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来源:编辑录入: 2009/4/18 21:39:02 13130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如何理解建设和谐世界的重大意义
                                         同济大学关工委报告团 
 
党的十七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时代发展主流大势,总揽治国理政根本大纲,作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在论述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后强调“我
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体现了我们党是站在
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来对待当今世界一系列重大问题的,
一步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胡锦涛同志在2005422日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在200571签署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2005915,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此后,“和谐世界”——
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1、是党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作出的理性选择:一条发展道路的开辟,一个战略思想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其艰辛的探索和深厚的理论渊源。建国以来,以毛、邓、江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探索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和开拓性的实践。比如,毛、周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明确提出:“中国不称霸,也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不结盟”;邓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并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法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问题;江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和“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承认和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内政外交相统一的高度,提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总结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和平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继承发扬和与时俱进。
2、是我们党弘扬中华民族深厚优秀文化传统作出的自觉选择:热爱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优秀基因。在世界历史上,中华民族关于“和”的思想,生发得最早、内涵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早在殷商时代,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和”字。先贤孔子,把“和”视为“天下之基,万物之本”,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深刻阐明了“和”与“同”的辨证关系。秦汉以后,“和合”思想被普遍认同,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人文精神,也逐渐成为指导中国外交的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把“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太平”作为崇高的理想境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被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郑和下“西洋”,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强大舰队,却没有掠夺外邦一寸土地,带去的是中国的和美善意与文明成果。
3、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能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我们党深刻认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深刻变化,统筹对内和对外工作而提出的战略思想,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关系。
4、是我们党顺应当今世界共赢和谐发展大潮流作出的明智选择:世界市场的形成、发育和深化,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日益相互渗透交融,把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创造和平环境,各国才能得以稳步发展;只有加强交流合作,各国才能实现共同繁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崛起,但这三个新兴国家错误地选择了一条以武力夺取资源和市场的发展道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共造成全球人员死亡5000余万,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作为战争策动国的德国和日本并未逃脱自掘的灾难深渊,其人员伤亡分别超过1230万和437万,城市和工厂夷为废墟;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遗产付之一炬,各国数十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霸权角逐,结果拖垮了苏联,拖疲了美国,也把世界人民拖入了“噩梦般”的核大战阴影之中。当今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我国顺应时代潮流,打开国门,勇敢地走向世界,也欢迎世界走进中国,在与世界的交流合作中,成功地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直接为2153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10871亿元(26452亿美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实践证明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强盛、走向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二、 我们党主张推动建设的和谐世界的目标是什么?
胡锦涛主席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和睦互信、公正互利、包容开放的世界。
       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建设和谐世界是否只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实际上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虽然是中国提出来的,但它却反映了世界爱好和平、追求进步的人们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所以它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和赞同。当前,世界确实还很不安宁,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外交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只要各国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人民的意愿,携手努力,加强合作,我们就能朝着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不断前进。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外交课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积极首倡大国,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胡锦涛主席在多次重要国际场合的讲话,都表达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真诚愿望,强调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在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信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三、 和平发展的中国,必将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么,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就对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需要付出多方面的艰苦努力。
1、在国际关系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真诚地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各国平等相待,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在经济关系上坚持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既利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继续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世界众多国家将从与中国的互利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3、在文化上坚持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单调的音符无法谱奏优美的旋律,单一的色彩难以描绘绚丽的画卷。我们要积极促进世界文明对话,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国和平、发展、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让世界更多、更深、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又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中华文化增加新的元素,为中国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4、在国家安全上坚持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超越国家的界限,国际安全问题的综合性、整体性、关联性上升,各国在安全上的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密切。因此,要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和武力至上。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鼓励和支持有关各方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积极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等方面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
    主要顺应时代潮流,遵从人民意愿,中国和世界各国就一定能够走向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