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中国制造百年轮回:从“神话第一”到“第一神话”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5/13 9:50:14 649

2014年05月12日13:38    来源:新周刊    人民网>>文史>>史海钩沉

李夏恩

       据说1860年,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世界第一,但它却在这一年遭受了火烧圆明园的耻辱,与耻辱衔接的是国力一落千丈,世界第一真能拯救国家吗
 

中国制造的首台机车

一个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在看到“1860年”时,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一幅国仇家恨的场景——熊熊的烈火,英法联军狞笑的脸和疯狂抓抢的手,遭受蹂躏的妇孺老弱,坍塌的廊柱,所有你能想到的惨绝景象,一起构成了1860年。

这一年的中国确实命途多舛,在北方,英法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皇北狩,并在次年死在热河行宫,将这个破碎的帝国连同不满十岁的继承人爱新觉罗·载淳,一同留给他的嫔妃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在很多人看来,正是这位野心勃勃又穷奢极欲的女人,耗尽了帝国最后一丝元气。再加上这一年新签订的《北京条约》,又为这个破败的帝国增添一笔高达800万两的战争赔款。

而此时,帝国的赋税要源,南方的半壁江山,已然沦入恣肆纵横的太平天国之手,其首领更改号称制,穷奢极欲之势比之北方的对手有过之而无不及。政治军事上一败涂地,经济上一塌糊涂,大清朝一坠谷底。帝国风雨飘摇,灭亡仿佛近在眼前。

形容这段历史时,有一句老生常谈——“落后就要挨打”。

但,大清朝真的是“落后”吗?根据一个“吊诡”的数据,就在1860年这一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2.9%,排名世界第一。

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之中,“制造业产值”占有极特殊的地位:制造业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而生产力又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按照这个逻辑——1860年中国既然是制造业总产值的世界第一,是否意味着它在当时稳坐全球综合国力的头把交椅?

一面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老弱帝国,一面是制造业总产值比重排行全球第一的“头号大国”,失败和荣光的橡皮图章,同时被盖在1860年的中国身上。这自然会让人心生疑问,为何全球排名第一的大国,竟会受到两个“化外番邦”如此凌辱?

1860年中国制造业世界第一的数据到底来自何方?

各式各样的推断和论述,在世界第一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人们希望从中解读出近代中国苦难挫折的真正教训和带给现代的启示。还有人则希望通过做翻案文章来吸引大众关注的目光。事实如此,而数据如彼,反差判若霄壤,只消把这个矛盾摆出来,就足够赚人眼球了。

但需要追问的一点是,人们乐于引用这个数据,却从来不考虑这个数据出自何处。实际上,在任何一本关于近代中国制造业发展史或是其它同类论著中,根本无法找到这个数据。

包括被大国崛起论的专家奉为圣经的两部巨著都没有出现: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关于这方面的数据大量引用贝洛赫(P. Bairoch)的《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Interna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s from 1750 to 1980)一书。

安格斯·麦迪森带有预言性质的著作《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尤受国人追捧,因为该书以大量图表和数据暗示中国在未来的20年里将会成为全球的龙头老大,而美国则日薄西山,这种风水轮流转的预言特别能让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

那这个数据究竟是从何而来?实际上,它只在一个地方出现过——2010年在CCTV财经频道热播的纪录片《华尔街》的第四集《镀金时代》中。而且这个数据出现的地方更是奇怪,是在讲述华尔街银行大亨摩根的生平时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美国自1860年到1900年间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日益攀升:“1860年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美国只占1.8%,处于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占到32.9%。而到了190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到15.8%,中国占到11.1%。”更原始的出处无法查考。

但这还不是这个数据最“吊诡”的地方,这组所谓1860年中美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数据中的数字,很“巧合”地与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中1820年中美全球GDP比重中的数据一模一样。

说到全球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的数据,只有贝洛赫在《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的《1750-1900年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中提到过一个估算的数字,1860年,中国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是19.7%,确实比美国的7.2%要高,但却比英国的19.9%低0.2个百分点。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