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任俊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勤”“俭”“慈”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12/21 11:19:53 893

2012年12月20日11:2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观看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现场直播的同志,一定会注意到在胡锦涛同志代表全党郑重宣告,我们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后,大会现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成了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被大量引用转发的热词。这一宣告,反映了全党的意志,体现了亿万人民的心愿。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事关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种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我们就应该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到“勤”、“俭”、“慈”。

一、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勤”

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国家的强盛、人民的福祉一直激励中华儿女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勤劳致富,不畏艰难、努力拼搏、奋发图强,在困境中越挫越坚,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明知有险阻而孜孜为之,进德修业、奋斗不止而终有所成。“勤”是将美好理想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和努力,是实现光明未来的决心和勇气,表现为尽力地做、不断地做、不偷懒。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努力做到三方面的“勤”,即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创新。

勤于学习,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如果想少走弯路,必须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一百年甚至几百年的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了以发达国家为鉴,认真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理念和发展经验,积累了后发优势。我们当前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发达国家以前遇到过的,批判地学习借鉴他们的处理办法,对我们一定不无裨益。勤于学习还要谦虚开放,避免夜郎自大、唯我独尊的心态。在经济日趋地区化、全球化的今天,在知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必须把勤于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

勤于学习是发展的基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就是要实践。勤于实践就是要把学习的成果转换并应用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实践。勤于实践就是要我们每个人按照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发挥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勤于实践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共同努力。

学习和实践,是一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范畴。我们把在学习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真伪、正误,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提高我们学习和实践的水平。这里的学习和实践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学习、实践,其本身也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这种不断发展和不断提高是要通过创新来实现的。勤于学习、勤于实践还不够,我们还要做到勤于创新。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固步自封、坐享其成的倾向,避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心态,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和良好风貌。

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俭”

我们很早就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古训,也深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把勤俭看作是国与家生存、发展的法宝。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推广的治国良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有些人开始认为勤俭的美德过时了。加之,奢侈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点的流行,使得奢侈享乐之风一度括了起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每每在报端看到黄金马桶的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听到纯金打造三点式内衣的新闻,在唏嘘之余,更应理性地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应永远牢记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居功骄傲和腐化堕落的历史教训,牢记方志敏烈士的誓言:“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浩然正气。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日子我们都能挺过来,其根本在于我们的干部党员能同人民群众一块艰苦奋斗。做不到“俭”,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必然会引发贪污浪费。特别是当前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的现象蔓延滋长严重;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被淡忘了,在一些单位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现象盛行,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种腐败问题不解决,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创造的财富就会丧失殆尽。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务必要在全社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勤俭,崇尚节约,防止和纠正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消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一切企事业单位,“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

过度地奢侈、无理性的消费首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堕落,其次会引起社会的仇富心理和动荡,还会导致资源的衰竭和环境的破坏。消费的增进、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必然受到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环境资源和道德的限制。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必须做到“俭”。

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先富后富的理论,并与此相适应实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和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战略。在现实的政策实行过程中,出于全局的考虑,国家、社会组织为了达到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目的,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资金援助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如免税减税、出口退税、贷款优惠、开放人才市场等等,使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了起来。

先富起来之后怎么办,是把多余的财富拿出来,分给那些财富不足的人,还是做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奴,使社会出现两极分化,最终引起社会对立、分裂,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冲突,使大家都付出惨痛的代价呢?如果发展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这种发展在个人欲望被满足之后就是不可持续的,更谈不上永续发展。只有为了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动力才是不会衰竭的。提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正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永不停步的巨大动力和源泉。

要实现发达地区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先富起来的人的社会价值,都需要“慈”。所谓慈首先体现在对落后地区、贫穷人民的爱。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先富带动后富,不仅是先富群体承担先富责任的要求,也是先富群体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道德黄金律要求,“你若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那么,你也应怎样去对待别人”,只有主体自身首先履行了责任,才能在道德上拥有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自主地位。先富只有带动后富,才能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赢得相应的舆论优势、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慈”应成为先富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伦理要求。几千年前陶朱公范蠡的故事可供借鉴。当年的范蠡在众人的一片不解之中,毅然拒绝了越王勾践共治天下的邀请,舍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相位,轻车简从离开越国。但鲜为人知的是范蠡还是一位不为金钱所累的明白人,第一次发达之后,就将财产悉数分给知己好友和当地的老百姓;在陶地更是十九年之中三次将巨额财产分给贫困的老百姓;不只如此,范蠡还将自己多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经验与人共享,不仅慷慨指导齐国国君在后花园挖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万,还指导鲁国穷士猗顿养牛贩羊,使其十年之间遂成巨富。未分得家产的范蠡子孙并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衣食无着,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范蠡年老后,商业经营之事一概不理,子孙自己努力地挣钱、努力地省钱,家业不仅没有衰落,反而犹胜范蠡之时。

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仅需要对落后地区、贫困大众“慈”,还要对其他生物物种、对大自然“慈”。人是万物之灵,这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我们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善待一切生物,珍爱自然,以“慈”的观念对待自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之,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很美丽的,要把这种美丽永远保持下去,使祖国更美丽,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坚持做到“勤”、“俭”、“慈”。

(本文系“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2)”会议论文)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