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姜澎)奖学金不再只奖励“学霸”。昨天,复旦大学发放了近亿元人民币奖学金,但获得奖学金的,却不再只是绩点最高的学生。他们中,有花费3年努力,从年级倒数前10名一跃成为年级前4名的体育生;有在象牙塔外兜兜转转最终锁定自己学术路的博士生;也有绩点达到3.97,还获得上海拉丁舞一等奖的高分大牛。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教授说,大学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学生有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奖学金就是一种导向。希望通过奖学金评定方式的改革,唤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真正热情,以及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复旦大学学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奖学金发放总是先按照成绩排名次,再根据成绩排名来安排奖学金的奖项。许多成绩一般的大学生根本不去关注奖学金的发放情况,更不会从中体悟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或者大学精神。很显然,“刷绩点”绝不应该是年轻人上大学的目标。在杨玉良教授看来,“如果你只是到大学里来赚绩点,然后平稳毕业,这样的年轻人可以说是胸无大志。”他说,虽然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但学习并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书桌前。有所追求的生活是学习,为社会服务也是学习。
前不久,人人网上发布的一条消息曾在复旦学生中炸开了锅。那条消息说,复旦教务处要抓给分大方的老师,以后B档的成绩不能超过30%。结果学生中爆出一片反对声,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希望成绩得到B以上。但也就是在吵吵嚷嚷中,大家开始讨论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大学生究竟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这件事引起了杨玉良教授的关注,在昨天的奖学金颁发现场,他提醒大学生,应该有更多同学把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去进行,减少一点功利性的利益考虑,去好好体验一下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去好好地体会一下胡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昨天复旦共有9890名学生获得各类各级奖学金共计8854.16万元。虽然绩点不再成为奖学金申报的唯一理由,但奖学金申报评选在学生中的“人气”却更旺了。据悉,今年复旦申报奖学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8万多人,各类单项奖申报成为最热烈的一年,最终学校不得不在自立自强奖和学术科技创新等一些单项奖中增设了名额。
“奖学金不再是那些绩点接近满分的‘神级人物’的专利,这样的榜样更平易近人。”中文系学生李新的观点,代表了大家对奖学金改革的认同。外文学院大三学生余尔琪说:“奖学金虽然听上去是奖励学习的,但那些把本该花在‘刷题’拼考试成绩的时间用在学术上或者志愿服务等方面,而且还做出了成绩的同学,当然也应该得到奖励,毕竟大学不是中学,完全PK考分的。”而在中文系研究生赵雨樱看来,用奖学金奖励给付出多的学生,这很公平。“学业进步很大,必然要付出很多努力,这当然值得大家学习。”
■获奖理由:
① 全年级中进步最明显。对于复旦大学物理系09级本科生尹卓来说,昨天获得的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让他觉得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认可。尹卓还同时获得了学术科技创新单项奖和体育单项奖学金,尽管他的成绩还不能算是全班最好的。尹卓是2009年以体育生的身份入学的,分数比复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低了200分。“我高中的时候很喜欢物理,可同班的全是参加过物理竞赛的学生,我根本学不过人家。”尹卓说,那段时间是他最痛苦的日子,拼命地学习,可还是考不到别人一半的分数,成绩是全班倒数的前10名。到了大一下学期可以转专业时,尹卓家里所有的人都要求他转系。但尹卓选择了坚持。
尹卓的坚持十分痛苦。“一到节假日,我的生活中只有继续学习。”大一时,尹卓的绩点是2.65,成绩基本上都是B-以下。到了大三,他的绩点总算达到了3.56,成绩达到A-,班级排名是112人中的第四名。课余时间,尹卓还修了第二专业经济学,因为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从事物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这是经济和物理交叉的新学科,通过统计物理学的模型和计算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② 从关注家人到关怀社会。即将到来的这个寒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金渡江将开始为一位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他获得了一项企业冠名奖学金和公民道德素养奖学金。“使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真的很高兴。”
金渡江的表妹去年患了白血病到苏州去求医,金渡江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表妹捐献血小板。到了当地医院,他发现AB型的血小板非常紧缺,于是不仅捐给了表妹,还在网上号召AB血型的同学去捐献血小板,并且一下子在BBS上收到了同学的热烈回复。“这个活动持续了一个月,我也没想到同学们会这么热心”。
今年9月,金渡江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电话,告知有白血病病人需要的配型和他的入库信息一致。金渡江打算捐献骨髓,没想到家人一致反对。为此,他在回家时,专门和家乡医院血液科的主任讨论捐献骨髓是否对身体有伤害,以及如何捐献等话题,录音给妈妈听。他还找到了曾经捐献过的同学,交流后再把录音拿给妈妈听。父母最后终于消除担心,同意他去捐献骨髓。“我的一个小小行为,可以使别人的生命获得延续,真的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③ 学术大牛也允许有摇摆。物理系的博士生杨锦辉,大概是昨天获得奖学金金额最高的学生之一。虽然杨锦辉算是同学中的“学术大牛”,但他真正坚定自己学术之路,却是在去年下半年。老师说,杨锦辉之所以获得奖学金,就是因为“虽然他在科研中摇摆过,但‘摇摆’使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
“做科研很枯燥。我和身边很多人一样,一边做着科研,其实一边心里在摇摆,想着到底要不要出去找工作。”杨锦辉说,做物理研究常常是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鼓舞人的实验结果,常常处于一种挫败感中。而一感到挫败,就会忍不住地和自己本科同学相比。“本科同学毕业没几年,收入已让我们在学校读博的人望尘莫及。”2011年年初,还在博士二年级的杨锦辉就打算放弃专业研究,还考出了CPA证书。去年3月,他给自己找了个实习的机会,到证券公司去从事行业分析。但是上了两个月班,他发现没有找到享受工作乐趣的感觉,于是重新回到学校,“重新动笔写论文,竟觉得很享受”,而且,他的论文不久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杨锦辉说:“真的出去了,又发现还是里面适合自己,反而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