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场观己察人的品读

来源:同济医学院关工委编辑录入:YXY 2017/7/16 23:42:57 532

2017071610: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凭借地图手册导引,不依赖网络搜索选择,智慧的头脑酷爱旅行,且有鲜活的人物形象“簇拥”着你上路,毫不寂寞,其乐何如!不妨把旅行看作一场观己察人的品读,但如果名作佳品不扎根于我们心灵,我们看取世界的眼神就将变得黯淡无光。

加缪曾秉笔直书:“旅行是一门伟大的学问,领你返回你自身。”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里尔克冥冥中仿佛暗示:走的都是故道,相见尽为乡人。投宿他乡酒店,做梦还是自家江山。正如卡尔维诺小说中记述的那样,忽必烈听马可·波罗讲他知道和经历的城市,汗王并不满足,按捺不住,总想打探最重要的城市——威尼斯。马可·波罗则回答道,“我每次描述一个城市,其实都是讲威尼斯的事。”多次陪同莫言访问日本的毛丹青,点评莫言的旅行一半是文学,一半是现实。他寻访川端康成写作《伊豆舞女》的宾馆下榻,第二天早晨两人见面,莫言首先发问:“你说我昨晚睡着了吗?”川端康成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发表演讲时吟诵日本12世纪诗人西行法师的诗句,莫非又在莫言的脑际萦回: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作家妙笔在异域别城开花,生根发芽结果之地不离不弃桑梓故里。叩击着醇厚中国泥土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无论走多远,谛听到的回声始终来自华夏神州。

行路不再困难,识天下、观自己却绝非易事。西班牙一位作家反复说过,我旅行是为了懂得我自己的地理。不同的地理,成就了独到的历史。林海音北京25年的生活经历,成就了其人生和创作的底色与基调,《城南旧事》《胡同里长大》,虚实间的故事,同样感染着到访这座古城的游人、客居者。女儿为母亲林海音撰写传记,主标题赫然称作“从城南走来”。

人生如寄,何谓漂泊?来踪去迹,恰成其人。有人统计过,安徒生总共海外游历29次,晚年致信友人时仍壮志在胸,“我真愿只有二十岁,这样我就会在我的背囊里放上一个墨水瓶,两件衬衫,身边带着一支羽毛笔,走向那广阔的世界。”排遣孤寂,寻觅灵感,他创作的童话故事,融入了100多种语言当中。诗人叶芝把想象和诗意等量齐观,认为缺乏对远方的想象,精神世界会日渐萎缩,失去对未来的向往。在地球上散步的纪弦,让远方栖息着的人们,听见微响,感知了“我的存在”。从南非迁徙到澳大利亚的诺奖作家库切,心目中的自由、荣誉、快乐等至高无上,“这些伟大的字眼没有家,他们像行星一般到处流浪,他们注定就是这样。”万卷万里,道不远人,漂泊行吟,文章兴盛,从中尽可于拘谨的世故中跳将出来,打探出朴素道理浪漫情怀之所在。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活跃的生命从书中迸发播散开来,像一束光照耀我们额头,洞幽烛微。李希霍芬在《消失的地平线》中,为世人描绘出迷人的香格里拉。美国学者斯通贝克献诗沈从文,宣告到中国的两个渴望:会见沈从文,致敬创造者;湘西丛山旅行,饱览大师写过的那片土地。1918年,周树人以鲁迅笔名发表《狂人日记》,开始成就其作家声誉和身份。这一年,他还说过:“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迈出国门反观自身,人缘民风家国形象,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权,然后知轻重;衡,然后知长短。”“去异地,寻别样的生活。”鲁迅的话,让人心动神游。少些歧视歪曲,多些平等互让,融入外面的世界,我们的表现、印象走高向好,高明的域外游记创作者深意存焉。

走出去,打量自己,观看周围,带上灵魂,寄托梦想,认识警醒改变,所遇皆我师也。他乡有悟,感激,祈福,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大自然一直是万书之本,是知识的源泉,罗曼·罗兰所言,认同者越来越多。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15 12 版)

(责编:赵英梓、林露)

Copyright©2009-2019同济大学医学院关工委 版权所有