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0/2/24 22:39:05 15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 2009-11-17 来源:光明日报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引领当代中国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理想不是一种应当确立的状况,而是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这便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理想的辩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观,它建立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上,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条件基础上,建立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的科学把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同马克思曾经批判过的空幻的理想有着本质的区别。空幻的理想只是将理想加以抽象化,它往往忽视使人获得解放的客观现实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它特别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需要的满足,没有这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会有任何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自身的历史责任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和长远性的认知更加清醒。在阶段性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在长远性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这一系列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作为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它为我们勾画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想蓝图。
  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面临的多重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多重挑战。就国际而言,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更加多样化。就国内而言,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舆论经常出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在面临国际国内多重挑战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就很容易被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很容易被歪曲,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很容易成为一种价值偏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另一方面还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有机统一性,防止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倾向,这样才能形成整个社会团结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知、理智的信心和百倍的努力。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如果看不到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声势而使这一运动的参加者的人数剧增,从而使伟大的思想日益变得庸俗化,那就是十分愚蠢的了;可是如果由于受到那些使历史前景变得模糊不清,有时甚至使它无法辨认的各种现象的影响,以致看不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历史远景的话,那就更愚蠢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当代中国向前发展,同无产阶级革命一样,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不断得到彰显。(执笔:姜迎春、王建润)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