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常用的干扰素治疗对同时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报告说,为此,他们新研制了一种不含干扰素的药物,此药对肝硬化丙肝患者的治愈率甚至可达95%以上。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及正在伦敦举行的国际肝病大会上报告说,他们于2013年在英国、西班牙、德国和美国的78家医院随机选取了380名同时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使用新药分别进行了为期12周和24周的治疗。
结果显示,接受12周治疗的208名患者中,191人在疗程结束后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91.8%;而接受24周治疗的172名患者中,165人的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到95.9%。
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新药的药物耐受性也比较好,这对于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研究人员预计,此药有望在今年年底或2015年进行市场化生产。
研究显示阑尾并不多余
阑尾无用论较为流行,而日本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阑尾能向肠道提供免疫细胞,发挥了保持肠内细菌平衡的作用。
阑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是细长而弯曲的盲管,远端闭锁。由于阑尾被认为没什么作用,而且有时会发炎,因此有时在其他手术时被顺带切除。
研究人员对比研究了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和没有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发现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大肠内一种免疫细胞减少了一半,肠内的细菌平衡也失调了。他们因此确认阑尾对于保持肠内细菌的平衡发挥了作用。
研究小组指出,如果肠内细菌平衡失调,就可能导致溃疡性大肠炎和节段性回肠炎,还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不要轻易切除阑尾。
2007年,美国研究人员也曾发现阑尾有助于有益菌存活并进入结肠栖息繁殖,称阑尾是益生菌的“庇护所”。
非甾体抗炎药或引发心律不齐(附照片)
《英国医学杂志公开版》(BMJ Open)发表的一项最新报告称,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发老年人心律不齐,进而增加心脏病、中风甚至心衰风险。该报告再次提醒人们此类药物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全世界每天有上千万人在服用此类药物。
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征集了8400多名、无心律不齐病史的荷兰老年人参与这项研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8.5岁。在长达13年的跟踪研究中,共有857人出现心律不齐,其中有596人曾经或正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律不齐的风险,但与从未使用过此类药物的人相比,连续服药30天的人此类风险会升高约84%。而心律不齐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