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8·19讲话:增强国家精神力量之“新”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3/9/23 11:18:39 721

2013年09月23日08: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人民网-人民论坛

顾海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既阐明了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的新要求,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想。要从 “大局”、“大势”和“大事”上,深刻把握“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本质要求及其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始终是我们党坚持的“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始终是我们党坚持的“大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始终是我们党坚持的“大事”。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上来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大拓展了我们对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视野。

“因时”、“随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和研究的新视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想宣传工作创新问题时,引用了“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说法,强调了思想理论要“因时”、“随事”而变的深刻道理,这也就是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思路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70年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结合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在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要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风格,要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探索的理论精髓,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发展的新概括和新提炼。在理论建设和研究中,要特别重视和着力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的、实践的研究成果和成效;要在现实、理论与历史的结合上,在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上,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发挥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的协同上,在中国的现实发展和中国梦的未来憧憬的联结上,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影响力和作用力,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强。

四个“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的四个着力点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这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的重要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和实践为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现。”面对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就要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讲清楚”上下功夫、求成效。这四个“讲清楚”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四个“讲清楚”,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基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深化四个“讲清楚”的研究,能够更为广泛地激励以人民为主体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创新,能够更为深刻地激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精神。
“增强国家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以新的内涵。他在肯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搞好时,提出了“增强国家精神力量”的新观点;在肯定改善人民精神生活重要性时,阐释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新思想。贯穿国家的“精神力量”和人民的“精神世界”、“精神力量”、“精神需求”之中的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建设和现实践行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凝聚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根本的价值支撑。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力量及基本道德规范,积极探索践行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所要求的,“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同时,“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在积极引领社会思潮中发挥中坚作用,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新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还强调:“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要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形象,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要着力提高理论研究和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做到“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要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中国情怀,进一步扩大中国道路、制度及其理论的国际亲和力、感染力和认同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作者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严书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8·19重要讲话的要义

张峰: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的八大亮点

仲呈祥:充分认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

尹汉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公方彬:全球网络博弈中的国家意识与个人理性

李宝善: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