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强身健体

吃蟹有讲究,贪食易伤身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09/11/3 9:55:17 6808

   2009-11-03   来源:解放日报   14版:健康周刊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大闸蟹火热上市的季节。
专家提醒,每年吃蟹时节,都有因贪食而引起不适的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在大快朵颐之前,一些有关吃蟹的健康知识不可不知。
  一只蟹
  胆固醇就超标
  蟹不仅口味鲜美、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尤其是蟹黄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但与此同时,蟹也是高胆固醇食品。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坏”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分。“坏胆固醇”会进入动脉壁内“潜伏”下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久而久之会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只有血液内的胆固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才能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
  美国心脏学会的最新饮食建议指出:对一般人来说,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300毫克。而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因此,吃一只中等大小的大闸蟹,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就已经超标。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原本就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就更有必要控制每天高胆固醇食物的进食量。少吃动物内脏、蟹黄、蟹膏等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吃蟹前
  勿忘“六个不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诊疗中心窦丹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每年到了秋令吃蟹时节,都有不少因贪食大闸蟹而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患者来医院就诊。不少人只知道蟹不能与柿子同食这一禁忌,却忽视了吃蟹还有以下“六个不宜”:  
一,不宜生食
  螃蟹一般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所以蟹的体表及胃肠道中布满了细菌和污泥。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拗和副溶血性弧菌,如果不经过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容易造成肺脏损伤。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则会引发感染性中毒。因此,食蟹前一定要蒸熟煮透,一般在开锅后再加热一会儿,才能真正起到消毒作用。  
  二,不宜存放过久
  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不要存放过久,且最好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或冰箱中,吃前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三,不宜“囫囵吞枣”
  吃蟹应当清除以下四个部分:一是蟹胃,蟹胃俗称“蟹尿包”,在背壳前缘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沙;二是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三是蟹心,蟹心俗称“六角板”;四是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俗称“蟹眉毛”。 
四,不宜贪食
  蟹肉性寒,不宜多食。尤其是脾胃虚寒、平时容易怕冷的人更不可贪食,以免引起腹痛腹泻。
  如果因为食蟹而引起肠胃不适,可用性温的中药紫苏15克,配生姜5到6片,加水煎服,或者服用藿香正气丸。
  五,不宜与茶水同食  
  吃蟹时和吃蟹后最好不要饮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六,病人不宜食用  
  螃蟹虽然营养价值高,却非人人皆宜。除了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外,伤风、发热以及腹泻病人多吃螃蟹,也会使病情加剧。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病人以及体质过敏者,最好也要少吃或不吃螃蟹,否则会诱发或加重疾病。  
  秋风起
  这些食物能养身
  眼下天气干燥,气温变化大,窦丹波主任医师建议,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两大原则:一是要顺应气候变化,二是要符合自身的体质和身体情况。对一般人来说,在这一时节应该多吃些梨、银耳、枸杞、百合等食物。
  生吃梨,能缓解咽喉干燥、痒痛,对便秘、小便短赤以及口舌生疮、烦渴等也有帮助。将梨榨汁,加入胖大海、青果、冬瓜子少许,具有润喉生津的功效;把梨切片与杏仁12克、桔梗5克、川贝3克、胖大海5克同煮,可治疗因感冒引起的咳嗽、咯痰。将百合、银耳、秋梨、大米一起煮粥,具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
  老年人最近应该多吃些温润的食物,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可食用炖母鸡、牛羊肉、蹄筋等。也可在食物中加入肉苁蓉、当归、黄芪等一些药食两用且能温肾补阳之品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每天早上服人参酒或黄芪酒一小杯,有防风御寒活血之效。
  糖尿病患者可用生晒参、黄精、山药、人参等作为进补品,忌多食桂圆、红枣等高糖分药物及食物。
  贫血者在这一季节比较适合吃桂圆、红枣、阿胶、鸡鸭血、牛羊肉等食品。
  健康儿童一般不需特殊的食补或药补,一日三餐的科学合理搭配就足够。但对于那些身体发育缓慢,平时体弱多病,容易感冒、咳嗽,消化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泻的孩子来说,可以在咨询医生后,根据各自体质情况,进行个性化调补。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