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3/8/9 9:21:14 537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9日   07 版)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杨胜群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此后,习近平同志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次进行深入阐发,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历史渊源及其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这对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和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缺乏实践的条件,使他们来不及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细节作出更具体的设计。同时,他们明确地反对教条式地规定未来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细节,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运用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上世纪初,列宁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也反对把现有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认为“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列宁对如何实践社会主义作了开创性的探索,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只有苏联模式可学的情况下,在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我们走了照搬苏联经验的路子。但是,我们党很快就觉察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果断决定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探索尽管曾出现过脱离实际的严重失误,却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正确判断时代主题和基本国情,经过3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伟大成果,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理论源泉和理论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等,“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他们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最终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党始终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始终将其作为进行改革开放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魂”。这样一种追求,这样的“魂”,鲜明地体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它的“中国特色”。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决反对和抵制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错误思潮;又吸取不顾历史条件生搬硬套本本的历史教训,破除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教条式理解,而真正将其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鉴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东西,等等,都是围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的。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科学社会主义要义。因此,这种“中国特色”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国弱民穷的深重灾难。许多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求和尝试,但都由于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而归于失败。洋务派搞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清朝军队在有了洋枪洋炮以后照样一败涂地。资产阶级改良派想用“补缀”的办法挽救清王朝大厦于将倾,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更为广泛的探索。一时间,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民粹主义、新村主义、工团主义,还包括当时中国人了解并不多的社会主义等各种主义、思潮蜂拥而起。以李大钊、陈独秀及毛泽东同志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对各种主义反复进行比较后,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最先进的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最终选择了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他们的选择,代表了人民的选择。

  选择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先进分子,同时开始了如何搞社会主义的思考。建党之初,李大钊就指出:社会主义原则是能够运用于实际的,但是当它成为一种“实际运动”时,会因为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将是共性和特性相结合的一种制度,中国将来的社会主义会有自己的特性。这是中国人自己对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的重要预测和设计。可以说,中国人一开始就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然而,正确的选择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实践中难免出现的曲折,需要我们不断地、反复地作出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是长期停留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还是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选择了后者,在较短时间内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作出这个选择,是因为当时发展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同时适应了缺乏生产资料的广大城市平民和缺乏生产条件的广大农民改变贫困处境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出现了过快过激的问题,但它终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显露出来后,是继续由苏联模式牵着鼻子走,还是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选择了后者。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它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和人民摆脱了国际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始自己完全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曲折和失误。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严重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是继续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走全盘西化的路,抑或是另外开辟出一条新路来?经过短暂的徘徊之后,我们党作出了正确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二大总结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思想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主题,中国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1978年秋冬,几乎是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同时,中国农民为吃饱肚子,自发地开始了改变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第一步目标就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一如既往地坚持高度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以人民的选择为选择。

  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救中国到党领导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历程深刻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但绝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结,还需要不断向前拓展。一方面,这是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必须直面并及时回答客观实际发展所提出的新课题。另一方面,这是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毕竟只搞了30多年,对其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处在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中。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理论。早在1981年,邓小平同志就在他的英文版文集自序中写道:“如果有一天这些讲话失去重新阅读的价值,那就证明社会已经飞快地前进了,那有什么不好呢?”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解。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是国强民富的成功之路,是民族复兴的成功之路。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我们已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但是,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非常艰巨。让我们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