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毛泽东身边两名叱咤风云的女人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3/20 0:06:06 1269
文革期间,在毛泽东的所有外事活动中,始终有两名女人伴随他身边见证了中国与世界风云变迁,她就是外交部叱咤风云的王海容和唐闻生。
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王海容,文革期间挺有名的,当时就传是毛主席的亲戚。
王海容,湖南长沙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同时也是一位较有名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20世纪50年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参事,后来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父亲王德恒英年为党捐躯,毛泽东为此常说没有照顾好王德恒,感到愧疚,毛泽东对王海容、王起华姐弟俩自然特别照顾。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照理说她应该做一名教师,由于王季范与毛泽东的亲缘关系和自己是烈士遗孤,使王海容得以“飞黄腾达”。据说“海容”这个名字,有说是她祖父给她起的,也有说是毛泽东为她改的,乃是取自古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此可见,王家希望这个女儿,要胸怀四海,博学广闻。
1960年秋,王海容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俄语专业,后又进入北京外语学院读英文,按学校的教学方向,她将来毕业后是要去当中学老师的。但是,王海容毕业后,却没有当过一天老师。她入学时没有走“后门”,1965年毕业分配时却走了个大“后门”。11月,由周恩来总理指示,王海容被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开始,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部长与总理的文电收发,以及其他的一些文秘工作。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和背景,还有德高望重的周恩来总理的特殊关照,她在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有着特殊的“分量”。她作为外语学院的毕业生跻身外交部办公厅,按一般的情况顶多也只是个科级秘书。其后,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轰轰烈烈”搞了三、四年。这期间,她出入中南海,活跃于毛主席身边,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名位,但其“活动的权力”则等同于高级干部一般。到了1970年夏天,由周恩来直接提名,委任王海容担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时过一年,到了1971年7月,王海容被正式任命为礼宾司的副司长,参与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1972年5月至1973年7月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主管礼宾事务,继后,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此后,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便是3年多,直到失势倒运。
王海容(左一)和毛泽东在北戴河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这一天,王海容和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一样,伏倒在毛泽东的遗体前痛哭不已。一个时代结束了,王海容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据孔东梅回忆,当年毛泽东与王海容初次见面曾经有过如下对话:毛:你这人挺怪,第一次见我也不害怕。王:我干嘛怕你啊?你又不能吃了我。毛:你第一次给我写信,我忙,没有给你回信。王:我还向你要了个篮球,你也没有给我。从这番对话中可以看到毛、王当年“血浓于水”的情形,这也难怪后来这位“徒工王波”一跃而为“伟大领袖”的联络员之一了。也就难怪后来此人在呵斥周恩来的时候那么盛气凌人、出语恶毒。而在批周会结束后,王海容颐指气使的对周恩来的卫士高振普说:“小高,你又可以吃宴会了。”王海容能这样对待周总理,答案也都要从他与毛的亲属关系上寻找了。
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中央和国家机关中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都被隔离审查。由于王海容自己的特殊身份,也被宣布停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交代,她说清楚了自己的问题。从1978年12月底起,她的工作关系从外交部移交到中央组织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中央又决定让王海容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按照中央党校的教程安排,每期学员的进修学习时间为半年或1年。但王海容却在中央党校整整呆了3年。
深居简出的王海容
1984年,王海容终于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的副主任。职务虽然比外交部副部长低,但依然保留着副部长待遇。从此,围绕在她身上的神秘的光环消失了,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却浮现了出来。王海容至今还是独身,从未婚嫁。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有一天,传达室又给她送来几封莫名其妙的来信。她身边一位多嘴的工作人员禁不住问:“海容,是不是又有向你求爱求婚的信呀?”听到这位冒失鬼唐突的问话,周围的同事都暗暗吃了一惊,不知王海容将会如何发火生气。谁知王海容一点也没恼怒,她笑了笑说:“这一点也不奇怪,不新鲜。有一次,大门口还找上来一位自称是我丈夫的男人哩!”
原来不久前,有个对王海容仰慕已久的退役飞行员,先后给她寄了好几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无奈都被王海容藏之屉底,不回一言。这位飞行员按捺不住心中的思慕之情,决意要作一次爱情的“冒险飞行”。他不知道王海容家居何处,但她的工作单位办公的地方还是知道的。于是,他径直找上单位的门来,想直接找海容“当面谈谈”。像所有国家机关一样,参事室的大门也设有传达室,外人不经允许是进不了门的。这位勇敢的飞行员在院门口也不例外地被传达室的门卫挡住了。他给传达室的人说找王海容,他是王海容的“丈夫!”传达室的门卫一听是王海容的“丈夫”,一时也慌了手脚。他们原来虽然听说过王海容迟迟没有成家,但谁能保证她一直不成家呢?说不定他们就在上一个星期天结婚了呢!赶紧通报。门卫立即陪上笑脸说:“你等等,我马上给她打电话。”电话拨通了,门卫对着话筒说:“海容同志吗?你丈夫在门口找您来了......”话还没说完,门卫突然变哑巴了,脸变得死灰一般。原来,耳机里传来了王海容的大声斥责:“什么?你说什么?!我至今还是光棍女司令一个,哪来什么‘丈夫'?你给我把他轰出去!轰出去!讨厌!”这位勇敢的飞行员最后会领教到些什么,可想而知。那位门卫因轻信来人之言受到斥责,心中羞愧难当,对这事也一直不好意思对外人说起。直到王海容将此事抖落出来,大家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有趣的奇闻。
今日的王海容虽然没有结婚但并不孤独。她有着一个幸福热闹的家庭。和她居住在一起的有她的5个亲人:母亲肖凤林,弟弟王起华,弟媳裴震坤,侄儿王宇清,侄女王宇丹。
王海容和她的侄儿王宇清
他们的家就在中南海的旁边,住房原是过去的某外国使馆的一部分。一条僻静的小巷,隔开了繁华的闹市,一座欧洲风格的雅致小楼,显得格外清静、幽雅。海容的母亲肖凤林,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但如今由于年老多病,再加上历经沧桑,饱受挫折磨难,身心受损的老人脑子已不太正常,受不得一点儿的刺激。王海容对母亲很孝顺,虽然家里已经给老人请了保姆,但下班之后她依然经常买菜下厨房。
当年曾经叱诧风云的显赫女人,而今在侄孙面前尽显凡人的亲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位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女外交官唐闻生
唐闻生是新中国的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大“千金”。她的母亲张希先女士曾是燕京大学未名湖畔“最漂亮的姑娘”(斯诺夫人语)。唐闻生诞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家普通的产科医院,所以,1971年,唐闻生接待第一次秘密踏上中国国土的基辛格博士时,基辛格调侃她“可以竞选美国总统”。
1950年深秋,当随父母回到未曾谋面的故国的时候,唐闻生还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1962年仲夏,唐闻生告别师大女附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进入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后,唐闻生的英语潜力得到超常的发挥。唐闻生用3年时间就读完了5年全部课程:在一、三年级各跳了一级,让众多师生刮目相看。早在6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和跟随自己10余年的第一任英语译员冀朝铸多次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物色高级翻译人才,在地处京郊的“北外”校园一眼就看中了活泼可爱的英语系高材生唐闻生。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1965年暮春时分,浑身洋溢着少女青春风采的唐闻生,迈着轻捷的步伐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分配在教育司翻译处英文组。不出数年,唐闻生便脱颖而出,成为冀朝铸之后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唐闻生一口漂亮流利的美国东部口音的英语使她轻松自如地从跟随周恩来总理17年之久的冀朝铸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唐闻生的译技以及她天真可爱的活泼性格给来访的外国贵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江青陪同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观看“革命样板戏”
唐闻生(中)担任翻译,是端庄恬静的美女
1966年7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武汉三镇。7月9日,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会议的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家组织的观察员,联袂南下来到中南重镇武汉,恭候毛泽东的召见。外交部为毛泽东的接见配备了法语翻译齐宗华、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和英语翻译唐闻生。平心而论,依资历而言,这样的大场面根本轮不到初出茅庐、天真可爱、一脸稚气的“小丫头”唐闻生扛大旗,这“活儿”只有冀朝铸这样名震海内外的“大腕”方能胜任。齐宗华、郑达庸、唐闻生才星夜直奔云横黄鹤的中南重镇。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次日清晨,接见了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后来毛主席不准备正式讲话,唐闻生这时才如释重负。但领袖与伟人那种曾经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的宏大气度魄力和不可名状的魅力,使唐闻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在此后的五六年中,她不止一次地有幸聆听毛泽东高屋建瓴、天马行空的谈话,她领略了主席勾勒出未来中美关系的蓝图,深深地感受到他老人家胸中奔腾起伏着一种改变世界格局的宏伟构思。唐闻生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虽然无可挑剔,但是由于生活环境、阅历和学养等方面的原因,她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背景的掌握和熟悉稍有不足。但唐闻生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吃一堑,长一智,她苦练译技,蓄势待发,唐闻生那出类拔萃的译技,深受政要夸奖。1970年,无论是对中美关系还是对唐闻生个人道路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于万众欢呼声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先生。当年12月18日清晨,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与斯诺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畅谈,这是两个月来毛泽东与斯诺的第二次会见。当时的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王海容担任记录,唐闻生是主译。毛泽东告诉斯诺:“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华沙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又不要公开,神秘得很。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美国要拉中国整苏联,对美国不利。”“你看中国和美国会不会建交?”斯诺问。“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吗?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领袖的宏大气度和不可名状的魅力,使唐闻生受到极大的感染。
上世纪70年代初到周恩来、毛泽东辞世以前,唐闻生和王海容几乎参加了这两位伟人与来访各国政要、知名人士的所有会见,在外交界乃至中国政坛崭露头角。她的倩影总是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身边出现,见证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时刻。1971年,唐闻生参与过中美之间的历史性外交会谈,她是毛泽东、周恩来使中美两大国从对抗走向缓和,中美建交历程的见证人之一,为中国和世界的磨合与对话立下汗马功劳,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在自传中盛赞唐闻生的机敏和魅力。
2006年8月,唐闻生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二届北京·东京论坛
1971年,唐闻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28岁,紧接着升至外交部美大司司长,两年后,在毛泽东最后一次出席并主持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她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迄今为止,她仍是外交部现职官员进入中央委员会的惟一女性。唐闻生和王海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员,还担当起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的“桥梁”,成为毛的东身边叱咤风云的女人。
人生如大海,总有潮起潮落。毛泽东主席谢世之后不久,唐闻生和王海容一样,便从老百姓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1977年9月,唐闻生到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1979年3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84年3月,彻底告别了外交生涯,调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编委会委员。1986年4月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后任铁道部外事司司长、铁道部对外合作司司长、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1999年7月,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也许,外交生涯的岁月给唐闻生心灵的痕迹太深太重,她和王海容一样情感空缺,至今未婚,只身一人。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唐闻生
(资料源于《我的外公毛泽东》等,照片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