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中欧——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特别节目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4/4/22 9:56:14 654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 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
中国,欧洲,两者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全球化之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势,把双方紧紧相连。其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
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
11天,84场活动。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发展,就在如诗如画的阿姆斯特丹拉开帷幕——
这一高密度、快节奏的访问,开创了中国外交史的诸多第一: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荷兰,首次到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到访欧盟总部。
这一高规格、全方位的访问,深化了中欧关系史的诸多领域:中法之间,传承半个世纪前破冰建交的勇气,在“知天命”之年谋划两国关系“向哪走、怎么走”;中德两国,不再局限于经济伙伴,更是政治和战略合作伙伴;中比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酝酿已久,欧洲期盼多时。习主席上任以来,欧洲密切关注他在国际舞台上的一系列精彩亮相,发出热情邀请。
中欧从未相互走远。历史深处,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近现代,政治、经济、人文,千丝万缕,水乳交融。
中欧从未如此相近。元首外交,提升战略定位,拓展合作空间,对接利益契合点。中国同四国关系有了新的定位:中荷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法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德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走近彼此,欧洲更加认同中国发展道路,理解中国执政理念,合作意愿更为强烈。这意味着欧洲看待中国的视角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
最后一站,比利时的布鲁日。布鲁日在弗拉芒语中的意思是“桥”。地点,“欧洲政治精英的摇篮”欧洲学院。习主席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欧政策,主题词也是“桥”:
“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欧史新一页,中欧梦大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一座和平稳定之桥,把中欧两大力量连接起来
外交礼仪,一叶知秋,见证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3月22日至25日,荷兰。习主席专机一入国境,两架战斗机旋即升空、如影随形,进行护航,湛蓝苍穹划下三条友好的航迹。
机场,飞机还在滑行,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王后莅临迎候。机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荷兰史无前例。
阿姆斯特丹王宫,国王为习主席到访举行盛大国宴。“白领结”宴会,欧洲王室高规格礼遇。两国元首深入交谈,长达4个小时。次日,国王和王后为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举行私人午宴,王后热情邀请彭丽媛到家中做客,继续畅叙友情。
3月25日至28日,法国。欢迎仪式选在象征法兰西荣耀的荣军院广场,国歌嘹亮、军队威武。从荣军院到爱丽舍宫,奥朗德总统和习主席共同乘车。大道宽阔,树木挺立,146匹骕骦,146名虎贲,护送中国贵宾,马蹄声清脆,久久回荡在巴黎上空。
当晚,爱丽舍宫,群英荟萃,奥朗德就任以来举行的最盛大国宴,他逐一为习主席介绍嘉宾。“中国梦”、“改革开放”……嘉宾们纷纷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共同描绘中法友好图景。
凡尔赛大特里亚农宫,这个戴高乐将军之后政府未曾使用的宫殿,为中国贵宾打开大门。奥朗德总统为习主席夫妇举行私人午宴。仅接待法兰西共和国最尊贵客人的厅堂,匠心独运布置了“中国红”。
《费加罗报》评论说:法国“力求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不放过万分之一的细节,做到了极致”。
3月28日至30日,德国。默克尔总理和先生绍尔,为习主席夫妇举行家庭式晚宴。烛光摇曳,清茶飘香。温馨氛围中,两国元首畅谈合作、纵论天下。
3月30日至4月1日,比利时。战斗机再次护航,迪吕波首相亲临机场迎接。“欧洲之都”敞开了友好怀抱。从习主席专机落地之时起,比利时王宫顶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是这里第一次升起外国国旗。英姿飒爽的仪仗队,精神抖擞的马队,彰显了主人对中国的尊敬。
访问期间,菲利普国王夫妇几乎全程陪同,参观大熊猫园,参观沃尔沃根特工厂,在欧洲学院演讲。菲利普国王郑重授予习主席比利时最高级别勋章——利奥波德大绶带勋章。一个细节让人感叹,参观大熊猫园时,菲利普国王夫妇、迪吕波首相均提前多时抵达。离别时,菲利普国王夫妇在布鲁日广场举行隆重欢送仪式。
……
中国,有过四方来朝的辉煌,也曾历经屈辱苦难。今天对中国国家元首的礼遇,对习主席的热情接待,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的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敬重,对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的倚重,对中国秉持公正公平的国际立场的赞赏。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德国那场备受瞩目的演讲,习主席就从这打开话题。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那段永不磨灭的苦难,沉淀在民族记忆里。世界专注倾听,饱经沧桑的中国,对和平、对发展的珍惜、期待、执着坚守。
两场意味深长的即席问答,同在柏林。
一是同默克尔的记者招待会。世界格外关注国际热点里的中国声音,德国记者问到了乌克兰问题。
习主席坦然作答:“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私利。”“对于一切有助于局势缓和政治解决的方案,中国持开放的态度。”
二是在德国发表演讲之后。主持人意犹未尽增加了提问环节。国防预算、南海争端,问题接连抛出。
“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我们也再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不怕事,有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事情,当然要坚决捍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里昂,一座不起眼的建筑,曾留下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革命先辈的足迹。怀揣着救国图存梦想,他们一路向西,探寻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路。
徜徉在整洁的陈列厅,习主席不由放慢了脚步。泛黄的照片上,一个个目光坚毅、风华正茂。他们日后或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领军人物……
凯旋门。一段同历史的无声对话。
习主席走向纪念碑,为阵亡将士敬献花圈。阳光打在肃穆凝固的天空、军号悠然而起。
挂满勋章的二战老兵,那清癯的脸上,写满了刚毅和自豪。
国防部老兵事务部长告别时候说:“一战时很多中国人来帮助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
习主席说:“现在和将来都要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一座增长繁荣之桥,把中欧两大市场连接起来
大国崛起的历程,必然是走向开放的历史。
当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蔓延肆虐,中国以实际行动同欧洲共克时艰。患难见真情。对中国的开放进程,欧洲给予了更多期待和信任的目光。
习主席此访,适逢欧洲经济走向复苏之时。
访问期间,中国同四国累计签署110多项协议,700多亿美元。对两场签约仪式,印象尤其深刻。
法国,签约仪式耗时颇长。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法合作春意满园。联合研发、联合投资、联合生产、联合开拓国际市场。比大单更让人感兴趣的,是从合作深度中折射出的相互信赖。
德国,很多记者抓拍了两国领导人低声交谈的镜头。每签一个项目,默克尔常会补充几句合作背景。中德签署关于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德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默克尔对习主席幽默感叹:“欧盟对外一个声音说话,但也像在一个班上念书的孩子,看到好的东西也希望去争抢。”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梳理双方合作的主题变迁,过去中国到欧洲招商引资,现在是欧洲纷纷来中国招商引资。贸易流、人才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短短几十年间,沧海桑田。
一路走来,习主席对中欧务实合作望闻问切、有的放矢。
荷兰,国虽小,能量大,连续11年保持中国在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荷兰国宴,云集200多位各界精英,一一唱名,握手交谈,他们对深化合作强烈渴盼。
400多年前,西方掀起第一波中国热,荷兰商船载着茶叶、丝绸、瓷器,打开了欧洲市场。“可以说,荷兰是中国同欧洲相互认识的窗口,也是中国同欧洲开展合作的门户。”同吕特首相会谈时,习主席把现阶段双方合作重点放在了“最关乎民生的农业和水利问题”上,希望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法国,中欧合作的追赶者。中法建交50年,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奥朗德总统依然感叹差距,认为法中贸易现状同两国关系水平不匹配。同习主席共见记者时,他这样点评法国的贸易逆差:“法中共同的愿望是,以扩大贸易而非减少份额来实现平衡。”
对深化同中国合作,法国民众的情感表达炽烈。里昂政府晚宴厅门口,布置成了“法国食品超市”,当地居民盛情邀请习主席尝奶酪、品红酒,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德国,中欧合作的压舱石。中德贸易额占中欧贸易额的30%。同习主席共见记者时,默克尔总理表示:“德国支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中欧商签自贸协定,就像我们的邻国瑞士所做的那样,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杜塞尔多夫,中德合作的一个缩影。两国400多位企业家,齐聚工商界晚宴。习主席谈起“家门口”感受到的合作成果,谈起“德国质量”同“中国速度”的对接。他更登高望远,从全球角度看待合作:“如果因为惧怕外部竞争而固守藩篱,甚至建立起新的围墙,恐怕将错失通过合作共同引领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的良机。”
车行一小时,习主席前往杜伊斯堡港。一路流水潺潺、草木芊绵。港口是渝新欧铁路大动脉的终点。满载货物的火车隆隆进站。从重庆出发,向西、再向西,沙漠、戈壁、城市、乡村,沿着丝绸之路,古老商道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比利时,中欧关系锲而不舍的发展者。沃尔沃根特工厂,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互利共赢合作的一个典范。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前,习主席细致询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感悟。
“共促中比经济、科技、人文合作‘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同首相迪吕波会谈时,习主席着眼于比利时的科技优势,期待中国科技强国战略中引来欧洲的科技创新智慧。
丝绸之路经济带,联通亚欧两大市场。去年9月访问中亚期间习主席提出的这一倡议,在欧洲同样赢得广泛关注。
从被坚船利炮打开大门,到主动选择敞开大门;从一路追赶全球化大潮,到提出合作倡议应者云集。中国的话语权扎根于中国的实力,也有赖于领导人的战略胆识。
习主席对中国开放历程,有着深邃思考:“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合作不再是简单一加一等于二,而是有更多内涵。”……
合作,也是民间友好的一座桥。
习主席访问了法国梅里埃公司。阿兰·梅里埃深情讲述了三代人的中国缘,忆及半个世纪前岳父保罗·贝利埃的中国情,他至今念念不忘:“岳父对在北京展览卡车,甚至比女儿出嫁还上心”。正是这位保罗·贝利埃,成为向中国引入汽车技术的第一人,受到周恩来总理赞誉。建交50周年之际,阿兰·梅里埃出任庆祝活动法方赞助委员会主席,希望为中法友好再添一份力。
足球,东西方共通的语言。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青草芬芳,阳光绚烂,孩子们朝气蓬勃,绿茵场上争先恐后。中国对外友协的民间外交公益项目“彩虹桥工程”,让黄土塬下山山峁峁中的“足球孩子”,有机会来到温婉的莱茵河畔,接受专业训练。
习主席微笑着望着他们在球场上奋力奔跑、积极攻防。看到好球,他带头鼓掌。一个孩子问道:“您看好哪支球队?”他殷切地说:“我看好你们,看好你们这一代。”
一座改革进步之桥,把中欧两大改革进程连接起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访问期间的一个热词。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每一站、几乎每一次会谈,到访国领导人都会提及这个词。很多人谈起他们阅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感受,对中国改革力度、广度、深度表示高度赞赏:“这是开放的、务实的、面向未来的、高瞻远瞩的、令人钦佩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进程,走进了第36个年头。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若从“舒曼计划”发表算起,已划过64个年轮。
“中国同欧盟都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都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而解决的问题很多是相同、相似的”,习主席对中欧的改革进程有深邃思考:“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欧洲要推进一体化进程,是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尊重双方改革道路,借鉴双方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
欧洲眺望中国,那个拿破仑眼中“沉睡的狮子”已经苏醒,正昂首奔跑,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形象。站在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吹响改革的总号角,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问得最多的是领航中国改革的感悟,习主席坦诚作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始终保持着清醒沉着,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在孜孜以求的探求中达到目标。”
对欧洲改革发展,习主席同样虚怀若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师。”
元首间的友谊,植根双边关系,也植根治国理政的智慧交锋和交融。
默克尔赞赏中国的建设成就,并询问:“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最急迫、最关心的是什么?”
习主席答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再大的成就除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大。中国这条大船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在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国王的私人午宴,讲到肩负的历史重任,习主席动情地说:
“中国五千年没有断流的文化不能丢掉了,要有文化自信;我们业已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能走偏了,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虽然我们面临困难挑战、荆棘丛生,但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民。我和我们的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良久,威廉-亚历山大国王赞叹说:“我完全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他又说:“我们两国人民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
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三大机构怀抱舒曼广场,交相辉映。
3月31日,长达5个小时里,习主席先后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谈会见。
欧债危机冲击下,世界对欧盟的作用和前景,存有不同声音。他们十分关心中国态度。习主席明确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同舒尔茨会见时,习主席一番即席讲话,深刻道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索:
“虽然中欧选择的道路不同,但追求持久和平繁荣是我们共同目标。我们坚定自信,但不固步自封。中华民族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前行。”
对改革进程的沉着冷静,对改革目标的坚定执着,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走来,走向未来。
一座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
追寻历史脉络,探索文化基因,感悟民族精神。
柏林,一场与汉学家和孔子学院代表的座谈,一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也是一次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思索。
“找到正确答案的钥匙,还在对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理解。芝麻开门,答案就在这里。”习主席说。
听完汉学家代表发言,习主席从容讲述他眼中的“文化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他讲起对中国的偏见:“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时一刻,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他说到“盲人摸象”:“看中国,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面,切忌盲人摸象。”“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衰落论’这样的说法,要抱着一种平常心,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开放理解的态度来对待。”
文化自信,尽在一个个访问细节之中。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和比利时王室举行的盛大国宴。中华文化风采,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在法国,与奥朗德总统共同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座谈会时,习主席逐一罗列法国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名字。台下法国听众激动不已,奥朗德总统带头喝彩鼓掌。
在德国,他讲述了读《浮士德》的故事。“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走了30华里去借这本书,书的主人走了30华里来取回这本书。”
荷兰,郁金香的国度。彭丽媛应邀为新培育的郁金香命名,“国泰”这个中国名字,寓意中荷国泰民安。
中欧关系发展,始终伴随着东西方的文化认同,如同两条交汇的河流,奔腾不息。
“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明显默契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厚的合作。”半个世纪前,中法关系的开拓者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正是站在民族文化与国家关系无法割裂的战略高度,共同揭开了中法关系划时代的一页。
从里昂中法大学,到戴高乐基金会,访问中,文化交流和中法友好难分彼此。99岁高龄的旅法华人翻译家李治华,历时27个春秋,把《红楼梦》翻译成法文;九旬高龄的艾莱娜女士十几年风雨不辍,坚持到中国驻法国使馆教授法语课……习主席深有感触:“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
中比人民珍贵友谊,同样离不开文明的共荣。2009年,习主席在会见阿尔贝二世国王时,向他赠送了一本珍贵相册,其中收录着半个世纪以来比利时王室成员的访华照片。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巍峨的长城、高耸的大雁塔……一张张照片,记录了比利时王室成员同中国深厚友情的历史瞬间。
习主席夫妇同菲利普国王结下深厚友谊。他们并肩漫步比利时天堂公园大熊猫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仿佛置身一幅中国水墨画。
中国,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关于文明的演讲,浸润着习主席对中华文明深沉的深思——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布鲁日欧洲学院,关于中欧青年人交往的寄语,表达着习主席对中欧未来的期待——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希望中欧双方的同学们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促进中国和欧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促进中国、欧洲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
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飞架一座前所未有的友谊合作之桥,把中国和欧洲人民的共同梦想更紧密地联通起来。记者 杜尚泽(文字来源:人民日报)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