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合作潜力和空间仍然巨大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YXY 2019/1/23 11:02:38 464
2019-01-22 21:3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为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一场以“教育——构建中美合作的桥梁”为主题的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市社联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共同主办。会上,由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策划编撰的新书《沪风美雨百年潮——上海与美国地方教育交流》正式发布。
来自中美两国的一线教育从业者和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中美在教育领域合作交往的深厚历史渊源,并从上海与美国地方交流角度介绍分享诸多成功案例。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教育合作在推动中美友好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在呼吁珍惜历史遗产的同时,纷纷表示:应当警惕当前中美合作遭遇的“逆流”,教育交流不应被“政治化”。专家们一致认为,中美教育合作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巨大,还能继续为推动双边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作为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主编的《上海与美国地方百年交往史丛书》中的一卷,《沪风美雨百年潮——上海与美国地方教育交流》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编写和组稿。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常务所长胡华指出,新书发布之际正逢中美建交40周年,读史可以启智明理,本书通过剖析上海与美国教育交流的案例,或可帮助我们坚定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信念——合作就能共赢。
上海政法学院教育政策与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强作为编写组负责人介绍了本书的一些重要研究结论:第一,地方教育关系是国家关系的缩影,也发挥了先导、压舱石的作用;第二,在教育领域,美国对上海的影响存在“两面性”,虽然早期以传教目的为主,也曾无视中国法律,但总的来说,推动了上海教育进入现代教育体系、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第三,上海在与美国进行教育交流的过程中,也注重本土化改造、走自己的路,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了美国。
吴强认为,从历史来看,虽然教育关系很长时间、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关系的附属品,但当教育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深入百姓生活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是完全跟着政治走的。所以,40年来,虽然中美政治领域有很大波动,但教育关系的波动性相对小很多。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后不久,美国教育即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一同登陆上海滩。美国人在上海开办了各类学校(包括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等知名学府),也参与了中国教育机构的建设和改革,美式教学内容、教育制度、管理模式等获得全方位引进。上海还开风气之先,成为晚清第一批留美幼童培训地和起航点。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通大学走在全国前列,于1978年9月组织了国内第一个高校访美考察团,从侧面助推了此后的中美建交;成立于1912年的上海美国学校已经发展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校;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中美合办大学也诞生在上海……可以说,从近代到当代,上海历来在中美教育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窗口作用。
弗吉尼亚大学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君廷(Justin O’Jack)就表示,该校和上海颇有渊源。早在一百多年前,该校毕业生就曾来到上海在医疗、法律、外交等各行各业施展才华。值得一提的是,弗吉尼亚大学第一位中国学生黄佐庭、第一位获得学位的国际毕业生颜惠庆都是上海人。
在与美国170多年的教育交流交往中,上海总体上学习多、输入多、模仿多,但也兼容并蓄,始终探索本土化改革。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磨合,上海与美国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与输送等多方面闯出了一条双向合作、互利共赢之路。
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雷蒙(Jeffrey Lehman)在会上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成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世界主义精神”,而该校作为中美合办大学,一半生源来自中国,另一半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在培养学生的世界主义视野、创新思维和爱国情怀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获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比如,该校开设的“创造力与创新项目(PCI)”就是中美两方师资力量合作首创的课程,融合了中美传统教育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养。他说:“中美建交40年来,教育合作不仅成为了两国之间一条强有力的纽带,更孕育出了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造福全球。”
西南位育中学校长助理、国际部主任黄徐娟以该校为例,介绍了中美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情况。该校国际课程从2013年开始开办,引进美国高中课程体系后,大大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聘用的外教一半以上来自美国本土,外教留用率达80%左右;从2014年至今,5年间共有130多名师生出访美国7次,在美国当地的中学、大学、社区、博物馆、住宿家庭等全方位体验美国社会生活和高科技发展。“除了我们的师生‘走出去’,我们也把美国的优秀师资‘引进来’,也有美国学生来上海交流,这些师生都是中美交流的最佳‘使者’和‘桥梁’”。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姜海山指出,除了合作办学,中美社会组织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也成果丰硕,比如与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美国国际文化交流组织(AFS Intercultural Inc)等合作的项目,参与人数逾数百人,得到了非常积极的评价。他同时指出,这些年来中国为美国输送了大量精英人才。他说:“在美国所有的大学里最优秀的教授里面,总能找到中国人的身影,很多是改革开放这40年里赴美留学的。可以说,美国接纳中国学生并没有‘吃亏’。”
目前有超过30多万中国留学生在美求学,形成了活跃在中美教育交流一线的一支生力军。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常务副会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浩家里三代人都有留美求学经历,从其切身经历中他体会到中美教育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裨益而且是双向获利的。他说:美国科学院中有约30位院士来自中国大陆;现在约有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和管理高层工作——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大环境让人担忧,但与会专家表示,美国依然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首选,中美教育合作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道书明认为,中美教育交流从单向输出走向双向互动、借鉴、互惠、合作、共促的经验,值得我们在未来进一步发扬。“即使在中美关系面临一些波折和考验的时候,教育交流应该继续走在前列,推进两国友好合作。”(光明融媒记者颜维琦)
[责编:丛芳瑶]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