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3/1 16:41:01 1550
我常讲,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
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
谈社会财富“蛋糕”
社会财富的这块“蛋糕”要做大,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二次分配当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公平,也就是说,通过财政和税收,更加照顾困难群体。
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
谈农民工
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主要是指80以后的,或者说是老农民工的第二代。
有人说,农民工可以改一个称呼了,其实这只是一个现象,其实质——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已经是农民。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谈教育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
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我之所以为她送别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我认为学校要办好,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必须以教育为中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与青年谈心
我觉得青年人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这就需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有严谨的学风和诚实的态度。不图虚名,不度虚生,唯以求真的精神做踏实的工夫。
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
谈世博会
我们确实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件大事来办,因为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
世博会应该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舞台,它也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它更是一个人们交流心灵的舞台。
2月27日,又是一个令亿万网民铭记的日子。
下午3点,温家宝总理再次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这是继去年2月总理首次与网民在线交流后,又一次与网民“零距离”交谈。
总理再次与网民面对面,是他一贯亲民爱民风格的体现,也是让基层民意直通中央的新的理念和方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随着我国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热情的不断高涨,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民声和民意的集散地,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是观察社会真实状况、聆听基层群众声音、体察百姓冷暖的重要窗口。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冲突明显化。从网友给总理的提问看,所涉及的问题多种多样,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就业问题、城乡问题、收入问题……两会前夕,总理再次与网民交流谈心,让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贴得更近,心连着心。
当前,我国经济已企稳回升,但基础还不牢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我国经济面临的任务依旧艰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各级领导干部更应紧紧依靠群众,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6月总书记与网民交流,两会前夕总理两次在线与网友谈心。在中央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各级领导干部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走进互联网,与网民真心交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接受网民的监督,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预告发出至下午1时,仅新华网网友提问已近两万条,新的帖文还在不断产生,今天中国互联网再一次沸腾。总理对话亿万网民,这种更务实开放、透明民主的执政风格,将凝聚更大力量推动中国稳步前行。
|
从温总理讲话看教育如何育人育才
|
作者:詹勇2009年10月16日 来源:人民网
|
10月1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温家宝总理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后的座谈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文章文风朴实,情真意切,思想深邃。反复研读,虽是秋夜,却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很提神,很解渴,很受启发,也很感动。
总理一席话,一部忧思录。平实的言语中,寄托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思和期望。在讲话中,有关教育的三个问题尤其使笔者印象深刻。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先生多次问总理的问题)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成绩巨大,不可磨灭。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总理坦陈的三个问题,实际上代表了广大群众和教育界人士在这些方面的担忧、困惑和期待。这几个“问号”背后的原因复杂而深刻,但说到根子上,就是教育的发展,还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有差距,这个矛盾又集中体现在学生素质还有待提高、杰出人才还很不够用这个问题上。怎样育好人、如何多出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成了我国教育事业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严峻课题。
怎么办?笔者以为,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总理的讲话以“以人为本”思想为立意,以教育事业勃兴为旨归,积极谋划做好“育人育才”这篇关系国家民族前途的大文章。
首先,要强壮育人之本。正如总理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600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1200万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和“利器”,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他们的言传身教,知识品格,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平、学生的素质。
为了强壮这个根本,从主观方面来说,“打铁还靠自身硬”,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一流的教育,首先要有一流的教师。总理对教师们提出了三点要求: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只有广大教师做到了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的质量才会有根本的保障,杰出人才才会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客观方面来说,“众星捧月月更明”,全社会都应该尊师重教,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从而极大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千军万马,千头万绪,各级政府在这方面义不容辞,责任首当其冲,理应作出表率。从今年起,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中央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央财政今年已准备120亿元,全国计算大概是370亿元。无论形势如何变幻,加大教育投入不放松,表明了一种鲜明的政策导向。
其次,要讲究育人之道。教书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是一种神奇的艺术,更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
比如,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发展方向上,要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国情,放眼世界潮流,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办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素质教育,要想取得更大的成效,就必须在这些方面有切实的突破和建树。
本固才能枝繁叶茂,有道才会前途光明。当我们展望共和国的下一个60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中,可以想象,教育的发展和兴盛,杰出人才辈出,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当是其中最为精彩绚丽的篇章之一。让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支持教育,关爱教师,促进育人,共同托起一个活力无限的“人才中国”。
|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