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工作交流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LI 2014/3/22 19:27:52 342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婀娜  阅读次数: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听她阐述她心目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

 

    记者:您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王玲: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世界知识、空间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世界知识与空间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框架下看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记者:我们发现,国家意识是您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的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可否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LI)


王玲:大家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过去我们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技能很重要,于是在课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后来发现,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又加了相应的课程。最后我们突然发现,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知识问题、语言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

 

    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是国家意识、道路意识,就是中国道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出去后是代表中国,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哪怕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梦,要有中国梦。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才可能在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准位置,拥有自信。

 

    记者:责任意识该如何具体理解?王玲: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如诚信教育、使命感教育、忠于职守、意志力等等。

 

    说到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学校2011届毕业生孙世伟毕业后到了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刚工作三个月即被派往南苏丹从事审计工作,遇到人质劫持事件。孙世伟由于语言好,在现场安抚人质,跟苏丹绑匪协商,后配合相关部门成功地将32个人质解救出来,被网上称为“淡定哥”。这名学生就是具有责任意识,被激发出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典型。

 

    记者: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培养具备上述素质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呢?

 

    王玲:一要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商务外语、国际财经与传媒等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世界历史、地理、宗教,还有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音乐史、绘画摄影欣赏等课程。只有基于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二要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例如,给法律、经济法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律、语言、艺术等课程;给经济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语言类、又有技术类,教材也涉及多文化沟通,涵盖管理、经济、理论、艺术、政治等等。

 

    我们有一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课,讲到中印关系时,授课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的主题、要点,目标、要求,测评标准等做成方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考究文献,研究两国的建交时间、“蜜月期”、领土纠纷、战争、关系恢复等等,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由哪些因素来引导,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各国关系?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荐稿人:xscclf 2014-02-13  执行编辑:hyt   2014-02-16 责任编辑:xwf   2014-02-16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