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医学新发现】(附照片)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3/1/13 22:04:00 772
来源:文汇报 2013年1月13日第8版
吸烟增加患癌基因活性
香烟留给你的绝对不止衣服和指甲上的呛味,新研究发现,烟草能改变那些可增加患癌风险的基因的活性。该研究或有助于评估吸烟人群癌症的风险。
脱氧核糖核酸(DNA)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能够影响基因功能的化合物可以与我们的遗传物质结合,从而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这些所谓的后天修饰能够影响各种各样的特征,例如肥胖和性取向。
《人类分子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374名个体的血细胞后生特征,这些人都参与了一项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这是一项旨在搞清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与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发病率关联的大型研究。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人类遗传学家詹姆斯·弗纳率领的研究团队在那些“烟民”受试者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后生足迹”,与那些从未吸烟的人相比,这些人在DNA的20个不同区域中具有更少的被称为甲基组的化学标记,后者是后生变化的常见类型。当研究人员将这项分析延伸到暴露在烟草烟雾下的一组单独病人和小鼠后,他们将后天修饰的范围缩小到之前被认为与癌症有微弱联系的4个基因的几个位点上。弗纳称,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增加这几种基因的活性,尚不清楚为什么增加这些基因的活性能够导致癌症,但未曾患癌症的人通常不携带这些修饰。
美国爱荷华大学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菲尔称,该研究首次在一种癌症基因的后天修饰与罹患这种疾病的风险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联系。该研究有望为评估吸烟人群的癌症风险开辟新道路,医生们只需对人们的DNA进行后生分析便可将量化个体患癌风险成为可能。
被严重忽视的“酒热量”
关心体重的人应该多关注一下喝了多少酒,酒的含热量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脂肪,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酒热量”正被人们严重忽视。
依照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的数据,饮酒者有近10%的热量来自酒精饮料。一杯红酒的热量为178卡路里,相当于吃两块巧克力消化饼干所摄入的热量,饮酒者必须进行半小时以上的快走才能燃烧掉这些热量。
与食品不同,酒类饮料只有很少的或根本没有营养上的价值,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称,饮料中的“空增热量”往往被那些通过节食来减肥的人无视。“近期的报告说明,人们不清楚饮料中含有的卡路里量,也不会在计算摄入热量时将饮料中含的热量包括在内。”
酒精含有的热量为7000卡/克,仅略低于脂肪中的卡路里量,脂肪中含9000卡/克。男性每天需要2500卡左右的热量,女性大约需2000卡的热量。“减少饮酒量可以对正在减肥中的人和想保持健康体重的人产生很大影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在健康信息部门的主管凯特·蒙多说,少饮酒也可以减低患癌的风险,酒精与乳腺癌、肠癌、口腔癌和肝癌都有关联。
根据英国政府提出的指导建议,男性每天不要摄入超过3-4个单位的酒精,女性不超过2-3个单位。175毫升的标准红酒约含2个单位的酒精含量。专家建议,如果你因为一些事情必须大量喝酒,应该至少避免在48小时之内再次饮酒。
“食物钟”有助快速倒时差
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生物钟”,但知道“食物钟”的人可能很少。生物钟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它受光线的控制,其感受器分布在大脑超交叉神经核的下丘脑中。生物钟有“基于光照的生物节律器”之称。
食物钟负责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通常与生物钟同步,在白天和夜晚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相平行。大脑、胃和肝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传递的信号,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
看起来生物钟似乎主导着食物钟,但实际上受食物的诱导,食物钟可以“反客为主”。人们早就知道生物钟蛋白BMAL1,现在,来自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和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科学家又发现食物钟蛋白PKCγ,并且弄清了食物钟可以“凌驾”于生物钟之上的原因。
这篇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指出,原来PKCγ可以结合BMAL1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时钟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产生食物钟特有的时钟效应。食物钟的这种奇妙特性可以让你快速倒时差!
北京与纽约之间横跨12个时区,倒时差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由于生物钟只能一天天地往前拨或向后拨,倒时差的速度如此之慢也就不足为奇了。依据这个理论,假如你能耐得住饥饿,在旅行途中不吃不喝,然后在落地后大吃一顿,你只要16个小时就能把时差倒过来!
变聪明也有代价
通常认为越聪明越好,不过一项对鱼类的研究结果显示,动物虽然可能通过增大脑容量而变得更聪明,但有可能付出繁殖能力削弱的代价,因此总体上看变聪明是否能增强生存能力还得视情况而定。
奥地利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克特尔沙尔和国际同行在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孔雀鱼进行了人工筛选实验,将脑容量相对身体较大和较小的鱼分开饲养。两代之后,二者之间的脑容量之差已经达到9%。智力测试显示,脑容量大的雌性孔雀鱼确实比脑容量小的雌性孔雀鱼更聪明,但在雄性孔雀鱼中没有发现这种智力差异。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脑容量增大也是有代价的。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孔雀鱼,“大头”的肠道都相对较小,繁殖能力也相对较弱,脑容量大的孔雀鱼生育的后代数量比脑容量小的孔雀鱼少约五分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大脑是动物身体中消耗能量最大的器官,要通过增加脑容量来变得聪明,就会要其他一些器官付出代价。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正是这种“成本”限制了动物大脑容量的增长。相关理论在猴子身上也得到了印证,它们的大脑和肠道发育也“互为代价”。
总体而言,孔雀鱼变“聪明”是否能增加生存能力还要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