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 王光美私人相册>>(3)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5/25 11:36:52 2540

第四部分:在秦城监狱的12年
  她被单独囚禁在二层楼的一间牢房,里面又脏又湿,墙壁霉湿半截。平时要求必须坐着,脸朝门口,不能靠墙。有时她坐着没事,捻捻头发,哨兵就马上走过来,问:“你手上是什么东西?”12年里,她不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只知道是上午、下午,抬头透过牢门上监视的小窗户才知道是阴天、晴天……
 
 
                         在秦城监狱的12年
 
1967年913日凌晨三点多,夜色苍茫之中,清冷的秋风阵阵掠过,一辆军用吉普车突然停在中南海

光美的住所前,几个不速之客闯进住处,宣布对她正式逮捕。


  在此前后,她受到了无数次围攻式审问,充满逼供、欺骗和辱骂。两个月后,王光美以美国中央情

报局长期潜伏的高级战略特务
的罪名,被投入秦城监狱,开始了隐秘的监牢生活,监号是67130

  她被单独囚禁在二层楼的一间牢房,里面又脏又湿,墙壁霉湿半截。平时要求必须坐着,脸朝门口,

不能靠墙。有时她坐着没事,捻捻头发,哨兵就马上走过来,问:
你手上是什么东西?”12年里,她

不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只知道是上午、下午,抬头透过牢门上监视的小窗户才知道是阴天、晴天
……

  春去冬来,寒冬里北风尖厉地呼啸,铁窗外的天空中雁群一掠而过……王光美逐渐钝化的意识中,不

断浮现出亲人们的身影。少奇怎么样?孩子们在哪里?幼女小小见不到妈妈会怎样?她一概不知。王光美

后来回忆,那时她常想起少奇与她最后分手时留下的话,相信党和人民总会把问题搞清楚,历史总会恢复

它的本来面目。不管遭受多大的冤屈和磨难,她坚定地要活下去。


  她向监狱申请送些生活用品和换洗衣服来,没想到的是,东西送来后,意外地夹杂着一双少奇的袜

子。她万分惊喜,忙把这双袜子珍藏起来,想念少奇和孩子们的时候,就悄悄看看这双意外得来的袜子。


  在狭窄的斗室里,王光美坚持活动躯体,进行一些徒手锻炼。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努力让自己的心

理生活在正常的世界,尽量做到身体被囚禁,精神却仍然健康和自由。


  19719月,林彪出逃事件发生后,王光美的孩子们听说彭真、薄一波的子女相继见到了被关押的父

亲,就给中央和他们熟悉的叔叔阿姨们写信,要求见爸爸妈妈。毛主席在宋庆龄转来的信上批示:父亲已

死,可以见见妈妈。


  当专案组向王光美说有孩子来见她时,倔犟的王光美并不同意。她想,我关在监狱里,这么个样子,

算什么呢?不明不白地怎么能见孩子们呢?后来,监狱人员向王光美传达了毛主席的批示,她才同意。也

就是在这一天,她才知道,少奇已经在三年前含冤辞世。她
80多岁的老母亲,也被抓进监狱,惨遭迫害

致死。


1972年
818日,王光美的4个子女,刘源和刘涛、刘亭亭、刘小小历尽曲折,终于见到了他们的母亲。

此时曾经容光焕发的母亲瘦弱不堪,满头灰白头发,连腰也伸不直。穿着一身旧黑衣,神情麻木、迟

……

  中央组织部在接管所谓专案工作的当天,就将王光美从监狱中接出来,安排她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她

被送到的地方竟是她当年参加革命的地方
——翠明庄,这里已成为中组部招待所。命运仿佛画了一个大

圈。


         1979年1月王光美出狱后第一次参加人民大会堂的春节联欢会,

                 刘源和万里的两个儿子搀扶光美进入人民大会堂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这样记录她采访王光美及相关人士时的情景。


  王光美:现在我走过翠明庄,我都觉得翠明庄与我有关系。

  杨 澜:刘红是翠明庄的工作人员,王光美出狱来到翠明庄时,她才19岁,被分配给王光美当服务员。

  刘 红:我记忆中她穿的是狱衣,就是她从车里走出来时穿的一身黑衣服,进我们房间就换普通衣服

了,就像咱们一般的普通衣服,那种布的衬衫,头发都过肩了。我给她理完发就给她放洗澡水,赶快让她

洗澡,洗干净后,她见到了他们家人,家人一起过来。


  杨 澜:孩子到这儿见到她,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刘 红:当时孩子就喊她妈妈,都哭了,然后王光美也哭了。

  刘亭亭:尤其是刚出来的时候,她看人一多,精神就比较紧张,有时她一做操,都是这种弯着手,这

样做操,当时她那个屋子,就
6平方米,她伸不直,后来我就说,有的是地方了,没关系,伸直了。

  原本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在这个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中,6人身陷囹圄,4人因迫害而惨死。王

光美的幼女小小与父母分别时只有
6岁,母女12年后相见时,彼此竟不识对方了。

  1979年春节,王光美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春节联欢会。这是王光美12年来第一次公开露面。先

是一部分人认出了她,走过来同她握手、拥抱,后来,人们越聚越多,把光美密密地包围起来,有的同志

拉着她的手失声痛哭。被挤得东倒西歪的王光美,从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脸上、眼里,看到了人们的

怀念和敬意。她眼含热泪,向人们深深鞠躬,高兴地说:
我又和同志们在一起了,是人民解放了我!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由于少奇的问题尚未最终解决,她不便过多露面。在一次会议上,她见小平等

中央领导同志都在主席台上,散会时,想过去打个招呼。邓小平看见她后,显得很激动,老远就从主席台

上站了起来。他一站起来,主席台上的人也都站起来,会场上爆发出一片掌声。
 
  人们向王光美投来敬慕的目光,给予她深情慰勉。胡耀邦安排王光美住进翠明庄后,还批示给王光美

增加工资,批准为她配备专车。
                                                          
           12年监狱生活后,王光美一度行走困难,这是她第一次骑车行走



                                                                                                  
                                                                                                 
毛刘两家的历史性欢宴


        虽然饱经磨难与忧患,但王光美从不怨天尤人,始终秉持乐观宽容的处事品性。 客观公正地看待历

史,更加宽广地面向未来。她以化解恩怨之心,使毛刘两家后代的来往逐渐密切起来。她说:“我是这两

个家庭中唯一的长者了,你们都是我的儿孙,你们一切都好了我才能放心。”

  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晚年很少出来应酬和吃饭,也从来没有宴请过别人的王光美,嘱咐刘源作

个准备,想请李敏、李讷两家吃个饭。王光美说,她们姐妹俩都来看过我,我年岁大了跑不动,又老惦记

着她们和孩子们,就聚会一次吧。老人还嘱咐早点准备,因为是两家的聚会,不要麻烦秘书和别人。

  刘源遵从母命,把地点选在北京西三环中路京都信苑大厦26楼的中式大厅。时间是一个周日的晚

上。那天,李敏和她的女儿最先赶到,一会李讷和她的丈夫——曾给少奇担任过警卫秘书的老王,带着他

们的儿子也到了。光美在女儿婷婷的搀扶下,如期而至时,毛家姐妹急忙迎上前去,握住了这位老人的

手……

  席间,一会儿聊起家常,一会儿回忆起过去的欢乐。大家为光美的健康长寿频频举杯。孱弱清癯的光

美慈祥地看着孩子们,关切地询问毛岸青一家的情况。

               
                                        毛刘两家三代欢聚时,李敏、李讷坐在王光美两侧

 
       毛刘两人出生地仅一山之隔,始于1922年相知相交,尔后风雨同舟,舍身为国,共同攀上了辉煌的

巅峰。后来,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国策上发生分歧而共同陷入了不幸。他们个人的悲剧又波及了两个家

庭,更使国家和人民深受磨难。在历史掀开新一页的今天,两家后人相聚一堂,是两家的幸事,也是民族

的幸事。

  其实毛刘两家从未隔断关系。1996年10月18日,李讷到三峡工地参观时,听说刘源正在工地上带领

武警水电部队建设三峡工程,便托信想与刘源见面。第二天,刘源赶到刚通车不久的西陵长江大桥边,迎

候李讷,两人激动地握手拥抱。李纳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源源了,那时候长得多漂亮,现在都是将军

了!”

  两个特殊的家庭折射出国家的兴衰命运。 孔冬梅后来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山花烂漫时,情

谊别样浓——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文章发表前,她请刘源进行修改。刘源反复改动后致

信孔冬梅:“冬梅:你好!文章我仔细推敲磨合,特别是议论的几段,真费了心思,耽误了几天。我想,

不应该回避历史,但又要婉转、深刻,表达出我们两家割不断的渊源、深情,共同的历史压力和感情重

负,以及彼此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再引申到今天的所有家庭直至整个国家的层面。不仅能满足群众们的美

好愿望,更牵动每人每家的情思。”

  刘源在这篇文章中加上了这样的精彩语句:“还是他们说的对:终究,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好在,历

史是人民写的。如今,人民继承了他们,又超越他们,走上了繁荣、富强、自尊、自强之路。

  “早已做古的他们,文韬武略,忘我为民,当得住盖世奇功,负得起任何过失;彪炳于世的他们,光

明磊落,不动如山,无愧为中华千年最伟大的一代英雄之表。至今,已换了人间,国家步入新的时代,人

民仍旧真诚地怀念他们,尊敬他们。”

  10月中旬的一天,孔东梅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报》显要位置。同时配发了毛刘两家来往的

历史照片。文中生动记录了毛刘两家近80年来,三代人首次共聚一堂的热烈场景。孔东梅在文章中写

道:“这两家的后人,其实早就回归到伟人们共同的奋斗与共同的荣辱中。或许正是相通与共通,理解与

同情,才使两家人的聚会如此轻松愉快,亲密无间。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今天,我们屡经辉煌又饱受灾

难,千年一统又内乱不止的民族,完全应该,而且一定能够超脱一切阻碍我们前行的羁绊,携手走向美丽

的明天!”

  一代伟人为了民族和国家大业,付出了毕生的一切,并没有给家属后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甚至连所

有家庭都有的温情柔意的回忆,也极其有限。在显赫的家庭名声背后,家人们却为伟人的遗留,身负沉重

的压力,默默地付出代价,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牺牲。

  次日,稿子出现在各大网站首页,引起数万计网民的热议,“王光美真是胸怀宽广、空前绝后的伟大

母亲!”。“毛家与时俱进,刘家不计前嫌。可贵!”一条条帖子纷沓而来。当有人赞扬两家化干戈为玉

帛时,立即有人反驳说,伟人们本没有任何私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伟人之腹!

  几天后,中国青年报又辟出专栏,选登了部分帖子。而孔东梅和刘源都接到了许多表达感谢和敬意的

电话。中宣部办公厅给刘源打来电话,转达刘云山同志对王光美老人的敬意。(未完待续)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