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参考资料

上海把民生福祉举过头顶(担当)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7/8/16 8:51:13 427

洛善社区居委会环保回收利乐包装、塑料袋。   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6日   14 版)

本报记者 姜泓冰




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每个班级教室外的墙上都贴着孩子们自己绘制的成长语录,彰显育人理念。李立基摄


市民在跑步晨练。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今年年底将贯通开放。赵立荣摄

教育领先——

上海模式走向国际

中小学均衡 新高考破冰

近7年,上海学生4次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次次高居榜首。4年前,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通过验收,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公办学校为主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抬高底部,实现教育质量高位均衡”“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零起点、等第制”“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5年上海义务教育叫响的举措,也吸引许多国家前来取经。英国通过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项目,成批聘请上海数学老师赴英教学;引入上海教材,在中小学推行“上海模式”。

3年前,上海成为全国高考综改两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今年新高考首度实施,3年后将在全国推开,打破“一考定终身”,更注重个人兴趣特长。

医改率先——

家庭医生做强基层

首诊在社区 破解看病难

生病不用跑大医院排队,家庭医生不光治头疼脑热、帮你把关,还通过开长处方、延伸上级医院处方,保证慢病患者坐在家里就能定时收到常用药,更能直接挂上大医院专家门诊、通过绿色通道转院治疗……全国率先试点的上海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和家庭医生制度,获国家卫计委和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

从2011年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到2015年起试点“1+1+1”签约,家庭医生已覆盖所有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满意度连续4年高于大医院。“首诊在社区”“小病不出社区”,逐步破解着“看病难、看病贵”。一整套站在百姓立场、科学设计的社区医改方案,意味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做强基层平台的巨大决心和投入。

养老提效——

医护试点全面展开

关怀全方位 服务无死角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3.18岁,国际领先。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和老年权益保障成效显著,2014年启动“长者照护之家”和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中短期住养、日间托养、居家上门服务、家庭照护援助等,形成15分钟半径的社区托养服务圈。2017年年底将实现这一服务体系的街镇全覆盖。

上海还实现了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全覆盖,全面开展高龄老人医护计划试点,“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从2016年5月起,65周岁以上上海老人可享受按年龄段分为五档的老年综合津贴,每人每月75—600元。老人的衣食住行医和娱乐做到关怀全方位,服务无死角。

就业稳升——

年均增长50万岗位

创业带就业 筑巢引金凤

5年来,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但上海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2%以内。

上海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9年,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35%,高技能人才占比32%。在全国率先启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对外国高层次人才在华创新创业和服务保障开展先行先试,实现了中国绿卡和《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的贯通对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营业总收入占全国1/4。

社保提高——

城乡一体不愁保障

收入年年涨 跑赢GDP

近5年来,上海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年年跑赢经济增幅;农村人口收入增速快过城里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待遇、离退休人员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上限、就业补助标准等各项民生保障待遇,均持续提升。

上海以重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执法管理力量向郊区倾斜,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医保、低保等基本社会保险和救助制度。

住房托底——

四位一体住有所居

市场要调控 安居有保障

近5年来,上海全面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每年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房不少于1200万平方米,累计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320万平方米,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87.8万套。仅2016年就新增保障住房5.2万套。在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同时,使市民基本居住得到有效保障。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