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为何不当国家主席?(图)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oy 2012/11/3 10:52:54 4825
邓小平会见金庸
1977年8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次年又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邓小平文选卷3》)。到1981年6月底,邓小平已身兼中央军委主席及中共中央副主席两大要职。但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当过国家主席,对于这一问题,他在后来会见香港《明报》的创始人查良镛(金庸)时作了一番有趣的回答。(来源:人民网)
邓小平曾托人从境外买过一套金庸小说,对其爱不释手。对于金庸的《明报》社评,他也知晓。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党的工作中心调整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也成了正式议题。邓小平会见金庸可以向海内外传递中共新的对台工作信息。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金庸?在邓小平看来,金庸是两岸极好的传话人。因为他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在华人世界有号召力,在海外有忠厚正直的好名声。1973年春,金庸曾应邀去过台湾,尽管病重的蒋介石没见他,但蒋经国就时政国事与其进行了深谈。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没有响应国际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因此,金庸对其保持了一定的好感。此行金庸还走访了金门“前线”,那里到处都是炮位和机关枪阵地,地底坑道纵横,坦克车通行无阻,一片肃杀之气。兄弟阋于墙,相煎何太急?面对海峡对岸大陆雄伟的海岸线,金庸感叹:“我这一生如能亲眼看见一个统一的中国政府,实在是毕生最大的愿望。”
金庸说:“邓副主席本来可以当主席,但你坚持不做。这样不重个人名位的事,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十分罕有,令人敬佩。”邓小平听后微微一笑,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说:“名气嘛,已经有了,还要什么更多的名?一切要看得远些。我身体还不错,但毕竟年纪大了,现在每天只能工作8小时,再长了就会疲倦……”“你们《明报》要我当国家主席。当国家主席,资格嘛,不是没有。不过我还想多活几年,多为国家、人民办点事。现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120多个,每年有许多国家元首来访问,国家主席就要迎送、接待、设宴,这么多应酬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即武侠小说家金庸。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香港同胞,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轰动,亦对“大侠”金庸产生了巨大影响。
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立《明报》。“文革”期间,邓小平被流放到江西农村。金庸在《明报》上为邓小平打抱不平,强烈抨击“文革”的不合理,幷且不断地支持彭德怀等人,赞扬周恩来倡导的“四个现代化”。由此,他成了林彪、“四人帮”眼中香港的头号“反动文人”。
1939年9月,邓小平、卓琳在延安结婚,成为革命伴侣。图为回到太行山的合影
1977年4月,叶剑英元帅80寿辰。邓小平来到他的家里,向这位在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的战友祝贺。
1960年毛泽东和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谈话,以后曾多次讲邓小平“人才难得”。
经毛泽东同意,1973年3月恢复了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4月,在周恩来举行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宴会上,邓小平六年来第一次公开露面,十分引人注目。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