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大学生如何融入校园:“95后”超爱校园APP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3/10/9 9:54:37 1445

高校学子成为“手机一族”。

2013年10月09日08:45    来源:北京日报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金秋9月,一批新学子走入“象牙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高校迎新,校园APP崭露头角,成了新一届大学生快速了解学校、融入大学生活的便捷通道。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拥有了自己校园专属的APP软件,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在线”、复旦大学的“i复旦”、厦门大学的“厦大包打听”、同济大学的“微同济”等。校园手机客户端,成为继校内网、微博、QQ之后,又一受学生青睐的社交平台。

以往,人们将高校称为封闭的“象牙塔”。而今年,重庆邮电大学的新生还没报到,就对学校有了全方面的了解。奥妙就在于,他们的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带了一款APP软件的二维码,新生扫描后就可下载安装,录取轨迹、课表查询、宿舍分配,学生基础信息一目了然。

查课表、寻服务

迎新火了校园APP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统称“移动应用”,也称“手机客户端”。目前,被大家所熟知的APP有“微信”、“QVOD播放器”,以及“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等等。

今年走入“象牙塔”的新生,在校园APP的引领下,感觉轻松了不少。

早在入学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新生小张就心生忐忑:大学宿舍怎么分配?报到需要什么流程?课程表去哪里下载?上课教学楼怎么走?在录取通知书上发现学校APP的二维码后,小张立即就安装了这款应用。一打开软件,就可以看到欢迎新生、学生机构、校园生活等很多内容。小张还通过这款APP了解到了自己的班级和老师,熟悉了开学流程。“按软件上的提示,我一到学校就办完了所有的入学手续,再也不会像学长们那样拖着行李满学校乱跑了。”

其实,像小张这样的入学困惑,在新生中并不少见。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一项调查显示,异地求学的2012级本科新生中,18%在生活适应性方面遇到问题,饮食不习惯、想家、不会处理同学关系等,这些让新生们倍感焦灼,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变得十分迫切。

也许,这就是国内高校纷纷上马校园APP的初衷。毕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校园APP服务更符合“95后”一代新大学生的特点。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手机APP项目负责人表示,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们都喜欢使用社交网络来了解资讯。为了让新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校园,熟悉大学生活,学校特意“投其所好”研发了这款APP,为新生们多一个了解大学生活的便捷通道。

打通校内外服务

校园APP“很贴心”

对大学生而言,校园APP是获取资讯、进行社交的新平台,可以将校园新闻、活动通知、教务系统、学校服务、周边生活等功能“一网打尽”。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APP“i华东师大”,推出了师大新闻、通知公告、微博动态、学术讲座、空闲教室、教师名录等功能模块,通过APP,学生就能浏览学校新闻资讯、获取讲座信息、了解自习室分配、查看校园地图,学习、生活、休闲全方位服务,让华师的小伙伴们感觉很“贴心”。

无独有偶,吉林大学打造了吉大专属APP“青梅JLU”。大二的陈同学介绍,过去听一场讲座,都是通过学校布告栏上的海报才知道,如今只要打开手机,点开APP,就能最快知道讲座的时间和地点,十分方便。设置APP的闹钟提醒后,栏目文章一有更新就能得到通知,再也不怕错过重大的信息了。

与学校官方APP不同,也有一些学子自行开发了校园APP,服务同学们。厦门集美大学一个学生团队开发的校园APP名叫“菜园帮”,包括实时主页、新闻聚焦、大学行知、快叫外卖、格子商店等16个模块,服务于学生学习、生活、休闲、购物的各个方面。软件可以进入集大官网、教务系统、图书馆系统、选课系统等,学生通过这个软件就可以选课、查询图书馆书籍、收发邮件。

“菜园帮”在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对学生生活的服务。它支持一键拨号,可以快速预订外卖;“校园招聘”模块将学校内外的兼职信息进行汇总,及时推送;“生活服务”推出集大预购商城,汇总学生预购需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学校周边店铺和淘宝店铺则加盟“格子商店”,APP提供商家链接,学生可在线下单购买。

作为集大的一名“老生”,王俊行同学对“菜园帮”十分推崇。小王表示,虽然自己刚下载这个APP没多久,但明显感觉现在对它很“依赖”,“自从下载了这个APP,每天不用上学校官网,就能知道学校大小事,不知不觉自己倒成了学校的‘百事通’,哪有讲座,哪有兼职,一打开应用就十分清楚了。特别是‘快叫外卖’功能,想吃什么,只要轻点‘订餐电话’就能直接预订,省去了再抄电话号码的麻烦。”

泄密、失真隐患

谁来主导校园APP

校园APP正方兴未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校园APP开发者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学校的官方应用,有着强大的内部支持,在与教务系统、邮件系统、学生服务系统的对接上,是比较有保证的,但是在功能设计上中规中矩,难接“地气”。

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校园APP,为了最大化服务学生,免不了要与学校的学生信息、教务系统等进行对接。但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上,还存在诸多漏洞,内容的监管上也不到位。有同学表示,校园APP的一些功能需要用自己的校园账号进行登录,之所以没有下载,就是怕软件不能保证信息安全。一旦泄密,用户是最大的受害者。

另外,学生研发的校园APP作为社交平台,内容多是用户共享而成,匿名用户上传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厦大包打听”APP研发者也表示,APP“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若有冒犯、侵权之处,请告知”、“如发现数据有误,希望您能及时反馈,帮助作者优化软件”等。这些隐患,都让不少学生对APP望而却步。

APP作为新媒体的一种方式,是大学生手机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学生团队和第三方通用应用开发者作为校园APP开发的三大主力,需要更广泛的合作,各取所长,规避风险,让APP在符合学生的需求定位的同时,加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样校园APP才会健康发展。(记者 张超)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