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书写为何越来越敷衍;沪上首批“研究护士”亮相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11/9 14:58:34 891
来源:文汇报 2012年11月9日 第11版
一条微博引来医生、医学生、医学院教师激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瑞金医院儿科医生邵洁没想到,自己和同事们对学生的苦心教导,却换来一句:懂什么!
微博上近日出现了一场“口水战”:一个病程达四年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学生书写病史时却只有寥寥数笔。病史的截图晒上网后,引来医生、医学生、医学院教师围绕“病史书写”激辩。邵洁是讨论者之一。
“病史书写涉及医患关系,医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医态度等等,这事情本身就值得思考。”邵洁对记者说。
病史表达有欠缺
11月4日19:04,一条“愤怒微博”弹出:“这现病史写得跟没学过诊断学一样……主要症状的特点呢……诊疗经过呢?病史不写好,光会打结,怎么做外科医生?”
微博下,是一张隐去患者信息和书写者信息的病史截图:
“患者3年前自觉进食后上腹饱胀感,当时未予重视。1年前偶感上腹疼痛伴压迫感,遂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胃角溃疡浸润性病变’。三天前就诊于我院,查胃镜示:胃角溃疡浸润性病变,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期间患者无呕血黑便,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门诊拟‘胃恶性肿瘤’收治入院……”
“病史理应按照诊断学要求,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后,写一份完整的入院记录,包括病史归纳、体格检查、初步诊断,这份外科实习医生写的病史表达有欠缺。”发博者、瑞金医院住院医生傅文禕告诉记者。
微博发出后事情持续发酵,引来诸多同行加入。“病史书写为什么越写越敷衍”引发医生的大讨论。
诊断变成“诱导性提问”
邵洁在第一时间关注了这条微博,她态度坚决地跟帖评论:“病史退回重写,写不好不要出科,严是爱松是害,迟早一天要出事。”
但为学生“喊冤”的声音也不断,“外科医生很忙,写这样的病史已经不错了。”还有人认为,当检查仪器已经能帮助我们“确诊”大部分病情,病史也应该“适当从简”了。
这种言论似乎再度触及一些医生的“痛点”。一名瑞金医院医生在微博评论中说起一个案例:“病人因为腹部不适来看病,胃镜提示溃疡,看上去像恶性的,提示可能需要手术。简简单单的病史,胃镜都看到了,手术都排好了,为什么还需要鉴别诊断呢?那是因为,病人不是来看胃癌的,而是来看腹部不适的!你不得不承认这个病人可能是不典型的心绞痛!这就是病史(的作用)。”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一个病人捂着肚子说痛,医生可能会根据检查报告,诱导性地指着一个部位说,是不是这里痛?病人会说,‘好像是痛的。’如此诊断,显然有不合理的成分!”一名医生告诉记者。
任务重不是敷衍借口
傅文禕担心,学医期间依赖检查机器,偏废了病史书写,也不利于医患关系。“现在检查单打印内容简明易读,很多报告老百姓自己也能读出个究竟,久而久之他们会质疑,还要医生做什么?”傅文禕的学医经历提醒着她,问病史最好把病人当成“门诊初诊病人”。“通过问病史可以增长临床经验;也或者有些其他发现,指向其他诊断方向。”
“我鼓励我的住院医生把首次病程录写得简单些,使他们在看病时直击要害,训练总结能力。同时,我要求同学把现病史写得详细些,以锻炼观察和认真不苟的作风。”微博名“stw的院子”的瑞金医院医生写道。
医生们承认,如今病人越来越多,医生的任务量呈几何级增长,“但千万不能以这些作为敷衍写病史的借口——耽误病人,也耽误自己!”
讨论并不是一边倒,有人认为老师是吹毛求疵。有人甚至给邵洁留言,“这是份优秀的病历,你们懂什么。”
“我想问你,一个实习医生应该做什么?医学教育应该做什么?我们现在就像手上握了一把沙,太多的缝隙漏掉了,最后所剩无几。然后投入更大的代价去补。”邵洁连夜撰写一条长微博,说是要“叫醒一些人”。
“超过70%的疾病可以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检诊断,但这需要长期实践和训练才能达到。我们为什么做医生,不就是寻找那一点点的蛛丝马迹,阻止疾病的危害。什么是训练,就是严格的,有时候甚至是残酷的。性命相托不是儿戏。”一名医生这样写道。
本报记者 唐闻佳
沪上首批“研究护士”亮相
将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发挥重要协调作用
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曙光医院今天将举行临床研究护士聘任大会,沪上首批13名研究护士将进入13个药物试验专业科室工作,他们包括肝病科、肾病科、骨伤科、消化内科、中医外科等,研究护士将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
过去十年全球新药层出不穷,中国也承担了大量的药物临床试验,对研究型护士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往临床试验多由医生完成,他们要收集化验单,做好随访。但临床试验越来越多,医生难以负荷一些细琐的工作,研究护士就此诞生。”曙光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元唯安告诉记者,“研究护士”简单说就是辅助研究者完成临床试验、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的护士。
近年来,我国新药倍增,承担了许多国内外新药的药物临床试验。业内估计,我国每年约进行10万个临床试验,并且数量每年增加。一些“研究护士”已零星出现在国内的部分医院——他们在护理工作之余兼职研究护士,但由于编制、待遇,以及考核体系没有建成,所以没有定岗。
业内分析,依据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快速发展的趋势,今后对研究护士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主要基于确保临床试验质量的要求,因为医护间的交接和医生工作繁忙等原因,容易产生一定的差错率。
根据曙光医院对研究护士的岗位设计,他们将成为整个研究体系的沟通纽带,从前期了解方案、采集标本、发放药品、帮助受试者了解知情同意相关内容、安排随访、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直至资料整理、归档等,他们的工作将贯穿于整个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使医生从琐碎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试验方案制订和数据分析研究上。医院认为,对两者职能的重新安排将有利于提升试验质量,而参加试验的患者也将获得更完整、一致和细节化的服务。
元唯安称,在研究护士运作一段时期后,医院将实时评估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水平,通过比较研究观察研究护士岗位设立的效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业内有观点认为,未来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将越来越多,相应的规范与标准也将升级,出于确保试验质量的考虑,中国或将与日本一样,将研究护士这一岗位设置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点资格的“强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