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工作交流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09/9/26 23:22:20 22293

回望 浓缩 凝聚 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区 扬
电影《建国大业》讲述的是从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9101举行开国大典,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惊心动魄的真实历史故事。影片以空前的阵容规模和宏大的史诗框架,历史事件纷繁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恢宏,演绎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诞生历史。在以前描述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银幕中是从未见过的。看完电影,既兴奋异常,又感慨万千,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电影《建国大业》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我认为有三个鲜明特点和突破。
一、回望现代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生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建国大业》一改过去描述重大历史题材电影类型中,刻板地表现相互勾心斗角、缺乏丰厚生活气息和情感宣泄。影片在这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摒弃以前那些类似记录模式的沉闷,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出具有新意的、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形象,注重充分展示人物的政治理念、内心活动,情感丰富,生活气息浓厚;不乏轻松幽默,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影片开始,毛泽东与蒋介石双方同时以中山装出席并回答记者问题、五大书记摸黑开会调侃“开黑会”、周恩来闻听冯玉祥罹难后怒斥下属,还有杜月笙与蒋经国的对峙、冯玉祥“大白天打灯笼”等场景,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获得观众认可。
二、浓缩历史事件,真实可信,明星荟萃,具有浓亲和力。《建国大业》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其主干并非单一,而是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三方面平行叙事、交叉剪接。《建国大业》突破种种局限,野史与正史结合,尽力还原历史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出具有新意的、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形象,使人感到真实,令人信服。特别是影片中让人目不暇接的超豪华的全明星阵容,给观众印象深刻,也是吸引很多观众观影的一个原因。在观影过程中,引起较强烈反响的镜头大都是焦点明星出场的时刻,比如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当街站立怒斥国民党士兵、满脸冷峻的冯小刚坐着人力车招摇过市、王宝强葛优错把北平城当地主大院、陈坤扮演的蒋经国、刘德华在电影的最后时刻化身俞济时现身等等。尤其对唐国强和张国立的表演,给予充分肯定。据报道《建国大业》这部长达140分钟的影片,从开机到结束,前后有172位明星参与演出,大致有50多位明星能被大众认出。尽管他们中因各种原因有20多位已取得外藉护照,但他们都是在大陆出生,是新中国培养的土生土长的中国演员,热爱祖国、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据说他们是不计报酬出演片中的历史人物,体现出伟大祖国对于炎黄子孙的强大感召力。不仅对影片在海内外电影市场更广的范围内上映,有利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重温历史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三、凝聚民族与时代精神,定格于中华复兴之路。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价值,在于回顾过去的同时为现实提供启迪。《建国大业》从时下的思维眼光出发,为革命历史注入新鲜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建国大业》把单纯的政治军事眼光扩展为文化哲学眼光,不再局限于将解放战争史诠释为一场阶级斗争,而是走向更为深层的现实思考与表达:一是,民心主导江山社稷。作品以戏剧化的表达,具体、形象地再现了蒋家王朝失去民心、共产党赢得民心、民主党派选择民心的过程,引导观众思考英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揭示了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民主建国理念的实现,需要胆量、大度和智慧,最终达到理想的结果。影片故事中,我党在争取民主党派支持,积极做好他们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工作方面,表现了极大智慧与耐心,比如针对风云人物李济深、宋庆龄等上层人士的内心活动,采取了针对性很强的具体措施,取得了成功。三是,无论什么党派和信仰,只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才能凝聚民族精神,最大限度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这也为当今社会,解决矛盾提供了一条以民主、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思路。总之,《建国大业》交出了融史实与艺术魅力为一体的答卷。是一部生动、深刻、成功的爱国主义教材。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