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时政讲坛

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12/8 22:04:14 1339

 来源:文汇报 2012年12月8日第6版

 ■张晓林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这些深刻论述,包涵着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内,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又宣示着我们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对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精辟总结,是我们不断夺取胜利的成功之道。

中国发展奇迹凸显中国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始终是在世界关注下展开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世界许多人都把眼光投向东方,注视着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三十多年,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而来的中国元素、中国成分、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彰显,分量越来越重,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这种奇迹般的变化,原因在哪里、经验在哪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中国道路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土壤之中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既是客观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是理论的阐释和论证,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是一致的。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是对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科学凝练和总结,也是中国与别的国家在谋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显著区别。显而易见,中国发展的奇迹凸显了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国情这一最大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强国富民之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之路,之所以引领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众所周知,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功的关键是因为找到并坚持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准确把握了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正确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奋力探索前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许多失误和挫折,走过不少弯路,重要的教训也在于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脱离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就辉煌,最重要的基本经验是从实际出发,科学认识并制定了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是什么?就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是坚持中国正确发展道路的根本依据。以此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我们党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又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基本经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断深化、拓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创造性地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性地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战略,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化农业道路、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等等。所有这一切,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同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只有清醒认识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中国道路创立于历史的接力探索之中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成功开创的,但其探索和发展则是和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紧紧联在一起,是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紧紧联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不断接力探索、开创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其间虽经历了挫折和失误,但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转折,作出了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国内外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产物,同时又是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前后接续、一脉相承、渊源相继的,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可割裂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置放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九十多年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来阐述,无疑增强了中国道路探索发展的历史厚重感和艰辛感,使人们倍感中国道路的开辟历尽了筚路蓝缕的艰难困苦,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

坚持中国道路,建成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可以说,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加具体、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我们现代化进程的时间表和任务书,也是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
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面对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我们的现代化是和工业化同时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再加上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因素,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世所罕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历经工业化、现代化的上百年和几百年中渐次出现的不同阶段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交织出现在我们的现阶段,盘根错节、缠绕叠加。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中的问题,存在着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等问题。概括地讲,就是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的稳定性、和谐性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时代性的突出课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有两点要高度重视:
一是要全面理解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毫不动摇地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要求是有机整体,相互融会贯通,彼此依存促进,决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有所偏废。
二是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关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在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同样是有机整体,相互融会贯通,彼此依存促进,也决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有所偏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仅说明过去的艰难和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的光明和前景。只要我们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就一定能够实现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上下求索、苦苦追求的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