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为何提携徐匡迪?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8/24 13:24:06 144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6-8
作者:刘国昌
徐匡迪将从中国工程院院长职位上卸任。这位曾历任上海市计委主任、副市长、市长等职,尔后又当了8年之久的院长,原本是大学里的一个“教书匠”——任教于上海机械学院、上海工业大学。
一个“教书匠”何以担当如此大任?个人的才干无疑是主要的,但也离不开提携他的“伯乐”——朱镕基。
朱镕基识人、用人颇有一套:重德重才,大胆使用。用前不久习近平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讲的话来说,就是“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
据人民网报道,1990年,当时任上海市教卫办主任德徐匡迪陪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到欧洲访问。在参观巴黎证交所时,法国人不大愿意说英语介绍情况,而选用母语。代表团一名翻译虽然法语精通,但不懂期指等经济名词。陪同的徐匡迪插话,解释了相关经济名词。
“你懂这个?”朱镕基问徐匡迪,徐告知曾在海外学习经济的经历。在回上海的飞机上,朱镕基决定,把徐匡迪从教卫办主任调到计委工作。
徐匡迪直言,自己不喜欢计划经济,喜欢市场经济,到计委工作,“有没有搞错”。朱镕基大笑说,“我终于找到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去做计委的主任。”
这就是当年朱镕基发现、提携徐匡迪的部分故事情节。
后来的实践证明,徐匡迪不负大家所望,在哪一个岗位上都干得不错。
这里有两条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第一,自己确有真本事。徐匡迪本人有丰富的知识,担任过大学领导工作;出国留学、在瑞典一家大公司里工作3年多,对市场经济的运作加深了了解,包括如何发股票、发债券、转换债券等,丰富了他的市场经济知识。不少上海市民回想起徐匡迪市长时,都会竖起大拇指,“外语顶呱呱”,经济“老懂行啦”。同时,徐匡迪严于律己,在任上海市长期间,要求家属一律不进公司。他说,无论是工作的问题,还是参与经济活动,都不要来找他,否则将“六亲不认”。
第二,“伯乐”的及时发现提携。朱镕基善于识人、大胆用人,对徐匡迪真正做到了“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干部工作中有句老话:“知人善任”,首先是知人,了解干部的才干,这需要认真的调查研究。同时还要善任,敢于把那些有德有才的人放到关键岗位上去,冲破思想上束缚。这是搞好人才强国的主要之点。
“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使我们的宏伟大业后继有人,选好才、用好才,是关键。在这方面,朱镕基的作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简介:刘国昌,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迄今已在人民日报社工作33年,前期在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工作,1985年从海外版创刊至今在海外版工作,历任版面主编、教科文部主任等职务。已出版的著作有:《飞絮朦朦——短论随笔集》(1992年)、《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1993年)、《报纸编辑学讲义》(1997年)等。编辑的书目有:《社会家庭大观》(1993年)、《龙吟——中华文化之光》(1996年)、《走进新西部》(2007年)、《走进名人世界》(2007年) 等。
徐匡迪简历
男,汉族,1937年12月生,浙江桐乡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4年至1959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学习。1959年至1963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助教。1963年至1971年上海工学院冶金工程系助教、炼钢教研室副主任。1971年至1972年下放安徽省凤阳“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0年上海机械学院、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助教、讲师、炼钢教研室主任。1980年至1986年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其间:1982年3月至1983年2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合作研究、访问学者;1984年3月至1985年6月赴瑞典斯堪的那维亚·兰塞尔公司任副总工程师、技术经理)。1986年至1989年上海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1989年至1991年上海市教卫办公室副主任兼市高教局局长、党组书记。1991年至1992年上海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8月至12月上海市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12月至1994年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4年至1995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5年至200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至2002年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同年9月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2006年6月连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