当时,新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国土还未完全解放,数百万匪特有待清剿,新生的政权还未巩固,各行各业正在废墟上筹建,入朝面对的将是以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为首的16联合国军,志愿军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战争形势叵测。在这种情况下,出兵实在是一着太险的棋。对此,中央高层领导意见也很不一致。怎么办?特别是斯大林临时变卦,本以空军支援中国志愿军地面作战而未准备好,不能入朝,怎么办?身为统帅的毛泽东是怎样思考的,斯大林为何临阵变卦,最终毛泽东又是怎样决策的?

                                       628日,毛泽东发话
作为对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入侵台湾的回答,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于628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讲话:“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
                              
  “杜鲁门在今年15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美国这样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国主义面目,这对于中国和亚洲人民很有利益。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全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决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他们将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它没有人民的支持。全国和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破坏。……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中国人民在强烈抗议美国侵略行动的同时,主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鉴于美国的干涉行动步步升级,朝鲜局势日益复杂,中共中央未雨绸缪,积极进行了军事准备,为保卫中国国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争取了主动。
           
                                   
                      
                                         周恩来主持召开两次国防会议
195071日,继向朝鲜派出空军和海军之后,美国又出动了地面部队投入朝鲜战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分析了朝鲜战局,认为朝鲜战争已趋于复杂化,朝鲜局势有恶化的可能,美国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战争,有攻击中国东北的可能,中国人民不能不有所防范,预做必要的准备。
  毛泽东委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召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以及林彪、肖华、肖劲光、刘亚楼、杨立三、李涛、许光达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7日和10日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
  曾在军委办公厅工作过的王波在其《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中详细记录了这次会议的情况,现节录如下:
  77日,中南海居仁堂院内朝阳初镀,晨曦下,花木葱茏,海棠飘香。
  朱德、聂荣臻、林彪、罗荣桓、肖劲光、肖华、刘亚楼、杨立三、滕代远、李涛、许光达、苏进等我军的高级将领陆续走进,在会议桌旁坐下来,大家在小声议论着朝鲜半岛的局势。
  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看看各位将帅,说:今天,美国已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由美国指派司令官统率联合国军去南朝鲜协助李承晚作战。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向我党和我国政府通报了朝鲜人民军与美24师以及南朝鲜军队的战况。现在根据毛主席指示,召开这样一个会议,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的国防问题以及支持朝鲜独立统一战争问题。先请李涛部长介绍一下情况。
  李涛迅即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目前人民军部队在西线和东线的进攻形势十分顺利,正在节节向南推进。金日成同志充满了信心,决心要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去。
  周副主席严肃地说: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朝鲜军队的实力与美国、南朝鲜的实力比较,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毛主席指示我们研究国防问题。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北朝鲜军队进展顺利,但要考虑到美军介入以后,会出现极为不利的情况。
  周副主席略停顿一下,又说:我在见我国驻朝鲜政务参赞柴军武时,对他说过,朝鲜战争长期化很难避免,这会带来影响全局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我让他到任后,要及时了解战场的变化。
  聂荣臻说:美军有海空军优势,他们一定会在发挥自己的优势方面有行动。
  周恩来说:将来战局可能要危及我们的国防,东北边境可能出现危机,从保卫国防的需要,从支持朝鲜统一祖国的需要出发,我们要考虑用什么部队加强东北边防。总参考虑用哪个部队合适呢?
  聂荣臻:我考虑,还是用4野的部队。
  周恩来问:林彪、罗荣桓同志,你们的意见呢?
  罗荣桓说:朝鲜的陆地与我国东北毗连,地形、气候差不多。用4野部队比较合适。4野部队在东北时间比较长,熟悉东北的地形、气候、风俗民情。
  林彪:同意考虑4野的部队。
朱老总说:“用4野的部队可以很快进入情况。不知作战部考虑用哪几个军,这些军到达东北边防要用多长时间?我看朝鲜半岛的形势发展会很快,那个半岛像一个地瓜,地方不大么。”
  聂荣臻说:“作战部有一个初步意见,用现在驻河南的军委战略机动部队13兵团,现在38军驻信阳,39军驻漯河,40军刚刚解放海南岛,正在步行向广州集中,都在战略机动位置,3个军9个师。考虑到3个军的兵力少一些,增加42军。42军在齐齐哈尔以及北安地区。已经同军交部门研究过,40军由广州出发,可于21日到东北;38军、39军16日由信阳、漯河出发,21~25日到东北。42军直接到辑安。这4个军12个师,预计本月下旬至迟月底,可全部到东北边防。同时还有3个炮师,炮1师在佳木斯,炮2师主力2个团在河南,1个团在秦皇岛,炮8师在安东。3个高炮团,是高炮4团、17团、18团,均在上海,调安东、沈阳集结。另外,4野再调1个工兵团运安东,1个战车团运本溪,从辽西抽调1个骑兵团。月底全部可以到达指定地点。”
  周恩来问:“人数有多少?”
  李涛说:“24万人。”
  朱老总点点头说:“这是我们的精锐了。38军、39军都是井冈山红军的老底子发展起来的,40军是抗日战争时山东的老部队,解放战争时在东北都是战功赫赫,打过硬仗、恶仗,是经得起考验的。”
  周恩来说:“这支部队我们起个名字,可以叫支援军,我与朱老总、林总、罗荣桓同志研究,建议由粟裕、肖华、李聚奎3人组成边防军领导。粟裕为司令兼政委、肖华为副政委、调4野副参谋长李聚奎担任后勤司令。”
  “粟裕不是正在组织攻台吗?”刘亚楼说。
  周恩来说:“攻台问题得先缓一缓了,东北边防放到第一位了。”
  朱老总说:“这里又上升为主要问题了。”
  周恩来说:“现在大家考虑,是不是13兵团黄永胜到东北,还是另考虑别的将领?”
  罗荣桓说:“朝鲜战争的作战对象主要是美军,美军用的是现代化兵器。黄永胜粗一些,而且最近带了几个干部到香港去玩,影响很坏。我考虑15兵团的邓华去比较合适。邓华善于动脑子,是个儒将。”
  林彪插话:“邓华比黄永胜强。”
  刘亚楼说:“邓华有谋略,文化水平也比老黄强。”
  周恩来:“那就考虑邓华。我看黄永胜也难以胜任。邓华指挥打海南岛打得好。林总,你看政委和副司令的人选?”
  林彪:“政委可以考虑13兵团副政委吴法宪,参谋长可以考虑43军军长李作鹏。”
周恩来问其他领导的意见,大家都认为这两个人比较合适,于是说:“好,15兵团司令员邓华到13兵团当司令员,与吴法宪、李作鹏组成领导班子。邓华刚刚指挥解放了海南岛,打得好。炮兵仍由万毅同志负责。后勤方面,弹药携带、交通运输、粮食准备、卫生野战医院、担架队、补充兵员等,我们还要开会继续研究落实。你们的意见呢?”
  朱老总说:“同意。就这样准备吧。”
  聂荣臻说:“关于着装问题,总参意见,参战部队均改穿朝鲜军服,待由朝鲜取回样式后,由后勤部布置赶做。计划每人单衣一套,棉衣一套,此外雨衣、帐篷、毯子及其他作战备均做适当补充,均由军委后勤部负责。”
  周恩来说:“杨立三同志,你与荣臻要碰碰头。”
  杨立三点点头,说:“会后马上落实。”
  周恩来又说:“我看这样比较稳妥。荣臻同志,把军委研究决定的事项一并报毛主席批准。”
        夜幕浓重,虫声唧唧,丰泽园十分寂静。毛泽东的书房里,灯火通明。
  毛泽东仔细审阅着聂荣臻送来的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的呈批件。而后,他蘸蘸墨汁,在一页信笺上龙飞凤舞地批示:荣臻同志:本日会议决议事项同意,请即按此执行。原件存我处。毛泽东七月七日廿时。
  随后,他又从桌面上拿过一个大信封,写道:立送荣臻同志。
                                                 
在毛泽东批阅聂荣臻所呈批件的同时,周恩来也在台灯下,用毛笔逐字逐行批阅着总参谋部送来的同一个文件。他多次与毛泽东交换过意见,我国与咄咄逼人目空一切的美国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在台湾海峡,就在朝鲜半岛。在台湾海峡与美军作战,我军缺乏海空军力量,在东京的好战分子麦克阿瑟,正希望我们这样干呢。但在朝鲜打就不同了,陆地相连,可以与人民军共同作战,还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朝鲜多山,地形狭窄,便于我军步兵作战,不便于美军机械化部队展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好这一仗。但他觉得朝鲜半岛事件不可等闲视之,他缜密地思考着,掂量着,改了很多,又在空行处加了一些内容,然后呈毛主席审批。
  秘书以特急件送到了丰泽园。给聂荣臻的批件刚刚送出,毛泽东又接到了周恩来的呈批件。他瞅着周恩来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不住地点头,觉得恩来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办事令人放心,于是,又批示:同意,照此施行。
  隔了6年之后,毛泽东在会见苏共代表团时讲起这件事,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3个军,后来又增加了2个军,总共有5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过来了。”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还惋惜地说:“可惜那时候只有5个军,那5个军火力也不强,应该有7个军就好了。”
  7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讨论保卫国防问题的第二次会议,最后商定保卫国防和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各项问题。会后,周恩来致电高岗:为加强东北边防准备,军委已决定第13兵团及第42军与炮兵第1、第2、第8师三个师等调至东北本溪至安东(今丹东)、通化至辑安(集安)线集结待命,请令东北之兵工厂根据战争的要求对上述各部需要修理的火炮准予提前修理。工厂企业因此而受到的损失由政府负责,修理费由中央开支,修理计划由万毅向东北军区提出。
 
              毛泽东日夜焦虑,他说,这个忙必须帮
                                    
  自从朝鲜内战爆发后,毛泽东密切关注着朝鲜局势。特别是美军仁川登陆后,毛泽东更加注重朝鲜问题,不断地听取各方面对朝鲜战况的汇报,他开始专心研究朝鲜战争问题,几乎到了寝食不安的程度。
  根据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胡耀邦曾回忆说:“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他(指毛泽东)不做声,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完全可以预料到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所面临的极大困难。中国军队装备太差,与美国发生公开冲突将导致问题的扩大化,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建设项目将不得不停下来,刚刚开始的新中国经济恢复工作将会遭破坏,而且解放台湾问题将不得不推迟,全国人民对此会有不满情绪。几天来毛泽东睡不着觉,在床上辗转反侧,日夜焦虑,估量着未来战局发展又反复筹划着初战的方略,觉得十分担忧,不容乐观。而且,中共中央许多领导都有这种担忧。大家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都是忧国忧民呀!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一年,毛泽东正准备解放台湾和进军西藏,正在这个当口,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当局悍然介入朝鲜内战,并操纵联合国通过美国提出的援助李承晚政府的提案,纠集十几个仆从国的军队,以所谓“联合国军”的名义,武装干涉朝鲜。同时,美国第七舰队根据美国总统的命令开进台湾海峡,公然阻止我军武装解放台湾。并且,“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率领他的高级官员和将领,于7月底对台湾进行访问活动,麦克阿瑟威风凛凛飞抵台湾,吻了宋美龄的手,其意就在于向世界宣布:美国决意与蒋介石政府共同防卫台湾。而蒋介石也洋洋得意地宣称:由于能再次与老战友合作,胜利就有了保证。
  蒋介石对麦克阿瑟访台一事大肆张扬——他与麦克阿瑟挽手合影的照片登在台湾报纸显著的位置——这件事使毛泽东敏感地意识到:朝鲜战争事态的扩大似乎使蒋介石看到了某种希望,而这种希望就是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果然如此的话,蒋介石便可以借助美国人的力量反攻大陆,报仇雪耻。一旦朝鲜战局恶化,北部,蒋的部队和美军便从鸭绿江逼入东北;南部,在第七舰队的海、空力量支援下,蒋可以反攻大陆。所有这些,使毛泽东唤起一种高度的警觉:反动势力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此不能不防。
  美国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于9月15日乘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于洛东江战线,后方空虚之际,在美国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的指挥下,以第10军所属的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等部队共7万余人,在300多艘军舰和500多架飞机掩护、支援下,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实行登陆。之后,美军便立即向汉城、水原方向进犯。9月30日,美伪军越过了三八线,疯狂北犯。
  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金日成首相就派朴一禹来安东(今丹东)向中国边防军通报了这一情况,朴一禹是朝鲜的次帅,内务相,他代表朝鲜党和政府恳切地提出请求,要中国出兵支援他们。
  随着朝鲜局势的变化,中国领导人的忧虑也在加深。8月4日,即朝鲜人民军进攻受阻、“联合国军”釜山防御战线已经稳定下来的时候,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国。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周恩来也说:“如果美帝将北朝鲜压下去,则对和平不利,其气焰就会高涨起来。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3页)8月5日,毛泽东即给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发电,指示:“边防军各部现已集中,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9月上旬能作战”。“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8月18日又电告高岗:“边防军完成训练及其他准备工作的时间可延长至9月底,请你加紧督促,务在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鉴于形势日趋复杂,从8月底到9月初,中国又大规模调整军事战略部署。毛泽东考虑要在东北已集中4个军的基础上,再增加8个军。(《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454、469、485页)
  8月25日,周恩来在第47次政务会议上指出,朝鲜战争“拖长的可能性增加了”,朝鲜人民将要“长期作战”。“我们应支持他们”,“坚决帮助他们”。同时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说,军队建设应有一个三年规划,空军、炮兵、装甲兵等要加紧训练,准备明年春天参战。8月26日,周恩来在第二次国防会议上又提出要把对朝鲜的援助“看作是重要的国际斗争问题”,要设想战争的长期化,并说:“我们此次作战是对付美帝国主义者,而不是单单对付李承晚伪军”,“这更需要我们加紧和加强准备工作。一切都要准备好,不要成为‘临急应战’,而要有充分准备,一出手就胜。”8月27日,毛泽东给各地负责人发出指示,要他们考虑与时局和三年规划有关的问题,准备提交11月或12月召开的党的四中全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讨论。(《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68~70页;力平:《开国总理周恩来》,第247~248页;雷英夫:《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决策的回忆(续一)》,载《党的文献》1994年第1期,第25页;《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484页。)
10月1日,朝鲜外务相朴宪永携带着金日成首相给毛泽东主席的信飞到了北京。朴宪永当面向毛泽东、周恩来恳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深夜,金日成首相在平壤又紧急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政务参赞、武官柴成文,提出希望中国尽快派军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此时,麦克阿瑟竟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面对麦克阿瑟的猖狂挑衅,金日成的回答是坚定的,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下定了长期抵抗的决心。10月1日深夜,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大使,他希望中国尽快过江支援朝鲜作战。
  这天晚上,秘书报告毛泽东,朝鲜外务相朴宪永带着金日成首相给毛泽东的信飞到了北京。毛泽东“哦”了一声,说:“那马上见他吧。”目击者作了如下记录:
  毛泽东的客厅内,矮胖的朴宪永向毛主席递交了金日成的一封信。毛主席阅毕,递与坐在一侧沙发上的周恩来。
  毛泽东问:“目前形势怎么样?”
  朴宪永满脸忧虑地说:“人民军各部队正在英勇地抗击着向前推进的登陆之敌。然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向您报告,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主席同志。敌军各种型号的近千架飞机,在未遇到我方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完全夺取了制空权,对我方前线和后方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空袭。在前线,敌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数百架飞机的掩护下,未受阻碍地进行机动作战,造成我方人员和物资的巨大损失。同时,敌机肆无忌惮地轰炸铁路、公路,摧毁电报电话线路、通讯设施和其他战略目标,破坏我军给养供应,瓦解我军的作战意图,使我们无法及时地展开反击作战。”实际上,人民军在沃克陆海空军部队的打击下,情况比朴宪永说地更为严重。一个师能撤回千把人就不错了。
  听到这里,毛泽东点燃一支烟站起来,在地毯上踱起步来。
  他在想,我党和政府曾多次提醒友方,攻洛东江是消耗战。要防止敌人侧后登陆,因为美军有强大的海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结果弄成现在这么一个局面!
  朴宪永继续说:“我们所经受的困难是全面的。敌军在切断了我军各部队之间的所有联络之后,将仁川登陆和突破我方南部防线的部队会合起来,(作者注:麦克阿瑟把在仁川登陆的其中2个师调往东海岸了,他们未与沃克部队会合。可见,当时,金日成也不掌握敌军的真实情况),从而使汉城的失陷已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在朝鲜南部作战的人民军各部队已被敌人从北面加以分割,已经分散的人民军目前无法补充弹药、给养。此外,一些部队已失去联系,有些已被敌人包围。”
  毛泽东停住,意识到人民军成建制的反击已不能进行,美军如入无人之境。他神色严肃地看看周恩来。
  周恩来目光锐利地瞅着朴宪永说:“你们估计形势发展如何?”
  朴宪永说:“敌人占领汉城后,将向朝鲜北方发动进一步的攻击。那么,美国会取得全面胜利。”
  毛泽东说:“形势很危险呀,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
  朴宪永面色沉重地说:“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人民军作战。”
  毛泽东坐到沙发上,抽了一口烟问:“你们向斯大林同志提出直接援助了吗?”
  朴宪永说:“29日,金日成同志给斯大林同志写了一封信,要求在敌人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时刻,得到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
  周恩来问:“斯大林是怎么答复你们的?”
  朴宪永说:“斯大林同志希望这一问题同中国商量。”
  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明白斯大林的用意,老大哥是要把球踢给中国政府。他们二人严肃地瞅着朴宪永。
  毛泽东说:“你们的请求,请容我们政治局研究后答复。”
  朴宪永说:“请你们尽快研究呀!”
  周恩来说:“我们党内先要研究统一意见,另外,我国政府还要与斯大林同志协商才能做出最后决定。”
  毛泽东、周恩来把朴宪永送出门外。
  朝鲜大地在流血,朝鲜人民在遭受灾难。“邻家着火,岂能安之若素!”这几天毛泽东吃睡不宁,朝鲜问题在困扰着他。这天深夜,他反复阅读着金日成首相请求“出兵援助”的来信,沉思良久。朝鲜人民向我们发出紧急求援的呼吁,怎能见死不救呢?朝鲜处境危急,同时中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日本侵略者曾经说过:“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要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要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朝鲜与台湾。”这是1927年田中奏折中说过的话。日本侵略者不但是这样说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自1895年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就是按这一程序进行侵略的。1895年,日本侵略了朝鲜与台湾;1931年,日本完全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更发动了征服全亚洲的战争。美帝国主义1950年侵略朝鲜与台湾,正是在重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老路啊!
  中国和朝鲜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唇亡便齿寒。两国人民有着长期的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友谊。如今,朝鲜人民在受难,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中国各族人民纷纷要求志愿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特别是与朝鲜一江之隔的我国东北地区的人民,还筹集了许多援助物资,抽调了许多医务人员等。在这种情况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出兵朝鲜”,虽然毛泽东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反复商量过,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这的确是非同小可的举动啊!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困难很多,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毛泽东心思:“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性命。常说性命关天嘛,打得好那没有什么可说的,打得不好,危及国内政权,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呀!”
  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又一支香烟,踱步沉思。“如此重大问题,绝非少数人决定哟!”他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请在京的高级将领们参加,一起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
斯大林把难题抛给了毛泽东
915日,美国军队成功地在仁川登陆以后,朝鲜的局势急转直下,苏联和中国的对策和态度也都更加明朗化。
  斯大林对于朝鲜局势出现逆转的情况首先表现出急躁和焦虑。918日,斯大林向平壤发出密电,批示瓦西里耶夫和什特科夫,要金日成从洛东江前线调回朝鲜人民军的4个师到汉城郊区。同一天,斯大林还命令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紧急制订一项苏联空军为平壤提供空防的计划,包括从他们在苏联远东的滨海边疆区及港口城市海参崴派遣几个苏联空军的战斗机中队及雷达和防空部队到平壤周围的机场。随后,斯大林紧急向朝鲜派遣了以苏联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扎哈罗夫(化名马特维耶夫)的特别代表团,并携带着斯大林的命令:停止对釜山防御圈的进攻,从洛东江前线撤出所有部队,把他们调到东线和东北线守卫汉城。斯大林还再次敦促华西列夫斯基尽最大努力向朝鲜人民军提供空中掩护及在平壤周围地区建立防空系统。
  斯大林采取的紧急措施似乎是要把苏联空军投入战斗,也就是说斯大林这时似乎采取了一种背离以往避免苏联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一贯方针的做法。斯大林在情急之下可能确有此考虑,因为朝鲜局势的发展毕竟关系到苏联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但是权衡利弊以后,斯大林还是放弃了这一打算。923日,根据斯大林的要求,华西列夫斯基在报告中提出,为阻止美军对平壤的空袭,苏联空军准备在前线部署战斗机部队,并将于101日和2日两天内把飞行部队投入到平壤,103日开始行动。但华西列夫斯基接着提出警告,因空战指挥时使用俄语进行无线通话,在第一次空战后美军就会知道苏联飞行员在平壤上空活动。看来,华西列夫斯基的提醒不是没起作用。事实上,当战局进一步恶化,美国真的越过三八线,朝鲜急需莫斯科给予直接的军事援助时,斯大林既没有派出地面部队,也没有派空军保护平壤,而是把难题抛给了毛泽东。
  斯大林大概忘记了中国领导人早在7月初就要苏联领导人提醒朝鲜同志美国军队在仁川或朝鲜人民军后方实行登陆的危险性,当时金日成固然因求胜心切而无视中国的警告,而斯大林本人也没有在事前从战略上重视这个问题。在101日的电报中,斯大林又埋怨什特科夫没有积极向朝鲜领导人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助长了朝鲜领导人摇摆不定的情绪;埋怨马特维耶夫一直未曾将他对朝鲜战局的评估送到莫斯科,更不用说他也未曾提出目前这种形势所需要的任何设想和建议,从而妨碍了莫斯科的决策,也导致朝鲜领导人还没有在三八线及其以北保卫共和国的任何计划,也没有从南朝鲜撤出部队的计划。斯大林大概也忘记了正是由于他本人的命令,苏联军事顾问在朝鲜的活动受到严格限制。苏联顾问奉命无论如何不得越过三八线,因此他们自己对战局的了解及施加影响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后,斯大林立即考虑到要中国出兵的问题。据师哲回忆,仁川登陆一两天后,斯大林便给毛泽东发电,询问中国在东北的军事部署,是否能够派兵到朝鲜作战。斯大林此时既不想让美国独占朝鲜,又不想苏联出兵,因而想到把中国推到前台。毛泽东既考虑东方阵营的整体利益,又考虑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对朝鲜的帮助,因而此时他已经在考虑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了。
  在危急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开始参与对朝鲜战事的谋划。920日,周恩来致电倪志亮转金日成:(一)你的长期作战思想是正确的。(二)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在坚持自力更生、长期奋斗的总方针下,如何保存主力、便于各个歼灭敌人的问题敌人如果占领汉城则人民军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三)人民军主力似宜集结机动,寻敌弱点,分割歼灭敌人。(四)在打法上,必须集中兵力,每一次作战以少数兵力及火力分路钳制多数敌人,而以多数兵力(35倍)及火力(2倍以上)的绝对优势,围歼被我方分割的少数敌人(例如一个团)。(五)在持久战的原则下,必须充分估计到困难方面。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和使用,必须处处作长期打算,防止下级发生孤注一掷的情绪。敌人要求速决,害怕持久,而朝鲜人民速决却不可能,唯有以持久战争取胜利。不久,金日成回电表示同意此项建议。(《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80页)
  101日夜,周恩来又致电倪志亮并转告金日成:朝鲜人民军一方面军八个师既已被隔断,请考虑有无可能将该八个师分为两部分:以4个师将笨重武器破坏,分成许多小的支队,从敌人间隙中分路撤至三八线以北;而以4个师在南朝鲜分为许多小支队,依靠人民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大股敌人,使其不能北进你们的军队必须迅速北撤,愈快愈好。次日,再电倪志亮,强调:请告金日成,除照前电精神尽可能将被敌人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83页)
  另一方面,出兵朝鲜问题已经作为应急方案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917日,中央军委决定立即派遣一个五人先遣小组随柴成文赴朝熟悉情况,勘察地形,做战场准备。路过沈阳时,柴成文将随身带来的一封毛泽东的信交给高岗,信上说,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必须抓紧准备。(柴成文、赵勇田:《板门店谈判》,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第79页)922日,中国政府在公开声明中承认居留中国的朝鲜人民有权利回去保卫祖国,一方面表示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朝鲜人民与美国进行斗争的决心,一方面也是暗示性地对美国进犯朝鲜北方的企图提出警告。925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对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Panikar)说,中国对美国突破三八线决不会置之不理,尽管战争会对中国造成严重破坏,但中国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制止美国的侵略行径。(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朝鲜战争》(第一卷),第28页;约瑟夫?格登:《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于滨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331页)930日,周恩来发表演说,又对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警告。演说中的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句话的后半句是周恩来在定稿时特意加上的,(力平:《开国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第249页。笔者在与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进行座谈时,有人说,原件上所增改的这句话是毛泽东的亲笔)其目的显然是要引起美国政府对中国可能参与朝鲜战争的重视。但此时的白宫和五角大楼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麦克阿瑟正在顺利地向三八线进军,根本听不进中国的警告。
  这时,金日成不得不向苏联和中国请求直接的军事援助了。928日,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给斯大林的信,要求苏联用空军援助朝鲜。他们还决定给毛泽东写信,也是暗示要求援助。929日,什特科夫应金日成的请求与之会见。谈话中,金日成简短地说明前线军队的情况:由于纪律涣散,不服从命令,敌人已经切断了第一方面军与第二方面军的联系。与汉城的崔庸健(ChoiYong-gun)一直没有取得联系。金日成担心敌人会越过三八线,并说他们原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统一国家,计划组建15个师继续战斗。但如果敌人越过三八线,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组织新部队,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抗击敌人。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近日来形势日益复杂。敌人已完全切断第一方面军的6个师和2个旅,并攻进原州,切断了第二方面军的7个师。汉城已经陷落。能开赴三八线有效抵抗敌军的部队已经没有了政治形势也在复杂化。敌人向北朝鲜境内投下伞兵以侦察苏联援助何种物资,并组织破坏活动。反动势力在北朝鲜已开始抬头。报告还说,金日成和朴宪永焦急不安对于目前的形势感到有些慌张和缺乏信心。金日成还希望什特科夫告诉他,给斯大林的信应该怎样写,但什特科夫对此避而不谈。
  在当晚给斯大林发出的求援信中,金日成和朴宪永承认危险的形势已经出现,美国空军的绝对优势破坏了人民军一切有效的军事行动,造成我方人员和物资的巨大损失,通讯联络被切断,给养供应被破坏,处于南方的各部队已被分割包围,孤立无援,汉城的陷落已经不可避免。在表示了要为独立、民主和人民幸福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的决心后,他们恳求斯大林给予特别帮助,即当敌军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日刻,我们非常需要得到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接着又提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一支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的斗争提供军事援助。该信930日夜晚2330分以特急电报送达苏军总参谋部八局,101035分解密,145分打印,送到斯大林在南方别墅的时间是250分。斯大林对朝鲜要求苏联给予军事援助的回答体现在他101日当天给平壤什特科夫和马特维耶夫以及给北京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两封信和电报中。
  在给平壤的信中,斯大林指示必须立即动员全部力量,不让敌人跨过三八线,同时要准备在三八线以北同敌人作战,并且提出了许多具体办法。但他首先强调北朝鲜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斯大林反复指出,不要低估了朝鲜在组织防御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北朝鲜有极大可动员的潜力和资源我们认为,北朝鲜不能在三八线及以北地区进行抵抗的观点是错误的,朝鲜政府有足够的力量,所需要的只是把所有的力量组织起来并尽其所能进行战斗。至于提供直接军事援助的责任,斯大林毫不犹豫地推给了毛泽东:关于要求武装援助的问题,我们认为更可以接受的形式是组织人民志愿军。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同中国同志商量
  同时,斯大林以非常客气但又不容商量的口气向中国提出了出兵援助朝鲜的要求。斯大林要罗申尽快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我正在离莫斯科很远的地方休假,对朝鲜的局势不甚了解。但是,据今天莫斯科给我的报告,我看朝鲜同志已经陷入了困境。斯大林简单讲了一下朝鲜的情况后,提出:根据目前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够为朝鲜人提供援助部队,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就应立即向三八线推进,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斯大林当然不愿意毛泽东知道朝鲜曾向苏联提出同样要求并已遭到拒绝的情况,所以他最后又补充说:关于此事,我丝毫也未透露,而且也不打算透露给朝鲜同志,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时,他们将会感到高兴。
  战争发展到最危急的关头,援救朝鲜的责任终于落到了毛泽东的身上。

毛泽东决心派兵入朝作战
   在斯大林向毛泽东提出派中国军队援助朝鲜的要求后,中国领导人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又是如何作出反应的?
  1987年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公布了一封毛泽东102日给斯大林的电报,电报中明确表示中国决定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并且说明了出兵朝鲜的部队数量、出动日期和初步作战方案。
  这封电报说:
  (一)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们认为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第一,就要能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三)……我们认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
  (四)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12个师于1015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五)……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19512月才有300多架飞机可以用于作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539540页)
                                  

        1950108日,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中特殊的军事名词——“中国人民志愿军诞生了,它在以后的日子里将被全世界所关注,并最终成为坚强、不屈、勇敢的代名词,永远铭刻在世界战争史中。
  同日,毛泽东告知金日成: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反对侵略军;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负责。并请金日成派朝鲜劳动党中央党务委员、朝鲜政府内务相朴一禹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会商入朝作战有关问题。
 斯大林改变主意,毛泽东令暂缓出兵
10月11日,周恩来飞抵苏联黑海,向斯大林汇报中国即将出兵、请苏联给予空中支援。毛泽东除在紧急运筹出兵朝鲜、打好第一仗之外,就是焦急地等待周恩来的来电,以了解斯大林的意见。
11日深夜,毛泽东主席收到了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急电。电报中说斯大林答复道: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作综合考虑。
  毛泽东主席瞅着周恩来从莫斯科拍来的电报,感到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不出动空军对我方陆军作战影响太大,这就是彭德怀说的“半洗手”了。
  苏联的空军没指望了——斯大林既然主意已定,恐怕是很难改变的。
  靠我们的步兵和美国的海、陆、空联合兵种作战,结果将难以预料,至少将会付出巨大的牺牲……一旦战争扩大,美军轰炸大陆,进攻沿海,国内敌人和台湾遥相呼应,民族资产阶级又很害怕战争,一部分人民也早已厌战,势必将引起政局的动荡……到那时候,如果苏联还是不愿引起美、苏直接对抗,不出动海、空军帮助中国作战呢?
  慎重呵,慎重呵,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得失成败,在此一举。
  毛泽东思来想去,此重大变化需再研究一下才能作出,是否作出志愿军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出兵问题。
  毛泽东夜不能眠,此时已是12日天亮了。前方部队马上出兵,事不宜迟,毛泽东提笔写道:
  彭高、邓洪韩解:
  (一)10月9日命令暂不执行,第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毛泽东
                                                 10月12日
  电报很快传到彭德怀手上,彭总看着电报,神情很疑惑,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手中拿着点燃的大中华香烟,不停地猛吸几口,然后站在楼内一边走一边思考着问题。第13兵团的领导焦虑地对彭总说:“兵贵神速,十万火急!我们再晚几天入朝,人民军更难有组织地撤退,过江后我们何来立足之地?也不知又有什么重大情况发生。”
  12日夜里,彭德怀接到了聂荣臻代总长打来的电话:
  彭总:“我是彭德怀,聂总吗?”
  “是的,我是聂荣臻。”
  “聂总,什么事?”
  “你的来电已经收到了,有新情况了,中央原定的方案有变化!”
  电话里的声音很大,几乎室内所有的人都可以听到。
  “对,有变化!到沈阳乘飞机!请你回北京商议。”
  “……”彭总知道,大概是有重大情况,不然聂总怎么这么着急,深夜亲自打电话,而且秘而不宣。
  “迅速回京?”
  “对,马上回京,中央有要事讨论。”通话十多秒钟,就这样挂断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情况,彭总不得而知。但他感到,一定是发生了关系战争全局的大事,不然中央不会在志愿军即将出动的关键时刻把自己突然紧急召回北京。
  13日下午4时许,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主席召开紧急中央政治局会议。
  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不能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在我军没有制空权的形势下,志愿军还要不要入朝作战?参战与不参战的利害关系如何?毛泽东主席让大家发表意见,首先问中央军委副主席、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彭德怀稍事沉思,说:“即使在苏联不出动空军支援的情况下,即苏联半洗手,我认为,我志愿军仍应入朝作战。我们可以考虑迅速增加防空炮火,调高射炮入朝。我们不能让美帝国主义放手吞并朝鲜,威胁我国国防。据外电说,麦克阿瑟野心太大了,他要联合日本军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跟我们打。我们与美军的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不打,以后到鸭绿江边还得打。这种形势是明摆着的。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反动报刊吹嘘美军是不可战胜的。美军不会就此止步。现在联合国已经通过决议,美国有了法律依据,麦克阿瑟更不会就此罢手。他通过广播要求人民军在朝鲜的任何区域停止抵抗。同美国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到鸭绿江边被迫打,不如现在主动打。”
  高岗问彭总:“你考虑这个仗怎么个打法?”
  彭总说:“主席跟我多次谈了作战方案问题,按照主席的想法,第一个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还是有把握的,像在解放战争中打蒋介石部队时一样。原来考虑是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块山区打开一块根据地,第一使我军站住脚,第二振奋朝鲜人民。现在形势又变化了,金日成建议在新安州、成兴一线。这个建议是对的。据情报说:西线即平壤这个方向主要是第8集团军的美骑第1师、美第2、第24、第25师,英第27旅。东线主要是伪首都师、伪第1、第3、第6、第7、第8师。现在东线的伪第3师和首都师已进入元山,占领了东海岸这个海港城市。估计伪军还会继续北进。只要在第一个时期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就可以起一个对我军有利的转变。”
  毛泽东主席接着说:“当然,我军没有空军支援,伤亡会大些。”
  彭总说:“但是,我们自己的空军一定要出动。有与没有大不一样。”
  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毛主席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对出兵一事思之再三,最后才下了决心,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有利,这样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如果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辽南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中央做出决定后,彭总立即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发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继续做好出国准备,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情绪。
斯大林被感动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没有苏联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也要出兵的决定作出后,毛泽东立即电告在莫斯科的周恩来。电文如下:
  恩来同志:
  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的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19501013
  周恩来总理接到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后,马上再次约见斯大林。斯大林见周恩来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约见,以为我们又要和他讲条件呢,没有想到只是通知他:中国党和政府已经作出决策,不管苏联是否出动空军,中国照样出兵援朝。斯大林听了这个消息,深受感动,半晌沉默无语。
  据后来的西方史料记载,当周恩来向斯大林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中国也决定出兵时,“斯大林流出了眼泪”,连说“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不管这种传言是否可信,中国人的举动出乎苏联人的预料之外是可以肯定的。
  中国出兵援朝是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打的一场前哨战,以后牺牲的十几万战士,消耗的巨大军费,贫穷的中国全部独自承担,所有的民族牺牲和对朝鲜的人力物力援助都是无偿的。没让朝鲜出一分钱。而中国去打仗,苏联却贷款让中国买军火。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为此总共欠下了30亿元人民币军火款。以后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咬着牙全部还清。
  斯大林除同意卖军火外,还答应提供16个团的空军二个至三个月后参战。
  然而就在周恩来谈判完毕就要起程回国时,斯大林又变脸了!16个团的空军二三个月后也不能进朝鲜,只能在鸭绿江边掩护中国领空!
  这下,永远都是那么温文尔雅的周恩来也愤怒了,他语调平静却言辞尖刻地告诉苏联人:“我们中国人也可以不管别人的事,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刚决定的事,怎么又推翻了呢!不行,不管你们怎么样,我们中国已经决定了,是一定要出兵的!
  许多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金日成促膝长谈。当时中国与抗美援朝时的盟友苏联反目为仇,苏军刚在珍宝岛被中国军队打得惨败,中苏大战已是一触即发。但伟人们评论这段历史时仍然十分客观。
  毛泽东:虽然摆了5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定不了……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说算了吧!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了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周恩来:两种意见,要他选择。我们出兵就要他的空军支持我们。
  毛泽东:我们只要他们空军帮忙,但他们不干。
  周恩来:开始的时候,莫洛托夫赞成了,以后斯大林又给他打电话说,不能用空军支持,空军只能到鸭绿江边。
  毛泽东:最后才决定了,国内去了电报,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我看也还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呀。
  这份朴素的历史记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气魄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决心,也是出兵朝鲜艰难决策的最真实写照!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