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往事悠悠

吴仁宝求是(报告文学)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12/15 11:10:30 871

 来源:《 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15日   07 版

龚永泉

    不少人问吴仁宝:“你当了一辈子村官,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他总是回答:“就四个字:实事求是。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实事求是对待,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

 

  华西一瞥。

  

 我们那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缺个吴仁宝。

  ——一位县委书记这么说  

  

  江苏无锡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在村领头人岗位上一干就是46年,离职后“能正能副”,又继续为华西贡献心力已9年,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彩虹,吴仁宝成为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辩证法用得最好的村官”。

  保持一致与“变压变频”

  “当基层干部,要做到两头保持一致,一头同各级领导保持一致,一头同群众保持一致。”

  吴仁宝对国家政策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一个会赚了一个亿”的佳话。

  1992年3月1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见诸媒体,吴仁宝兴奋不已,半夜越琢磨越睡不着觉,索性从床上一跃而起,抓起了电话:“总机吗?请通知村厂领导,三点开会!”

  大家睡眼惺忪,吴仁宝激情澎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话了,根据我的经验,经济发展的机遇就要到来,机遇的含金量头重脚轻,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信息差、时间差、价格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借钱吃足’!”几天时间,购进了大批原材料。当讲话正式传达后,全国掀起加快改革发展热潮,主要原材料价格轮番上涨。“省下的就是赚下的”,有人算了笔账:华西这个会赚了一个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华西村形成了独特的村建风格,成为许多外地人关注的对象。现在,华西拥有各类景点80多个,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华西旅行社跻身国内百强之列。吴仁宝只要在村里,每天都要会见旅游者,并作半小时演讲。台上如数家珍,台下相机闪烁,已成了别具特色、人头攒动的“动态景点”。

  吴仁宝家门上贴着对联:“倾听人民心声,造福四方百姓”。上世纪70年代,令周边村妇女羡慕不已的华西农忙食堂,就是倾听村民心声兴办的。

  农忙时节,中午收工时,有男村民抱怨:“热死了!”一妇女快人快语:“你们男人回家就歇着凉快了,我们离了田头就进灶头,烟熏火燎,那才叫热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吴仁宝当晚开会研究:“硬让群众脱皮掉肉,是干部没本事,我们要让大家不仅不掉肉,还要长肉!”于是,办起了农忙食堂,大家离了田头就能拿起筷头,饭后休息2个钟头,下午在田头还能吃上食堂送来的馒头。这一年,参加农忙的58名妇女有38人体重增加。

  有个村支书问吴仁宝:“你们这里的群众怎么这么听话,我们那里的群众却不听话?”吴仁宝说:“我不怕群众不听干部的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我听了群众的话,群众就会听我的话;我是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说错话。” 诚哉斯言!“先做群众学生,后做群众先生”,久违了。

  吴仁宝认为,同上头保持一致,不能满足于当“传声筒”和“收发室”,叫向东不向西,叫打狗不撵鸡。高压电不能拉到家里点电灯,要经过变电站、变压器“变压变频”,要从华西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发展华西经济,一切为了造福群众。

  1997年,各地“抓大放小”之声不绝于耳,吴仁宝一番分丝析缕:大和小是相对的;大和小是分层次的;大和小是可以转化的。

  他由此提出:“华西村要有自己的主见!既要‘抓大放小’,又要‘抓大扶小’,必要时还‘抓小放大’。”因此,把效益较差的小企业放给个人经营;对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对原准备投资10亿元的两个大企业让客商加大投入,华西只以土地和水电气入股,以减少风险。果然,华西的企业个个都成了“小银行”。

  对领导讲的话,华西也有听而不做的,这是怎么回事?且听吴仁宝细细道来:“领导讲的,我们已经做好的,不要重复再做,暂时还没有条件去做,就不要勉强去做,这个都叫听领导的话。否则,你硬要去做,造成了损失,还不能说是领导叫做的。因为领导讲的时候不是对我们一个单位讲的,别的单位可能条件成熟了,他可以做。”

  “在历史的特定时刻,上面一头与下面一头并不一致,您怎么办?”笔者问了个刁钻的问题,只见吴仁宝不紧不慢:“那就只好对上面搞一点形式主义,目的是保住实事求是,形式主义可以对付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也比较喜欢形式主义。否则,上面不要你了,组织部两指宽的字条把你免了,那连为群众服务的机会都没有啰!”好个高明、精明、通明、世事洞明的吴仁宝!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华西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由穷变富、富而思进是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

  华西村的“富脑袋”没有旺季和淡季之分,而是几十年一贯制。20多年前,吴仁宝就编撰了朗朗上口的“十富赞歌”和“十穷戒词”,十富是:智能富、勤劳富、节俭富、守法富、守信富、团结富、帮带富、育才富、集体富、爱国富。十穷是:逐渐穷、容易穷、懒惰穷、无才穷、心散穷、受骗穷、违法穷、无度穷、失算穷、三害穷。华西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富脑袋,首先要富干部的脑袋。吴仁宝说:“人们常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也要与时俱进,更新‘官念’,要提倡‘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实践证明,只要做到了有福民先享,群众也不会让我们做干部的穷到哪里去,只要有难官先当,当真正遇到困难,群众一定会同我们戮力同心克服困难。古人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我们做到了‘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就是‘得道’,就会‘多助’。”

  华西要求干部做到“具远见、有主见、听意见、善借鉴、勇实践”。1985年8月,吴仁宝把全村干部带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苍天在上,先烈作证,苦战3年,目标一亿,谁若三心二意,老天难容,老百姓难容。”那时,华西的年总产值只有2000万元。第二天,进行了3年承包合同的签字仪式:如果3年后,全村年收入过不了亿元大关,村干部家产全部归公。吴仁宝第一个签字画押,80多位承包者逐一立下军令状。宣誓无戏言,经过1000多天夜以继日的奋斗,华西实现亿元村目标。以后,又一步步实现了“3亿村”、“5亿村”、“10亿村”、“20亿村”……

  吴仁宝生于1928年,当时江阴县隶属常州府,以塑造李顺大、陈奂生形象著称的常州籍作家高晓声曾推心置腹:“我敬佩农民的长处,也痛感他们的弱点”。1988年,各地一片“公司热”,吴仁宝借篷使风,干脆成立了全国唯此一家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产、供、销”。由5名村民信任、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党员干部出任公司经理,同时聘请20多名采购员和信息员,在40多个村办企业建立联络点,公司有章程有规划,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

  有个孩子把村里长廊的灯当靶子打坏了几盏,公司很快召开村民大会,小孩家长以为会受到严厉处罚,结果是坏一盏灯赔2块钱,买灯一块钱,装灯一块钱,并讲明家长回去不要打孩子,要说服教育,以后再没有出现此类事。取而代之的是这样的镜头:村里小孩子看见地上有纸屑或烟头,就捡起送进垃圾箱里。在华西菜场,卖菜人中午回家,把未卖完的菜用块布一盖,傍晚再来接着卖,一棵不会少。

  上世纪90年代初,销声匿迹多年的赌博风在华西死灰复燃,甚至出现了一创业功臣在外村赌博的事。吴仁宝车拦头辆,重罚了老伙计,并几次登门促膝谈心。为了杜绝赌博现象,华西在邻近几个村和镇上贴出通告,发现华西村民参与赌博,举报查实后奖励一千元。一年后,没有接到一个举报,又发了个补充通知,奖金提高到一万元,并对赌博作了人性化的界定:“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的娱乐性活动除外”,至今发奖记录为零。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开窍。早在1993年2月,吴仁宝就带领35位村骨干和创业功臣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考察,一路看,一路议,思路大开,高招迭出。第二年,一户派一名代表,华西组织了6批293位村民去新马泰和香港旅游观光。一时间,华西家家户户餐桌上谈论的全是旅游见闻,吴仁宝称作“旅游教育”。在华西,每人每年还有3000元餐劵,可以在村里的大饭店消费。吴仁宝说,让村民享受高质量的现代生活,不仅拉动了内需,也提升了村民的素质。

  在华西村村口,硕大的牌子上写着吴仁宝的箴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吴仁宝就向村民承诺: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最高的奖金,不住最好的房子。有人说吴仁宝仍住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旧房子是“做给别人看的”,他嘿嘿一笑:“我就是做给别人看的,确切地说,我是做给群众看的!可就连做给别人看,咱们有些干部都还不肯,最好有更多的干部同我一样,去做给群众看,不该图自己享乐而不顾群众的意见。我最怕自己做的事不敢给群众看,所以我不搬家,不多拿工资,这比开100次会还管用。”好个豁达、畅达、旷达、人情练达的吴仁宝!

  特色思维竞风流

  “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两个字非常认同,什么是特色?从实事求是出发,走自己的路,人家没有的你有,才叫特色。”

  哲人云: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从新西兰学成归来的吴昊评价爷爷吴仁宝说:“别看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他的一些特色思维,却常常让村里的‘天之骄子’们佩服不已。”

  前人栽树后人护,后人更要栽新树。华西金塔是华西村标志性建筑,建塔创意直接来自吴仁宝:“人家要看高楼,上海南京多的是,要说看高塔,那非要来华西不可!所以我主张建塔,有特色,多年后成了文物,越老越值钱。”

  1996年,华西建起了全国最高的百米金塔,得名于塔顶的贴金葫芦。金塔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外7级内17层,塔内商场、餐饮、住宿、娱乐、商务一应俱全。外面看不大,里面看不小,外面看不洋,里面看不土,登上15层观光台可鸟瞰华西全貌,左手一指是麦浪,右手一指是工厂,登临过的人都说有特色。令笔者耳目一新的是,二层的10个餐厅的厅名都是用村领导班子成员的名字命名,一打听,果然也是吴仁宝的主意:“这对班子成员既是荣誉,又是压力,开弓没有回头箭,卒子过河只向前!”

  在个人分配和集体积累的关系上,吴仁宝多年坚持一个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企业职工每月只领取50%的工资,其余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年底兑现结清;奖金并不发给职工,作为股份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人在股金在,厂在股金在。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两成上交总公司,八成留给企业,“既不吃大锅饭,又不独吃饭,既拉开了档次,又不脱档”。这里既有激励机制,又有制约机制,吸引每一个村民将持久的积极性化为发展经济的强大活力。

  吴仁宝在农业一线奋战了60年,可以用6个字概括:50年代“听”,60年代“顶”,70年代“拼”,80年代“醒”,90年代“警”,21世纪“新”。2001年6月,吴仁宝创新了一把,提出了“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周边村可自愿加入华西村。

  3年时间,经4次“扩容”,华西的面积由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从1500多增加到3.5万,去年村总产值达540亿元。原来有的村河隔、山隔,路不通,现在架了大桥,开了隧道,路变平、房变高、心变齐,逐步形成“南有工厂、北有粮仓、中间天堂”的新格局,成了别具特色的“村城”。

  华西三村村民王仲宝喜气洋洋:“并了二十村,富了三万人,平安一方土,带来万年春!”吴仁宝则不忘他的“经济政治学”:“大华西人与以前比,最大的收获并不单纯是群众经济上富起来了,更重要的是群众懂得了政治,懂得了科学,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满意的地方!”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造人”。华西村领导班子组成很有特色,村党委副书记有41名,24个姓,其中,既有怀揣300元慕名前来的原务工者,也有带着企业自愿加入的原私营企业主。吴仁宝说:“用人对了头,一步一层楼,我们不是培养几个人,而是培养一批人,培养群体。有不少人看了华西以后说,他们要建设成这样起码还要20年,其实,这不是时间的问题,没有好的人才,不要说20年,就是200年也没用!”

  吴仁宝特别善于把一些理论原则、政治术语转换成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的大实话、家常话,仿佛还带着晶莹的朝露和泥土的幽芬。比如:什么叫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幸福的三个土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农村富起来,要加快三化: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解决人才的办法,外聘“大财神”,用好“土财神”,培养下一代“小财神”;不管东西南北风,不左不右不放松,不偏不倚不争风;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一教授在听了吴仁宝的连珠妙语后,信笔写下了即时感受:“聆智慧老农讲经,藐天下学者论道”,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信矣!

  也有“不想当先进”的时候

  “中国有个毛病,就是容易搞‘一刀切’,华西一直是避开切的,其实,要避开切也很容易,自己不要去跟风,不要去想当先进。一味要出风头搞花头的,最终都要跌跟头吃苦头。”

  滚滚长江东逝水,逝水却有折拐处。在华西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吴仁宝审时度势,实事求是,也有“不想当先进”的时候。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浮夸风盛行之际,在公社召开的村干部报产量放卫星会上,数字一路飙升,最高已报到了亩产万斤,轮到吴仁宝了,一咬牙一跺脚,把6亩地的产量报在了1亩上:3700斤,会议主持人连说太保守、太保守,吴仁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到时请派人来监督,多收一斤我们多卖十斤,少收一斤补一斤就行”,自然无人接招。回到村里,吴仁宝挨个找生产队长检讨:“我错了,说了假话,你我之间可不能再说假话了,否则粮食都卖了,群众吃啥?”

  多年后,吴仁宝仍前事不忘:“从那以后,我对弄虚作假的一套再不违心随大流了。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群众,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就得心里没有包袱,不想升官,不想当先进。只有这样,讲的话才能真正为群众负责,为党的事业负责。”

  对吴仁宝来说,压力相当大的是1980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怎么办?在那些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非常必要的,而华西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十分壮大,为什么也要分呢?吴仁宝不知多吸了多少香烟,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人家分田是实事求是,我们不分同样是实事求是!”华西提出两句话: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把全村8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副业上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千头猪、千头羊、万只禽的养殖规模,田里青青苗,坡上牛羊跑,院内鸡鸭叫,水中鱼儿跳,农副工全面兴旺。

  30年后,在中宣部机关举办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会上,吴仁宝回首往事侃侃而谈:“如果为了要当先进,一定会去跟风,当年分田到户是先进,我们没有分,人家批评我思想僵化。接着,又要向种田大户集中了,我们没有种田大户,也不先进。后来又一村一品了,我们有五六百个品,还是不先进。如果为了先进而亦步亦趋,那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

  上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改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关部门要华西带个头,把企业卖掉算了,吴仁宝不为所动,但对村经济结构作出调整,提出要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搞个体。现在华西有个体经济企业196家,村里建起了私营经济工业园,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型经济发展的路子。

  华西提倡“一村两制”,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吴仁宝有一种担心:“如果搞‘一家两制’,丈夫在企业当厂长,妻子开个饭馆,丈夫厂里的客户都跑到这个饭馆吃饭,吃一百付一千,甚至不吃也付钱,集体的‘肥水’就不声不响流进了个人的‘田’;父亲在厂里搞供销,儿子却搞个体加工,父亲联系到赚钱的业务,很可能交给儿子做,结果是‘富了和尚穷了庙’。这不仅仅是集体资产的流失,更重要的是把集体主义思想也流失了。”从运行机制上堵住了产生腐败现象的“暗道”,是对干部最好的爱护和保护。

  西谚云: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吴仁宝说:“关键不在于当时是不是先进,而是能不能几十年乃至更长期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到底是先进还是不先进,主要是看我们是务实性的创新,还是花架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式的‘创新’,凡是不实事求是的,最后总要一败涂地,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

  外省一位县委书记感叹:“我们那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缺个吴仁宝!”吴仁宝对媒体一度出现的“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的提法连连摇头:“不对,不对,好支部是选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有感于此,多年来,华西先后为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举办了互学交流活动。

  历史没有假如

  “华西村的历史上,有过六任主办会计,我们家没有一个人担任过主办会计。华西村的账目从1961年建村开始,都可以摊开来看。”

  吴仁宝成了名人,就免不了被置于放大镜和显微镜下,随着华西村的做大做强,外界对吴仁宝的一些议论也时隐时现,主要是两个问题:为什么5个子女都身居要职?为什么新书记是儿子吴协恩?

  吴仁宝坦然作答:“华西没有太平官,有为才有位,我的子女是随着华西的发展而成长成才的,他们是通过几十年勤奋工作,得到群众检验和公认的。我始终认为,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人才才有用武之地,经济不发展,只能是牛拴在桩上也是老。”

  吴仁宝4个儿子中,有3个是已经跳出“农门”,而被他硬拽回来的。小儿子吴协恩高中毕业后参军,1985年退伍回村,在铝制品厂跑供销,5年后担任厂长。1995年赴东北,带领创建“黑龙江华西村”。4年后回村创办宝昌公司,成为华西经济新的增长点,2002年担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7月,75岁的吴仁宝表明退意,吴协恩当选为村党委书记。

  当时,吴仁宝告诉笔者:“他是以175票全票当选的,我批评了他,因为他也投了自己一票。但他的当选,至少可以确保华西稳定发展20年。”

  吴协恩是吴仁宝的儿子,但也是在10岁时被送给人家做儿子的儿子!1974年夏天,一村民家有一儿两女,11岁的儿子不慎溺水而亡,夫妻俩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吴仁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激烈的情感搏击,毅然决定将年龄相仿的小儿子送给那家做养子!

  当人们称呼“吴仁宝老书记”,想到的就是华西村,其实,他也是原江阴县委第十二任老书记呢。70年代后期,吴仁宝曾担任过6年江阴县委书记,其间仍兼任华西村党支书,他说:“华西村的‘官’我舍不得放,我同华西群众有感情。”

  1981年,吴仁宝的县委书记职务被免,拟调任苏州地委农工部副部长(江阴县时属苏州地区,两年后改属无锡市),53岁的吴仁宝感谢组织的关怀,但自愿放弃,义无反顾回华西干老本行,即使是在当时,这也绝对是干部能上能下的范例!

  吴令挂冠荷锄去,华西村里好耕田。应该说,近30年来吴仁宝的不凡筹谋,同6年县委书记的历练密不可分。笔者产生一个猜想:假如吴仁宝的3个儿子不重返“农门”,假如吴仁宝夹着公文包走进了苏州城里的地委大院,今日的华西村又会何许一番风景?答案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假如!历史造就了吴仁宝,历史成就了华西村!

  倘若给吴仁宝造漫像,笔者的构图当是:头发是一根根天线,脑袋是台式计算机,手托华西金塔,脚踏风火轮。因为,吴仁宝走路快、说话快、吃饭快,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取天下芬芳而酿一村之蜜,焉有不醇之理!华西村建村50周年庆典,前来采访的国内外记者达500多人,其中外国记者近百人,华西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曾有记者问吴仁宝:“有人认为,‘华西村’三个字值50亿,也有人认为是100亿,您认为价值几何?”吴仁宝一展遐思:“今后可能是1000亿,也可能一文不值,关键在于两个字:诚信。”从2008年起,华西设立了“诚信节”。同年,80岁的吴仁宝喜添曾孙,为曾孙起名吴诚,显然,寄寓了他对华西未来的拳拳之忱。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