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3/7 22:44:46 1695
[中国日报记者]外长您好。近期,中美关系出现一些波折,请问您是怎么看待中美之间的分歧和摩擦?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派遣两位高级官员访华,有分析认为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请问您对此有和评价?最后,您怎么看待中美关系发展前景?谢谢。
[杨洁篪]去年,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后,两国关系有了良好的开局。但是在去年底、今年初,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领导人会见达赖,这使得中美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对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困难,这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责任不在中方。
最近,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美双方就中美关系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
杨洁篪:美方应认真对待中方立场 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杨洁篪]当务之急是美方认真对待中方的立场,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地处理有关敏感问题,同中方一道努力来推动中美关系恢复稳定发展。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是符合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有利于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方面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我们一贯致力推动中美关系沿着积极合作全面的轨道向前发展。我们希望美方同我们相向而行,共同为此目的作出努力。
中国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相互了解或者是缺乏相互了解的。现在国际社会上许多重要问题没有美中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疗效是很难解决的,但最近我们看到,在一系列重要的双边关系问题上,美中两国出现了冲突和摩擦,阻碍了美中两国的合作。美方认为,美中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包括人权。请问中方认为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外国人经常被告知我们“太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您认为我们外国人能最终真正中国吗?您认为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是什么?中国正在采取什么行动来减少这种误解?
[杨洁篪]我认为中美关系在21世纪的共同目标应该是共同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努力,这对世界、对地区有利,也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希望双方对这一点都看得很清楚。
中方的核心利益、中方的重大关切,我想美方应该是很清楚的,而且在《中美联合声明》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里面对此也有充分的阐述,规定了处理中美关系敏感问题、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原则。
中国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同时,中方是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沿着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美方也作出同样的努力。
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基础
[杨洁篪]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基础。当前,各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
尽管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差别大,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增进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详细
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
[杨洁篪]现在外界有些人对中国是有一些误解的,比如说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的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中国的外交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已任,这就是中国外交的“理”,我想这也是国际关系准则所坚持的“理”。如果把一个国家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和尊严的行为视为“强硬”,而把侵犯一个国家利益的事看成理所当然,那么公理何在?
杨洁篪谈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
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彼此的立场,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持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今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 明年将正常运转
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去年双方签署了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协议,有关项目正在顺利地实施。今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明年将会正常运转。
我相信中俄关系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讲,现在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成熟、稳定、健康,充满生气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认为这是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典范。
今年3月下旬,习近平副主席将应普京总理的邀请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开幕式。我想以上的会晤、访问都将为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巨大的动力,我相信中俄关系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杨洁篪谈中欧关系
杨洁篪:欧盟在国际舞台上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国电视台记者]在欧洲有很多评论家认为,欧盟正在努力地对国际形势当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和发挥自己的作用。我想问中国如何看待欧盟非常努力地想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主要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
[杨洁篪]我认为多年以来,欧盟一直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且我认为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杨洁篪:只要双方共同努力 中欧关系一定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法国电视台记者]在欧洲有很多评论家认为,欧盟正在努力地对国际形势当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和发挥自己的作用。我想问中国如何看待欧盟非常努力地想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主要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
[杨洁篪]我们高度重视发展中欧关系,我们重视同欧盟整体关系的发展,也十分重视同各成员国关系的推进。
近年来,中欧关系总体上是积极向前推进的,我们在各个务实合作领域取得了不少的合作成果。比如说现在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3600多亿美元,我们中国有近20万留学生在欧洲学习。
杨洁篪谈中日关系
杨洁篪:中日关系存在广阔发展前景 面临重要机遇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杨部长您好,我想问您的是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第一,中方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第二,对包括亚洲共同体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合作,中方有什么样的构想?第三,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仍然存在分歧,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因为中方的态度消极,使条约化谈判迟迟不能进行,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谢谢。
[杨洁篪]我认为中日关系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着重要机遇,双方要共同努力来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
我们要共同增加对中日关系的战略投入,要从双边、地区、全球三个层面来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同时,我们认为,双方在务实合作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想在这里强调,除了传统的领域之外,比如在能源环境、循环经济、高新科技方面,我们存在着新的、重要的机遇。
杨洁篪:中日双方应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杨部长您好,我想问您的是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第一,中方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第二,对包括亚洲共同体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合作,中方有什么样的构想?第三,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仍然存在分歧,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因为中方的态度消极,使条约化谈判迟迟不能进行,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谢谢。
[杨洁篪]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对于双方在东海问题上的分歧,中方一直主张通过磋商、谈判予以妥善解决,以维护中日的战略互惠关系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的态度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中日双方关于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这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我认为双方都应该遵守中日关于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精神,并且要为切实落实这一原则共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杨洁篪谈中非关系
中非合作进入良好发展阶段
中非合作现在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大家还记得,我们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商讨中非合作的大事。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对非务实合作的八项措施,这些措施很多已经顺利完成了,一些是在做收尾工作,这次会议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项措施使得中非合作上了一个崭新的大台阶。
去年11月在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开幕式,阐述了中方对非合作的重要主张,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赞同。温总理宣布了中国对非合作新的八项举措。
现在有关后续行动正在积极落实之中,比如说关于免债、免关税的行动已经顺利展开,“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已经正式启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也在启动当中。我们相信,各领域计划都会逐步得到落实,中非合作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详细
美国和欧洲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比中国多得多
我注意到国际上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非关系的发展,总是拿中非能源合作来“说事”。
事实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只占非洲出口总量的13%,而欧洲和美国都占30%以上。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只占世界在非洲此类投资总额的1/16,美国和欧洲都比我们多得多。>>>详细
与非洲合作最基本的是多做实事好事 少说空话
我想指出,非洲是属于非洲人民的,非洲人民才是非洲的主人,其他人都是客人。我们应该尊重主人选择合作伙伴、选择朋友的意愿和自由。
我认为,要做非洲人民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最基本的是多做实事、好事,少说空话。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7日举行记者会,在回答中外记者有关提问时杨洁篪说,迄今为止已经有190多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报名参展,将举行188场国家馆日,39个国际组织的荣誉日活动。有近百位外国政要莅临上海,几百万外国观众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有关活动。
杨洁篪说,世博外交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同上海市及有关方面进行了密切配合,推进招促展工作。我们也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外交队伍,有些同事已经奔赴上海,有的准备启程,我们下一阶段要加紧准备,做好迎接外国政要和外国朋友到上海去参观,到中国各地去参观访问的准备。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